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打靶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2206发布日期:2023-04-19 22:3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夜视打靶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打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夜视打靶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夜视打靶训练是借助微光夜视设备(例如夜视仪等)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际打靶射击。其中,不同的训练科目需要不同的场地,如果是标准靶目标,则可以在室内靶场完成,并且实弹训练,但会导致训练成本急剧升高。如果需要变换场景则需要在室外进行,这种情况首先只能在晚上进行训练,其次场景的选择比较困难,训练科目不够灵活,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2、因此,现有的夜视打靶训练方式存在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3、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可以简单灵活地生成各种靶目标,并且场景布置快速、多样。其次,本实用新型提高打靶训练密度和强度,降低了训练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包括:目标生成单元、图像收集单元、微光夜视单元、射手位报靶单元和数据库服务器;该目标生成单元包括:投影介质;以及红外投影设备,其能够将靶目标图像以红外投影的方式投影至投影介质从而生成靶目标;其中,图像收集单元能够收集在投影介质上生成的靶目标。

3、优选地,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进一步包括:壳体,红外投影设备和图像收集单元集成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4、优选地,所述红外投影设备包括:红外光源,其能够将所述靶目标图像以红外投影的方式投影至投影介质;以及驱动电路,其电连接至红外光源、电源和数据库服务器。

5、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和降压模块。

6、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过热保护模块、过压保护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

7、优选地,所述红外光源的波长范围为620nm~680nm。

8、优选地,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进一步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贴在所述红外光源的铜基片上。

9、优选地,所述图像收集单元设置有对准相对应的投影介质的红外镜头。

10、优选地,所述微光夜视单元为微光夜视仪。

11、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散热片相对应的散热口和风扇。

12、本实用新型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将红外投影技术与打靶训练的场景进行结合,可以简单灵活地生成各种靶目标,并且场景布置快速、多样,突破了传统夜视打靶需要在晚上进行的限制,提高了夜视打靶训练场地的使用率。其次,本实用新型提高打靶训练密度和强度,降低了训练成本。

1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目标生成单元、图像收集单元、微光夜视单元、射手位报靶单元和数据库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壳体,红外投影设备和图像收集单元集成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投影设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和降压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过热保护模块、过压保护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的波长范围为620nm~680n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贴在所述红外光源的铜基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收集单元设置有对准相对应的投影介质的红外镜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光夜视单元为微光夜视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散热片相对应的散热口和风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包括:目标生成单元、图像收集单元、微光夜视单元、射手位报靶单元和数据库服务器;该目标生成单元包括:投影介质;以及红外投影设备,其能够将靶目标图像以红外投影的方式投影至投影介质从而生成靶目标;其中,图像收集单元能够收集在投影介质上生成的靶目标。本技术的夜视打靶训练系统将红外投影技术与打靶训练的场景进行结合,可以简单灵活地生成各种靶目标,并且场景布置快速、多样,突破了传统夜视打靶需要在晚上进行的限制,提高了夜视打靶训练场地的使用率。其次,本技术提高打靶训练密度和强度,降低了训练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蓉盛达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