一种吸汗环保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1923发布日期:2022-09-27 23:1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汗环保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汗环保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是人们日常生活用于制作成服装的纺织品,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纺织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份额以及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对服装面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1705777.5公开了一种吸湿抗静电面料,属于面料纺织技术领域,包括面料体,所述面料体内部中心层为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上层复合交织有异形状纤维层,所述异形状纤维层上层复合交织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上层贴合交织有透气层,所述面料基层下层复合交织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与面料基层之间复合有离子活性剂涂层。其虽然在没吸收水分时一定透气性,但在吸湿之后不容易排出水分,因此在快干有待改善,同时客户在面料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其解决了面料透气性不足以及吸汗之后不易排出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气层、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所述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纵横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由竹纤维纱与亚麻纱线加捻而成,所述纬线由包括纯棉纱线和涤纶纱线组成,所述涤纶纱线螺旋缠绕于纯棉纱线外侧,所述第一吸汗层阵列设有第一吸汗孔,第二吸汗层对应阵列设有第二吸汗孔,所述第二吸汗孔直径为第一吸汗孔直径的1.3.-1.7倍,所述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均为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汗层上设有贯穿至第二吸汗层的透气孔,透气孔直径为1-1.5mm,所述透气孔的密度为4个/平方厘米-6个/平方厘米。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汗层靠近透气层一面等距设有凸条,所述第一吸汗层、透气层与相邻凸条之间形成透气腔。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汗层的涤纶纤维纱为75d/72f的涤纶纤维纱。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汗层的涤纶纤维纱为30d/24f的涤纶纤维纱。
10.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层厚度为1-1.5mm。
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第二吸汗孔直径为第一吸汗孔直径的1.3.-1.7倍,液体在第二吸汗层与第一吸汗层之间形成毛细效应,第二吸汗孔与第一吸汗孔形成水分压力差,促使液体朝向面料表面运动,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均为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涤纶纤维纱为疏水材料不会吸收过多水分,可将液体导出至透气层吸收,在第二吸汗层朝向人体皮肤时,不会由于汗液过多贴紧皮肤造成不适;透气层的经线的竹纤维纱可增强抗菌、抑菌和除螨性能,更加环
保,纬线中的涤纶纱线可快速导流液体,纬线中的纯棉纱线,可使汗液均匀得传递至透气层表面,其排汗功能更好,大大提高了面料的舒适度。
13.2.透气孔可增强透气性能,提高面料舒适性。
14.3.第一吸汗层、透气层与相邻凸条之间形成透气腔,可增强透气性能,使得汗液浸湿的透气层更快干,同时透气腔可防止透气层吸收汗液过多时,由进入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反渗进皮肤表面,造成不适。
15.4.第二吸汗层为贴近皮肤的面层,由30d/24f的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细丝越多,涤纶纤维纱也会越软,面料的质感也就越好,贴近皮肤更加舒服,提高了面料舒适度,而第一吸汗层由75d/72f的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可降低面料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透气层中经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透气层中纬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气层1、第一吸汗层2和第二吸汗层3,所述透气层1由经线11和纬线12纵横编织而成,所述经线11由竹纤维纱111与亚麻纱线112加捻而成,所述纬线 12由包括纯棉纱线121和涤纶纱线122组成,所述亚麻纱线112螺旋缠绕于竹纤维纱111外侧,所述第一吸汗层2阵列设有第一吸汗孔21,第二吸汗层3对应阵列设有第二吸汗孔31,所述第二吸汗孔31直径为第一吸汗孔21直径的 1.3.-1.7倍,所述第一吸汗层2和第二吸汗层3均为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
23.第二吸汗孔31直径为第一吸汗孔21直径的1.3.-1.7倍,液体在第二吸汗层3与第一吸汗层2之间形成毛细效应,第二吸汗孔31与第一吸汗孔21形成水分压力差,促使液体朝向面料表面运动,第一吸汗层2和第二吸汗层3均为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涤纶纤维纱为疏水材料不会吸收过多水分,可将液体导出至透气层1吸收,在第二吸汗层3朝向人体皮肤时,不会由于汗液过多贴紧皮肤造成不适;透气层1的经线11的竹纤维纱111可增强面料外层抗菌、抑菌和除螨性能,更加环保,纬线12中的涤纶纱线122可快速导流液体,纬线12 中的纯棉纱线121,可使汗液均匀得传递至透气层1表面,其排汗功能更好,大大提高了面料的舒适度。
24.所述第一吸汗层2上设有贯穿至第二吸汗层3的透气孔22,透气孔22直径为1-1.5mm,所述透气孔22的密度为4个/平方厘米-6个/平方厘米。透气孔22 可增强透气性能,提高面料舒适性。
25.所述第一吸汗层2靠近透气层1一面等距设有凸条23,所述第一吸汗层2、透气层1与相邻凸条23之间形成透气腔24。
26.第一吸汗层2、透气层1与相邻凸条23之间形成透气腔24,可增强透气性能,使得汗
液浸湿的透气层1更快干,同时透气腔24可防止透气层1吸收汗液过多时,由进入第一吸汗层2和第二吸汗层3反渗进皮肤表面,造成不适。
27.所述第一吸汗层2的涤纶纤维纱为75d/72f的涤纶纤维纱。
28.所述第二吸汗层3的涤纶纤维纱为30d/24f的涤纶纤维纱。
29.第二吸汗层3为贴近皮肤的面层,由30d/24f的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细丝越多,涤纶纤维纱也会越软,面料的质感也就越好,贴近皮肤更加舒服,提高了面料舒适度,而第一吸汗层3由75d/72f的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可降低面料成本。
30.所述透气层1厚度为1-1.5mm。
3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气层、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所述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纵横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由竹纤维纱与亚麻纱线加捻而成,所述纬线由包括纯棉纱线和涤纶纱线组成,所述涤纶纱线螺旋缠绕于纯棉纱线外侧,所述第一吸汗层阵列设有第一吸汗孔,第二吸汗层对应阵列设有第二吸汗孔,所述第二吸汗孔直径为第一吸汗孔直径的1.3.-1.7倍,所述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均为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汗层上设有贯穿至第二吸汗层的透气孔,透气孔直径为1-1.5mm,所述透气孔的密度为4个/平方厘米-6个/平方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汗层靠近透气层一面等距设有凸条,所述第一吸汗层、透气层与相邻凸条之间形成透气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汗层的涤纶纤维纱为75d/72f的涤纶纤维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汗层的涤纶纤维纱为30d/24f的涤纶纤维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厚度为1-1.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汗环保面料,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气层、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所述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纵横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由竹纤维纱与亚麻纱线加捻而成,所述纬线由包括纯棉纱线和涤纶纱线组成,所述涤纶纱线螺旋缠绕于纯棉纱线外侧,所述第一吸汗层阵列设有第一吸汗孔,第二吸汗层对应阵列设有第二吸汗孔,所述第二吸汗孔直径为第一吸汗孔直径的1.3.-1.7倍,所述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均为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其解决了面料透气性不足以及吸汗之后不易排出的技术问题。不易排出的技术问题。不易排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钢 杨淳凯 顾效宇 张嘉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鸿绮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