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7092发布日期:2023-04-19 23:2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聚酯薄膜的一种膜层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1、远红外保温薄膜在聚酯薄膜中应用较少,但在农业用膜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由于聚酯薄膜具有比聚烯烃薄膜更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特殊功能性,在农用领域逐渐开始有一定的应用需求,特别是对综合性能的要求提高,其他薄膜产品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要求。聚酯薄膜在农用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编制产品等,如果能够发挥聚酯薄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并综合考虑在农用领域应用需要具备的性能加以改善聚酯薄膜,将会在农用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市场前景。由于农业膜的应用中需要有保温效果,能够保持土地里的热量不被散发出去从而且到保温效果。远红外辐射加热机理是光谱匹配,即当辐射源的辐射波长和被辐射物的吸收波长相一致时,该被辐射物体就会吸收红外辐射能,从而加剧其分子运动,最终起到发热升温的加热作用。聚酯薄膜由于没有保温性能,通过材料结构设计,赋予薄膜保温的功能,并且使得薄膜柔软、耐用,拓宽其在农业上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具有保温效果,复合薄膜柔软,具有足够强的力学性能,在户外使用后薄膜不易黄变、老化,主要应用于农业膜领域。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而成的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上层、硫酸钡上层、聚酯层、硫酸钡下层和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下层。

4、所述远红外保温聚酯薄膜厚度为50~150μm。

5、所述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上层、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下层厚度为10~15μm。

6、所述硫酸钡上层、硫酸钡下层厚度为3~10μm。

7、所述聚酯层厚度为24~100μm。

8、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上层、下层具体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涂层中含有远红外保温剂,远红外剂是镁铝氧化物作为主要成分、与氧化锌进行复配得到的共混物。硫酸钡上层、下层主要为含有10~20%的硫酸钡的聚酯母粒,由艾万特生产。聚酯层主要采用普通聚酯切片(大有光)制备的聚酯膜。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具有远红外保温效果。

11、2)本实用新型力学性能好、柔软、耐高温性能较高,薄膜不易黄变、老化。



技术特征:

1.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而成的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上层(1)、硫酸钡上层(2)、聚酯层(3)、硫酸钡下层(4)和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下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保温聚酯薄膜厚度为50~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上层(1)、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下层(5)厚度为10~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钡上层(2)、硫酸钡下层(4)厚度为3~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层(3)厚度为24~100μ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保温复合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上层、硫酸钡上层、聚酯层、硫酸钡下层和远红外保温聚氨酯下层。本技术具有保温效果,在户外使用后薄膜不易黄变、脆化,主要应用于农业膜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石伟中,孙江华,王水发,辛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大华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