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3059发布日期:2022-12-10 08:11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织物技术领域,涉及手套防护壳,具体地说是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


背景技术:

2.随着手套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增,人们对手套的阻燃、防护、保暖等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运动手套,由于使用场景较为复杂,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抗摩擦和冲击力,为了加强手套的抗摩擦和冲击力而增加手套的厚度或改变材质不仅会使手套的灵活性下降,还会导致其保暖性能大打折扣。
3.手套防护壳因其拆卸方便、无需改变手套本体的厚度和材质,被逐渐应用于防护手套中。目前,手套防护壳分为软质防护壳和硬质防护壳,软质防护壳多为纤维材料,具备高强度、高模量和耐剪切的优势,但是其抗摩擦和冲击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极易因为大力度的摩擦导致破损,无法对手关节形成良好的保护。现有技术中硬质保护壳一般由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包括特种钢、铝合金等,而无机材料则包括玻璃钢、陶瓷等,这些硬质防护材料均较为厚重且质地较硬,大大限制了人体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在实现较好抗冲击性能和摩擦力的同时,还具有灵活轻便,穿着舒适的优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包括由外而内的表层和至少一层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由沿厚度方向依次叠布的第一聚碳酸酯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和第二聚碳酸酯片组成。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所述表层为皮革层或纺织材料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手套硬质防护壳的总厚度为1.0~2.5mm。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所述表层和抗冲击层的厚度比为0.5~1:1。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后一种限定,所述抗冲击层的层数为1~5层。
11.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包括由外而内的表层和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由沿厚度方向依次叠布的第一聚碳酸酯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和第二聚碳酸酯片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的表层具有分散冲击能量,固定,增加抗冲击层耐磨性等作用,为抗冲击层防护作用的发挥提供基础;抗冲击层中的聚碳酸酯片具有高冲击强度、宽范围的工作温度、抗疲劳性、耐热老化性的优势,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具有质量轻、密度小,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的优势,聚碳酸酯片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配合使用使抗冲击层能吸收和分散局部冲击载荷能量,同时降低手套硬质防护壳的总体重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的表层和抗冲击层配合作用,使手套硬质防护壳在保持安全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同时具备轻薄、舒适的优势。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以皮革层或纤维、纱线、织物等纺织材料层作为表层,保证了手套硬质防护壳的延展性、柔韧性和舒适性。
1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所述抗冲击层由所述第一聚碳酸酯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和第二聚碳酸酯片热压而成。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和聚碳酸酯片加热同时加压,制成的抗冲击层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水性能强的有益效果。
1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所述手套硬质防护壳的总厚度为1.0~2.5mm,保证了手套硬质防护壳的轻薄和舒适性。
16.(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所述表层和抗冲击层的厚度比为0.5~1:1,在保证手套硬质防护壳的延展性、柔韧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保证了其抗冲击性和耐磨性。
17.(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硬质防护壳,所述抗冲击层的层数为1~5层,增加了手套硬质防护壳的使用场景。
18.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手套防护壳,用于降低和分散手部受到的冲击力,保护手部关节。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表层;2、抗冲击层;21、第一聚碳酸酯片;22、碳纤维复合材料层;23、第二聚碳酸酯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产品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
25.如图1所示的手套硬质防护壳,它包括由外而内的表层1和抗冲击层2,所述抗冲击层2由沿厚度方向依次叠布的第一聚碳酸酯片21、碳纤维复合材料层22和第二聚碳酸酯片23组成。
26.本实施例为了手套硬质防护壳的延展性、柔韧性和舒适性,以皮革层或纤维、纱线、织物等纺织材料层作为表层1。
27.本实施例为了提高抗冲击层2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水性能,采用热压的方式将第一聚碳酸酯片21、碳纤维复合材料层22和第二聚碳酸酯片23压制成抗冲击层2。
28.本实施例为了保证了手套硬质防护壳的轻薄和舒适性,限定其总厚度为1.0~2.5mm。
29.本实施例为了在保证手套硬质防护壳的延展性、柔韧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保证其抗冲击性和耐磨性,限定表层1和抗冲击层2的厚度比为0.5~1:1。
30.本实施例为了增加手套硬质防护壳的使用场景,限定其抗冲击层2的层数为1~5层。
31.对表层为0.8mm的耐磨布,抗冲击层为0.5mm的聚碳酸酯片+0.25mm的碳纤维板+0.5mm的聚碳酸酯片组成的手套硬质防护壳进行抗冲击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所述手套硬质防护壳收到3j的能量冲击时,未破损且无明显变形。
32.使用本实施例时,将所述手套硬质防护壳安装于运动手套上,其中所述抗冲击层2与运动手套表面进行贴合。
33.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包括由外而内的表层和至少一层抗冲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层由沿厚度方向依次叠布的第一聚碳酸酯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和第二聚碳酸酯片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硬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为皮革层或纺织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硬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硬质防护壳的总厚度为1.0~2.5m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所述的手套硬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和抗冲击层的厚度比为0.5~1: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套硬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层的层数为1~5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套硬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层的层数为1~5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套硬质防护壳,包括表层和至少一层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由沿厚度方向依次叠布的第一聚碳酸酯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和第二聚碳酸酯片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表层具有分散冲击能量,固定,增加抗冲击层耐磨性等作用,为抗冲击层防护作用的发挥提供基础;抗冲击层能吸收和分散局部冲击载荷能量,同时降低手套硬质防护壳的总体重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手套防护壳,用于降低和分散手部受到的冲击力,保护手部关节。保护手部关节。保护手部关节。


技术研发人员:郝德军 卢芳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际华三五一四制革制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4
技术公布日:2022/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