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6060发布日期:2023-06-14 21:0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面料,具体为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


背景技术:

1、涤纶dty,即涤纶低弹丝,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双色面料即为面料的混色效果,一般是通过色织的方法去实现的,也就是利用颜色不同的纱线交织而成,从而在布面上形成混色、双色的效果,现有的双色涤纶面料仍然具有不足之处,具体如下:不具有经线用dty的双色涤纶面料结构配合混入的阳离子涤纶纱以及底面抗菌层结构,使得面料不具有良好的双色效果和吸水性,且不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菌卫生性能。

2、因此,需要设计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包括抗菌基布和双色涤纶面布,所述抗菌基布包括竹纤维丝与抗菌纤维丝,所述抗菌基布的顶部设置有双色涤纶面布,所述双色涤纶面布包括涤纶丝与阳离子涤纶纱,所述抗菌基布的顶部与双色涤纶面布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粘合层。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抗菌基布的厚度为0.3mm~0.4mm,且所述抗菌基布采用竹纤维丝与抗菌纤维丝经纬交错编织成型。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双色涤纶面布的厚度为0.3mm~0.4mm,且所述双色涤纶面布采用涤纶丝与阳离子涤纶纱经纬交错编织成型。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涤纶丝是由至少两股涤纶纤维交捻而成。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阳离子涤纶纱是由至少两股阳离子纤维交捻而成。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粘合层采用布料粘合胶。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双色涤纶面布用涤纶丝与阳离子涤纶纱经纬交错编织成型,由于阳离子耐高温所以在面料上色过程中,其他纱线都会被染上色彩,而阳离子涤纶纱不会被染色,从而构成双色涤纶面布的双色面料的效果,同时竹纤维与抗菌纤维交织成的抗菌基布在双色涤纶面布底面可提高整体抗菌性能,结构简单且具有经线用dty的双色涤纶面料结构配合混入的阳离子涤纶纱以及底面抗菌层结构,使得面料的不仅具有双色效果的同时,吸水性非常地好,手感柔软、穿起来也很舒适,同时色彩鲜艳,效果与天然织物相似,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菌卫生性能。



技术特征:

1.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包括抗菌基布(1)和双色涤纶面布(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基布(1)包括竹纤维丝(101)与抗菌纤维丝(102),所述抗菌基布(1)的顶部设置有双色涤纶面布(2),所述双色涤纶面布(2)包括涤纶丝(201)与阳离子涤纶纱(202),所述抗菌基布(1)的顶部与双色涤纶面布(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粘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基布(1)的厚度为0.3mm~0.4mm,且所述抗菌基布(1)采用竹纤维丝(101)与抗菌纤维丝(102)经纬交错编织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涤纶面布(2)的厚度为0.3mm~0.4mm,且所述双色涤纶面布(2)采用涤纶丝(201)与阳离子涤纶纱(202)经纬交错编织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丝(201)是由至少两股涤纶纤维交捻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涤纶纱(202)是由至少两股阳离子纤维交捻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3)采用布料粘合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经线用DTY双色涤纶面料,包括抗菌基布和双色涤纶面布,所述抗菌基布包括竹纤维丝与抗菌纤维丝,所述抗菌基布的顶部设置有双色涤纶面布,所述双色涤纶面布包括涤纶丝与阳离子涤纶纱,所述抗菌基布的顶部与双色涤纶面布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整体布料结构简单,具有经线用DTY的双色涤纶面料结构配合混入的阳离子涤纶纱以及底面抗菌层结构,使得面料的不仅具有双色效果的同时,吸水性非常地好,手感柔软、穿起来也很舒适,同时色彩鲜艳,效果与天然织物相似,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菌卫生性能,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郑教联,江清亮,张君平,傅建清,杨婵,黎利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石狮晨光化纤染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