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8730发布日期:2022-11-22 21:0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能性防护面料,特别是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


背景技术:

2.与天然棉纤维相比,涤纶织物不仅具有较强的纤维强度,手感滑爽,且具有优良的保型效果,大量用于服装面料、装饰用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功能性防护面料是指在特定应用场景中能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面料,按照其目标用途包括阻燃、抗紫外、抗静电、电磁屏蔽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实际生产中,单一的涤纶为原料的机织或针织布难以同时实现兼备多种功能,一方面是由于单一织物较轻薄导致防护效果有限,另一方面不同功能性防护整理剂相互之间在结构组成、整理工艺条件上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实现同时进行多种功能的整理。因此,如何合理组织多层织物之间相互复合,构建多功能防护面料,成为当前包括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在内的产品研发和开发生产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防火阻燃、抗紫外防护和电磁屏蔽的功能,且复合后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手感。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包括阻燃面料层,阻燃面料层下方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下方设有散热层,散热层下方设有抗菌层;所述隔热层上下表面均设有发泡涂层。
5.前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中,所述阻燃面料层与隔热层之间、隔热层与散热层之间、散热层与抗菌层之间均采用层叠贴合,层叠贴合时采用湿固化聚氨酯黏合剂进行粘合。
6.前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中,所述阻燃面料层为涤纶纤维为原料、含阻燃整理剂的染色或印花机织物,克重为60~100g/m2。
7.前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中,所述隔热层为涤纶机织物,克重为100~150g/m2。
8.前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中,所述发泡涂层中含有mxene纳米片,发泡涂层的厚度为0.5~1.2mm。
9.前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中,所述散热层为含纳米氮化硼的超细涤纶纤维为原料的涤纶机织物,克重为80~100g/m2。
10.前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中,所述抗菌层为涤纶超细纤维为原料、经抗菌整理的双面磨毛麂皮绒,克重为80~100g/m2。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面料由阻燃面料层、隔热层、散热层和抗菌层组成,阻燃面料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同时外观方面赋予面料特定的颜色或花型;隔热层中采用含mxene纳米片的涂层浆、发泡后经双面涂层整理加工而成,其中mxene具有阻燃
功效和电磁屏蔽功效、发泡涂层具有隔热防护效果,能够阻止热量从阻燃面料层向底部的散热层传递;散热层为含纳米氮化硼的涤纶机织物,纳米氮化硼具有高导热系数,有利于热量从受热点沿散热层织物表面快速传导散热,防止织物中因局部位点温度过高引发隔热防护效果下降的问题,同时用作阻燃防护面料时,该散热层还能赋予面料内层与肌肤接触的凉爽感;抗菌层为经抗菌整理和双面磨毛的麂皮绒,不仅可以赋予面料底层较好抑菌性,且织物手感较好、吸湿能力高,增加了此类面料加工而成的特种防护装的服用舒适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防护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防火阻燃、抗紫外防护和电磁屏蔽的功能,而且复合后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手感。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中的标记为:1-阻燃面料层;2.-隔热层;3-散热层;4-抗菌层;5-发泡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5.实施例。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阻燃面料层1,阻燃面料层1下方设有隔热层2,隔热层2下方设有散热层3,散热层3下方设有抗菌层4;所述隔热层2上下表面均设有发泡涂层5。
16.所述阻燃面料层1与隔热层2之间、隔热层2与散热层3之间、散热层3与抗菌层4之间均采用层叠贴合,层叠贴合时采用湿固化聚氨酯黏合剂进行粘合。
17.所述阻燃面料层1为涤纶纤维为原料、含阻燃整理剂的染色或印花机织物,克重为60~100g/m2。
18.所述隔热层2为涤纶机织物,克重为100~150g/m2。
19.所述发泡涂层5中含有mxene纳米片,发泡涂层5的厚度为0.5~1.2mm。
20.所述散热层3为含纳米氮化硼的超细涤纶纤维为原料的涤纶机织物,克重为80~100g/m2。
21.所述抗菌层4为涤纶超细纤维为原料、经抗菌整理的双面磨毛麂皮绒,克重为80~100g/m2。
22.在防护类涤纶复合面料产品开发中,若选用的整理剂同时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则不仅能提升产品功能性,还能有利于使得整理工艺过程更为简单和高效。mxene是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ti2c2tx经过刻蚀后得到的纳米片,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维片层。mxene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磁屏蔽性能、阻燃性能、抗紫外等多种特性,不仅用于柔性传感器制备,近来在多功能防护面料开发中也受到重视。以mxene纳米片分散液为原料,通过浸轧、浸渍、涂层等方法施加到织物表面,可赋予织物上述诸多功能(阻燃、隔热、抗紫外、导电、静电屏蔽等),这为涤纶纤维基功能性防护面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方案。
23.发泡涂层是一种特殊的涂层加工方式,其特点是借助稳泡剂(以硬脂酸铵居多),将功能整理剂和其他助剂混合后,制备成含大量气泡(结构稳定、粒径较小且均匀)的稳定涂层浆,再通过涂层刮刀施加织物表面。整理后的织物表面的发泡涂层具有稳定的三维网
络结构,呈现高孔隙率、低热导率、低密度等诸多特性。
24.优选的,所述阻燃面料层与隔热层、散热层和抗菌层依次层叠贴合,层叠贴合时采用湿固化聚氨酯黏合剂热熔黏合。上述技术方案中,阻燃面料层为涤纶纤维为原料、含阻燃整理剂的印花机织物,克重为75g/m2,能赋予面料阻燃性;设置在阻燃面料层下的隔热层为正反两面均经过发泡涂层整理的涤纶机织物,涂层中含mxene纳米片、涂层厚度为1.0mm,机织物克重为125g/m2,能赋予面料隔热阻燃和电磁屏蔽效果;设置在隔热层下的散热层为超细涤纶纤维为原料、含纳米氮化硼的涤纶机织物,克重为95g/m2,赋予热量能沿面料表面快速传导散热功能;设置在散热层下的抗菌层为涤纶超细纤维为原料、经抗菌整理的双面磨毛麂皮绒,克重为90g/m2,赋予面料抗菌性,改善手感和服用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阻燃面料层(1),阻燃面料层(1)下方设有隔热层(2),隔热层(2)下方设有散热层(3),散热层(3)下方设有抗菌层(4);所述隔热层(2)上下表面均设有发泡涂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面料层(1)与隔热层(2)之间、隔热层(2)与散热层(3)之间、散热层(3)与抗菌层(4)之间均采用层叠贴合,层叠贴合时采用湿固化聚氨酯黏合剂进行粘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面料层(1)为涤纶纤维为原料、含阻燃整理剂的染色或印花机织物,克重为60~100g/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2)为涤纶机织物,克重为100~150g/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涂层(5)中含有mxene纳米片,发泡涂层(5)的厚度为0.5~1.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3)为含纳米氮化硼的超细涤纶纤维为原料的涤纶机织物,克重为80~100g/m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4)为涤纶超细纤维为原料、经抗菌整理的双面磨毛麂皮绒,克重为80~100g/m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涤纶纤维基多功能防护面料,包括阻燃面料层(1),阻燃面料层(1)下方设有隔热层(2),隔热层(2)下方设有散热层(3),散热层(3)下方设有抗菌层(4);所述隔热层(2)上下表面均设有发泡涂层(5)。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防火阻燃、抗紫外防护和电磁屏蔽的功能,且复合后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手感。具有良好的手感。具有良好的手感。


技术研发人员:任学宏 刘颖 王平 施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彩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2
技术公布日:2022/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