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5935发布日期:2023-05-12 11:4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耐磨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针织织物。


背景技术:

1、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衬衫的袖口是在做服饰编织时需要注意的特殊编织成型部分,因为人胳膊会在办公或者生活中乱动,袖口是衣服表面最容易发生摩擦的地方,而袖口摩擦会导致开线、起毛等一系列不舒服的问题,现有技术的袖口一般通过设置双层编织来缓冲袖口的摩擦力,但是双层的袖口结构并不坚实,遇到强摩擦时双层的连接处会部分断裂,反而会导致袖口出现外翻等更加影响美观和日常穿着的特殊效果,因此现有技术的衬衫袖口存在对强外力摩擦缓冲能力较弱的问题。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针织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强化衬衫袖口面料对高强摩擦的抵抗能力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磨针织织物,包括缓冲层和耐磨层,所述缓冲层和所述耐磨层通过若干弹性布粘接,相邻若干个所述弹性布之间形成弹性空腔,所述弹性空腔内填充满弹性绒,所述弹性绒通过若干氨纶短纤维制成,所述弹性绒具备朝向或远离所述缓冲层方向的弹性形变性能,所述弹性布具备朝向所述缓冲层四周延伸的弹性形变性能。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面上阵列分布有若干弹性凸起。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层通过若干缓冲纱经编形成,若干所述缓冲纱设置为gb1、gb2和gb3形成密经斜编链组织。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经斜编链组织gb1的组织结构为:34/10//,所述gb2的组织结构为:21/12//,所述gb3的组织结构为:10/12//。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纱通过涤纶纤维和缠绕所述涤纶纤维的若干锦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锦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布通过若干弹性纱经编形成经斜组织,所述弹性纱通过若干氨纶纤维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角中空型。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通过若干耐磨纱经编形成经平组织,所述耐磨纱通过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捻而成。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缓冲层和耐磨层,缓冲层能够缓冲外界的作用力,耐磨层与外界接触能够抵抗外界的摩擦力,在缓冲层和耐磨层之间粘接有若干弹性布,弹性布具备朝向缓冲层四周延伸的弹性形变性能,若干个弹性布之间形成弹性空腔,在弹性空腔内填充满由氨纶短纤维制成的弹性绒,弹性绒具备朝向或远离缓冲层方向的弹性形变性能,使得面料内部能够通过全方向的弹力对外力进行缓冲,达到了最大程度抵消外界摩擦作用力,更加耐磨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层(6)和耐磨层(1),所述缓冲层(6)和所述耐磨层(1)通过若干弹性布(4)粘接,相邻若干个所述弹性布(4)之间形成弹性空腔(3),所述弹性空腔(3)内填充满弹性绒(5),所述弹性绒(5)通过若干氨纶短纤维制成,所述弹性绒(5)具备朝向或远离所述缓冲层(6)方向形变的弹性形变性能,所述弹性布(4)具备朝向所述缓冲层(6)四周延伸的弹性形变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远离所述缓冲层(6)的一面上阵列分布有若干弹性凸起(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6)通过若干缓冲纱(9)经编形成,若干所述缓冲纱(9)设置为gb1、gb2和gb3形成密经斜编链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经斜编链组织gb1的组织结构为:34/10//,所述gb2的组织结构为:21/12//,所述gb3的组织结构为:10/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磨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纱(9)通过涤纶纤维(8)和缠绕所述涤纶纤维(8)的若干锦纶异形截面纤维(7)相捻而成,所述锦纶异形截面纤维(7)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布(4)通过若干弹性纱(12)经编形成经斜组织,所述弹性纱(12)通过若干氨纶纤维(10)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1)相捻而成,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1)的截面为三角中空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通过若干耐磨纱(14)经编形成经平组织,所述耐磨纱(14)通过涤纶纤维(8)和锦纶纤维(13)相捻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针织织物,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衬衫袖口面料不具备强耐磨能力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缓冲层和耐磨层,缓冲层和所述耐磨层通过若干弹性布粘接,相邻若干个弹性布之间形成弹性空腔,弹性空腔内填充满弹性绒,弹性绒通过若干氨纶短纤维制成,弹性绒具备朝向或远离缓冲层方向的弹性形变性能,弹性布具备朝向缓冲层四周延伸的弹性形变性能。本技术的耐磨针织织物,通过使用涤纶纤维和配合的锦纶纤维达到了强化耐磨能力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桓因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