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9117发布日期:2023-08-10 01:2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面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反光衣是一种具有高度反光性能的服装,通常是由具有反光效果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能够反射出来的光线,可以使人在暗处或者低能见度的环境下更加容易被其他人或车辆注意到,从而提高安全性。反光衣通常被用于夜间行走、骑车、工作或者其他需要在低能见度环境下工作的场合,例如警察、交通警察、建筑工人等职业人士常常穿着反光衣来提高其在交通道路上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2、反光衣的材质通常是由反光材料制成,这种材料能够反射光线,提高人在低能见度环境下的可见性和安全性。反光材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高能见度反光材料:这种材料是由高反射聚合物制成,具有非常高的反光性能,通常用于警察、消防员、道路施工人员等职业人士的服装中。2.玻璃微珠反光材料:这种材料是由玻璃微珠制成,适合用于户外运动、夜间跑步等场合。3.反光布料:这种材料是由聚酯纤维制成,通常被用于制作反光背心、反光衣等。4.反光贴纸:这种材料通常是在服装、背包等物品表面贴上的,可以在光线照射下反射出光线,提高人的可见性。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物用品的舒适度及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光衣通常是在面料的表面粘结一层反光材料,使其在光线照射下反射出强烈的光芒,提高穿着者的可见度和安全性。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反光面料的反光层的粘合性较差,很容易脱落,并且长久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黄,较大地影响到面料的外观以及警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及制备工艺。

2、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包括基础面料层、反光材料层和粘结层,其中,粘结层设置在基础面料层和反光材料层之间,粘结层为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是通过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二元醇作为反应物,在改性扩链剂的作用下合成得到。

4、优选地,所述基础面料层的成分为涤纶、棉、麻、涤棉混纺、涤麻混纺、棉麻混纺中的任意一种。

5、优选地,所述反光材料层为粘结有玻璃微珠的布料或者是涂覆有磷光涂料的布料,所述布料的材质一般为涤纶面料。

6、优选地,所述反光材料层采用部分覆盖的方式与所述基础面料层固定在一起,其中,部分覆盖指的是反光材料层在基础面料层表面的覆盖面积小于50%。

7、优选地,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8、s1、室温条件下,称取n,n-二甲基甲酰胺置于三口烧瓶内,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至11.0-12.0,搅拌均匀之后,加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2-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在室温下搅拌均匀之后,形成中间反应液;

9、s2、将中间反应液逐渐升温至50-60℃,以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反应液,保温反应3-10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除去溶剂后,即得到改性扩链剂;

10、s3、先取聚碳酸酯二元醇在120℃条件下真空脱水处理2h,然后降温至70-80℃,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依次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保温反应2-3h,即完成预聚反应,得到预聚反应混合物;

11、s4、向预聚反应混合物内加入改性扩链剂,继续保温反应1-3h,然后降温至40-50℃,加入三乙胺保温搅拌10-2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调节固含量,即得到改性聚氨酯胶粘剂。

12、优选地,所述s1中,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2-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例是1.7-3.4:1.2-2.4:10-20。

13、优选地,所述s3中,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分子量是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摩尔比是1-1.2:1。

14、优选地,所述s3中,催化剂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加入量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质量的0.2%-0.6%。

15、优选地,所述s4中,改性扩链剂加入量与s3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例是1:5-10。

16、优选地,所述s4中,三乙胺的加入量与s3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例是1:8-16。

17、优选地,所述s4中,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固含量为55%-85%。

1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9、将反光材料层不反光的一面涂覆上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然后粘结在基础面料层需要粘结的部位,升温至55-60℃,热压处理1-3min后,冷却后,即得到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

20、优选地,所述改性聚氨酯胶粘剂在所述反光材料层上的施胶量为15-35g/m2。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2、1、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主要改善了目前反光面料存在的胶粘效果不足,面料在使用期间容易发黄、反光层容易脱落的问题。本发明对于面料的基础层与反光层之间的粘结层进行了改进处理,使得面料在经过长久穿着或者洗涤后,反光层与面料基层之间的粘合处不容易出现发黄或脱落的现象。

23、2、本发明通过对面料层的粘结层进行改进处理,该粘结层使用的是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是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二元醇作为反应物,添加了改性扩链剂进行扩链处理,使得到的改性聚氨酯的胶粘效果更强,耐洗性以及耐老化表现也更强。

24、3、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将含有双端环氧基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同时含有氨基、羟基和嘧啶基的2-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在碱性条件下混合,然后在升温的条件下,利用氨基与环氧基开环结合的特性,使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2-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反应得到含有多羟基的化合物;以该多羟基的化合物作为扩链剂使用,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预聚产物分子量得到进一步扩链,同时将嘧啶基团与开环后环氧基同时引入至聚氨酯化合物内,最终得到改性聚氨酯胶粘剂。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面料层、反光材料层和粘结层,其中,粘结层设置在基础面料层和反光材料层之间,粘结层为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是通过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二元醇作为反应物,在改性扩链剂的作用下合成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面料层的成分为涤纶、棉、麻、涤棉混纺、涤麻混纺、棉麻混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层为粘结有玻璃微珠的布料或者是涂覆有磷光涂料的布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层采用部分覆盖的方式与所述基础面料层固定在一起,其中,部分覆盖指的是反光材料层在基础面料层表面的覆盖面积小于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2-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例是1.7-3.4:1.2-2.4:10-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分子量是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摩尔比是1-1.2:1;催化剂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加入量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质量的0.2%-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改性扩链剂加入量与s3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例是1:5-10;三乙胺的加入量与s3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例是1:8-16;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固含量为55%-85%。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氨酯胶粘剂在所述反光材料层上的施胶量为15-35g/m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面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夜间反光效果的面料及制备工艺,所述面料包括基础面料层、反光材料层和粘结层,其中,粘结层设置在基础面料层和反光材料层之间,粘结层为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是通过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二元醇作为反应物,在改性扩链剂的作用下合成得到。本发明对于面料的基础层与反光层之间的粘结层进行了改进处理,使得面料在经过长久穿着或者洗涤后,反光层与面料基层之间的粘合处不容易出现发黄或脱落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谢秉政,杨思思,代丽娟,唐新乔,张明星,陈佳,裴登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音勒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