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4493发布日期:2024-03-25 19:12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核电厂核岛系统设计的,尤其涉及一种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系统由两个并联序列组成,每个序列由空冷塔、水冷壁、管道和阀门组成,系统设备过于复杂,尤其是水冷壁,由于要求换热面积足够大,导致设备体积庞大,所在房间拥挤,检修困难。对于空冷塔,由于暴露于大气环境中,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导致空冷塔内的流体介质结冰,影响系统运行。另外,为了防止安全壳混凝土温度超过限制(反应堆部分余热加热所致),还专门设置了屏蔽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管(封闭管)埋入混凝土墙体内,通过水泵驱动冷却水在传热管内流动冷却混凝土。这种方式安装施工难度较大;无法对传热管进行在役检查,影响运行可靠性;且需要依靠水泵驱动,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3、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目的在于:方便对传热管进行在役检查。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反应机构,其包括安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全组件内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安全组件内部的蒸汽发生器;导热机构,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组件中的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传热组件外部的散热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传热组件远离所述安全组件一端的稳压组件。

5、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全组件包括安全壳、设置于所述安全壳内壁上的保温层,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温层内壁上的反射层。

6、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全壳内壁表面设置有第一表面温度探测器,所述反射层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表面温度探测器,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之间设置有第三表面温度探测器,所述安全壳内压力容器表面设置有第四表面温度探测器。

7、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壳中的封闭管、设置于所述封闭管内部的内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管两端的孔道。

8、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闭管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壳内部的吸热段、设置于所述安全壳中的中间段,以及设置于所述安全壳外部的放热段。

9、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吸热段的位置低于所述放热段的位置。

10、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吸热段外表面的第一吸热翅片、设置于所述中间段外表面的第二吸热翅片、活动设置于所述放热段外表面的散热翅片,以及开设于所述放热段表面与所述散热翅片匹配的活动槽。

11、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槽远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开设有斜角。

12、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稳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放热段远离所述中间段一端的管嘴、设置于所述管嘴上表面的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管嘴外壁上的螺纹、开设于所述管嘴内部的气道、设置于所述气道气口处的密封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管嘴中的联动件。

13、作为本发明所述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联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管嘴内壁上的u型槽,所述u型槽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密封块的两侧、设置于两组所述u型槽相靠近一端的第一滑柱,且两组所述第一滑柱远离所述u型槽的一端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块的表面、设置于两组所述u型槽相远离一端的第二滑柱,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二滑柱远离所述u型槽的一端的压环。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吸热翅片和第二吸热翅片能够快速的吸收热量,从而将热量从吸热段传递到放热段,通过散热翅片快速将热量导出,并且可以人为控制散热翅片的数量,当反应堆处于升温启动阶段,不需要余热排出装置导出热量时,可将散热翅片拆卸,减少散热翅片数量,相当于减少传热面积,减少通过该装置散发的热量,当反应堆启堆以后,为保障假想事故工况下安全壳热量顺利导出,则安装散热翅片,增加散热翅片数量,通过管嘴和联动件的配合方便对封闭管进行除盐水的加注和抽吸,维持封闭管内部的压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组件(101)包括安全壳(101a)、设置于所述安全壳(101a)内壁上的保温层(101b),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温层(101b)内壁上的反射层(101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101a)内壁表面设置有第一表面温度探测器(300),所述反射层(101c)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表面温度探测器(400),所述反射层(101c)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102)之间设置有第三表面温度探测器(500),所述安全壳(101a)内压力容器表面设置有第四表面温度探测器(6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201)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壳(101a)中的封闭管(201a)、设置于所述封闭管(201a)内部的内管(201b),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管(201b)两端的孔道(201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管(201a)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壳(101a)内部的吸热段(201a-1)、设置于所述安全壳(101a)中的中间段(201a-2),以及设置于所述安全壳(101a)外部的放热段(201a-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段(201a-1)的位置低于所述放热段(201a-3)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02)包括设置于所述吸热段(201a-1)外表面的第一吸热翅片(202a)、设置于所述中间段(201a-2)外表面的第二吸热翅片(202b)、活动设置于所述放热段(201a-3)外表面的散热翅片(202c),以及开设于所述放热段(201a-3)表面与所述散热翅片(202c)匹配的活动槽(202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02d)远离所述中间段(201a-2)的一端开设有斜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组件(203)包括设置于所述放热段(201a-3)远离所述中间段(201a-2)一端的管嘴(203a)、设置于所述管嘴(203a)上表面的密封圈(203b)、设置于所述管嘴(203a)外壁上的螺纹(203c)、开设于所述管嘴(203a)内部的气道(203d)、设置于所述气道(203d)气口处的密封块(203e),以及设置于所述管嘴(203a)中的联动件(203f)。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203f)包括开设于所述管嘴(203a)内壁上的u型槽(203f-1),所述u型槽(203f-1)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密封块(203e)的两侧、设置于两组所述u型槽(203f-1)相靠近一端的第一滑柱(203f-2),且两组所述第一滑柱(203f-2)远离所述u型槽(203f-1)的一端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块(203e)的表面、设置于两组所述u型槽(203f-1)相远离一端的第二滑柱(203f-3),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二滑柱(203f-3)远离所述u型槽(203f-1)的一端的压环(203f-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厂核岛系统设计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装置,包括反应机构,其包括安全组件、设置于安全组件内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以及设置于安全组件内部的蒸汽发生器;导热机构,其包括设置于安全组件中的传热组件、设置于传热组件外部的散热组件,以及设置于传热组件远离安全组件一端的稳压组件,通过第一吸热翅片和第二吸热翅片能够快速的吸收热量,从而将热量从吸热段传递到放热段,通过散热翅片快速将热量导出,并且可以人为控制散热翅片的数量,当反应堆处于升温启动阶段,不需要余热排出装置导出热量时,可将散热翅片拆卸,减少散热翅片数量,相当于减少传热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肖三平,许世森,汪景新,孟东旺,周振德,孙惠敏,王翥,雷伟俊,张振鲁,刘平,许杰,孟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