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3642发布日期:2023-07-24 02:5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


背景技术:

1、自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等以石墨为原料,利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制得单片层石墨烯以来,具有优良电学、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石墨烯材料逐渐成为众多学科领域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的优异特性主要体现在抗菌、防螨,抗静电、抗紫外线、导热,远红外保健等方面。经过石墨烯整理剂处理的纤维和面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运动服、外衣、内衣、床上用品和保健医疗用品等。智能蓄热整理剂是以高级烷烃为主要成分的自动调温微胶囊,可设定其相变温度,当外界温度达相变温度时,蓄热暖感整理剂发生相变,吸收或放出热量以调节纺织面料温度,给人以舒适感。蓄热暖感整理剂的相变材料,在外界温度升至相变温度时,逐步由固体变成液体,吸收外界热量,作为潜能贮存;一旦外界温度降低,逐步固体化,放出潜能,对面料表面的温度升降起缓冲作用。蓄热暖感整理剂对皮肤无刺激性,适用于内衣、床上用品等的纺织品整理,暖感保温性稳定,温度适宜,令人感觉舒适。

2、石墨烯与智能蓄热整理剂作用机理不同,石墨烯起到远红外发热作用,而智能蓄热整理剂起到智能蓄热作用,目前市面上已有石墨烯远红外产品和蓄热保暖产品,但兼具两种功能的产品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纺织品兼具石墨烯远红外发热和智能蓄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该针织布具有石墨烯远红外发热和智能蓄热的功能,同时具有结构较为简单的特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包括蓄热布层和多个石墨烯发热体,蓄热布层为蓄热针织双层布,蓄热针织双层布的组织结构为由三个横列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第一横列为正面线圈,第二横列为反面线圈,第一横列和第二横列通过第三横列的集圈组织连接,蓄热布层的一面印制多个石墨烯发热体。

4、进一步地,蓄热针织双层布由相变蓄热棉纤维构成。

5、更进一步地,相变蓄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相变蓄热膜的棉纤维。

6、再进一步地,相变蓄热膜包含相变蓄热整理剂。

7、进一步地,石墨烯发热体包含石墨烯整理剂。

8、进一步地,石墨烯发热体为圆形。

9、进一步地,多个石墨烯发热体均匀分布在蓄热布层的表面。

10、进一步地,多个石墨烯发热体的总面积不小于蓄热布层面积的40%。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蓄热针织双层布由三个横列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第一横列为正面线圈,第二横列为反面线圈,也即蓄热针织双层布的表层和里层均为近似于纬平针组织的密实的线圈结构,保暖性好。第一横列和第二横列通过第三横列的集圈组织连接,也即表层和里层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可储存空气,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暖作用。蓄热针织双层布由相变蓄热棉纤维构成,相变蓄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相变蓄热膜的棉纤维,相变蓄热膜包含相变蓄热整理剂,也即蓄热针织双层布具有相变蓄热的功能。同时蓄热针织双层布为双层布结构,且表层和里层均为密实的线圈结构,因此相变蓄热棉纤维用量大,能够吸收和释放的热量大,以起到更好的蓄热保暖作用。蓄热布层的一面印制多个石墨烯发热体,石墨烯发热体包含石墨烯整理剂,多个石墨烯发热体的总面积不小于蓄热布层面积的40%,该面用于贴近皮肤一侧,由于印制的石墨烯发热体具有远红外发热的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远红外发热效果。

12、根据《gb/t 30127-2013 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测试,远红外发射率不低于0.88。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布层和多个石墨烯发热体,所述蓄热布层为蓄热针织双层布,所述蓄热针织双层布的组织结构为由三个横列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第一横列为正面线圈,第二横列为反面线圈,所述第一横列和所述第二横列通过第三横列的集圈组织连接,所述蓄热布层的一面印制多个石墨烯发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针织双层布由相变蓄热棉纤维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相变蓄热膜的棉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石墨烯发热体均匀分布在蓄热布层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的总面积不小于蓄热布层面积的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为圆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智能蓄热针织布,包括蓄热布层和多个石墨烯发热体,蓄热布层为蓄热针织双层布,蓄热针织双层布由三个横列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第一横列为正面线圈,第二横列为反面线圈,第一横列和第二横列通过第三横列的集圈组织连接,蓄热布层的一面印制多个石墨烯发热体。本技术具有石墨烯远红外发热和智能蓄热的功能,同时具有结构较为简单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蒋忠伟,颜定良,费荣,陈协钧,徐卫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品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