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物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6072发布日期:2023-06-15 10:5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物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核电站堆芯下栅格板异物打捞,尤其涉及一种异物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核电站堆芯下栅格板异物打捞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堵头封堵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直接将异物挡在外,通过其他方法将异物收集。

2、但存在以下不足:

3、1、不具备异物收集功能,异物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收集,如使用重物粘贴方法,但异物粘贴不牢掉落风险较大。

4、2、边缘支撑凸台会影响异物的粘贴,尤其厚度低于堵头边缘支撑凸台的较小异物。

5、3、位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边缘的特殊位置异物无法使用堵头封堵。

6、第二种是使用堵头漏斗封堵,可以收集部分异物,防止异物进入流水孔。

7、但存在以下不足:

8、1、漏斗空间相对较小,取出时异物容易溢出。

9、2、堵头漏斗边缘支撑凸起,异物拨入堵头漏斗困难,且导致部分异物无法进入漏斗,尤其厚度低于堵头漏斗边缘支撑凸台的厚度的异物,还会影响异物的粘贴。

10、3、位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边缘的特殊位置异物无法使用堵头封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相关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堵头漏斗边缘支撑凸起,影响异物的粘贴,提供一种异物打捞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异物打捞装置,应用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包括异物打捞本体和至少两个支撑件;两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异物打捞本体的顶端并在径向上凸出所述异物打捞本体顶端外周以支撑在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上;

3、所述异物打捞本体置入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并与所述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保持同一高度或低于所述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

4、所述异物打捞本体底端设有若干通孔。

5、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异物打捞本体包括锥形圆环和收集篮,所述锥形圆环设于所述收集篮的上端部;所述锥形圆环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锥形圆环的第二端与所述收集篮连接。

6、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支撑件为吊耳,所述吊耳与所述锥形圆环呈角度连接并沿径向延伸至所述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并支撑在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上。

7、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收集篮包括圆柱段、导向段和收集板;

8、所述圆柱段第一端与所述锥形圆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导向段设于所述圆柱段的第二端;所述收集板设于所述导向段底部;

9、所述导向段的外径在圆柱段与收集板之间逐渐变小。

1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导向段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沿径向延伸至收集板并与收集板连接。

1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收集板上。

1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锥形圆环内径与所述圆柱段内径相同。

13、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锥形圆环的第一端外径范围是69.22mm-69.62mm,所述锥形圆环的第二端外径与所述收集篮的外径相同。

1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收集篮的最大外径范围是61.72mm-61.98mm。

15、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中,所述通孔的直径范围是1mm-3mm。

16、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两支撑件设于异物打捞本体的顶端并在径向上凸出异物打捞本体顶端外周以支撑在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上,将异物打捞本体置入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并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保持同一高度或低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可以将异物打捞本体放入流水孔内,从而防止边缘凸起。没有凸起的边缘,就可以无障碍收集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上任何位置的异物,原被凸起边缘压住的特殊位置也不受限制,并且不影响异物的粘贴。

18、通过设置锥形圆环和收集篮,保持流水孔上端与异物打捞本体顶端间距较小,防止异物从二者之间的封堵间隙掉落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且可以保证异物打捞本体不会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卡涩。



技术特征:

1.一种异物打捞装置,应用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异物打捞本体(1)和至少两个支撑件(2);至少两所述支撑件(2)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异物打捞本体(1)的顶端,并在径向上凸出所述异物打捞本体(1)顶端外周以支撑在所述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打捞本体(1)包括锥形圆环(11)和收集篮(12),所述锥形圆环(11)设于所述收集篮(12)的上端部;所述锥形圆环(1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2)连接,所述锥形圆环(11)的第二端与所述收集篮(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为吊耳,所述吊耳与所述锥形圆环(11)呈角度连接并沿径向延伸至所述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并支撑在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篮(12)包括圆柱段(121)、导向段(122)和收集板(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122)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沿径向延伸至收集板(123)并与收集板(1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4)设于所述收集板(1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圆环(11)内径与所述圆柱段(121)内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圆环(11)的第一端外径范围是69.22mm-69.62mm,所述锥形圆环的第二端外径与所述收集篮(12)的外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篮(12)的最大外径范围是61.72mm-61.9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4)的直径范围是1mm-3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异物打捞装置,应用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包括异物打捞本体和至少两个支撑件;两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异物打捞本体的顶端并在径向上凸出所述异物打捞本体顶端外周以支撑在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边缘上;所述异物打捞本体置入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并与所述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保持同一高度或低于所述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所述异物打捞本体底端设有若干通孔。异物打捞装置的边缘低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或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的上平面保持同一高度,能够确保不影响异物粘贴,并且可以收集位于堆芯下栅格板流水孔边缘处的异物。

技术研发人员:蔡蒙蒙,鲁志勤,彭载文,尹佳林,徐振魁,刘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