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2525发布日期:2023-11-30 03:4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面料,具体为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1、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适合做沙发,服装等纺织品,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面料之一。

2、目前的复合面料通常弹性较弱,不能进行拉扯或者只能进行微小的拉扯,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面料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导致复合面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具备弹性高抗撕拉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复合面料通常弹性较弱,不能进行拉扯或者只能进行微小的拉扯,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面料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导致复合面料浪费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力层,且所述第一弹力层与所述基布层相连接,所述第一弹力层上表面设置有抗菌层,且所述抗菌层与所述第一弹力层相连接,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阻燃层,且所述阻燃层与所述抗菌层相连接,所述阻燃层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且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阻燃层相连接,所述防水层上表面设置有竹炭纤维除臭层,且所述竹炭纤维除臭层与所述防水层相连接,所述竹炭纤维除臭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弹力层,且所述第二弹力层与所述竹炭纤维除臭层相连接,所述第二弹力层上表面设置有棉纤维层,且所述棉纤维层与所述第二弹力层相连接,所述第二弹力层包含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

3、优选的,所述第二弹力层和所述第一弹力层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4、优选的,所述第二弹力层为所述横向弹性带和所述纵向弹性带交织组成的网状结构。

5、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的材质由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构成。

6、优选的,所述第一弹力层和所述第二弹力层的材质由氨纶弹力纤维构成。

7、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8、通过设置第一弹力层和第二弹力层,第一弹力层和第二弹力层均为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交织组成的网状结构,第一弹力层和第二弹力层分别设置在面料本体的底端和顶端,增加面料本体的韧性和弹性,给穿着的人带来舒适感。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8)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力层(7),且所述第一弹力层(7)与所述基布层(8)相连接,所述第一弹力层(7)上表面设置有抗菌层(6),且所述抗菌层(6)与所述第一弹力层(7)相连接,所述抗菌层(6)上表面设置有阻燃层(5),且所述阻燃层(5)与所述抗菌层(6)相连接,所述阻燃层(5)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4),且所述防水层(4)与所述阻燃层(5)相连接,所述防水层(4)上表面设置有竹炭纤维除臭层(3),且所述竹炭纤维除臭层(3)与所述防水层(4)相连接,所述竹炭纤维除臭层(3)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弹力层(2),且所述第二弹力层(2)与所述竹炭纤维除臭层(3)相连接,所述第二弹力层(2)上表面设置有棉纤维层(1),且所述棉纤维层(1)与所述第二弹力层(2)相连接,所述第二弹力层(2)包含横向弹性带(9)和纵向弹性带(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力层(2)和所述第一弹力层(7)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力层(2)为所述横向弹性带(9)和所述纵向弹性带(10)交织组成的网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6)的材质由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层(7)和所述第二弹力层(2)的材质由氨纶弹力纤维构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韧性抗撕拉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力层,且所述第一弹力层与所述基布层相连接,所述第一弹力层上表面设置有抗菌层,且所述抗菌层与所述第一弹力层相连接,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阻燃层,且所述阻燃层与所述抗菌层相连接,所述阻燃层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且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阻燃层相连接,所述防水层上表面设置有竹炭纤维除臭层,且所述竹炭纤维除臭层与所述防水层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力层和第二弹力层,第一弹力层和第二弹力层均为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交织组成的网状结构,第一弹力层和第二弹力层分别设置在面料本体的底端和顶端,增加面料本体的韧性和弹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华,殷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通捷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