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点式大电阻安全电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0272发布日期:2023-09-02 09:3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点式大电阻安全电雷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雷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点式大电阻安全电雷管。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国内外油气井电缆射孔作业中,普遍采用的是脚线式大电阻雷管,其不足之处体现在,雷管连接过程中,需要工人手工拧接引脚,费时费力,且在低温情况下,工人普遍佩戴手套,大幅降低雷管之间连接的效率;手工拧接雷管还容易造成引脚连接不充分,造成部分雷管无法引爆,降低爆破效果,影响工程进度,给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出一种触点式大电阻安全电雷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点式大电阻安全电雷管,其特征是,包括管壳1、电路板2和金属套管4;所述的管壳1内塞有炸药6;所述的电路板2上部分别固定设置桥架9、壳极簧片7、第一电阻11、第二电阻12和短路座13;第一引脚14和第二引脚15的一端与药头10连接,二者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桥架9上;所述的电路板2的下方固定设置尾极簧片8;第一脚座16和第二脚座17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短路座13内;注塑塞3包裹在所述的电路板2外;所述的第一引脚14和壳极簧片7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阻11串联;所述的第二引脚15和尾极簧片8分别与所述的第二电阻12串联;短路座13通过所述的第一脚座16和第二脚座17分别与所述的壳极簧片7和尾极簧片8电连接;短路插针5能插入所述的第一脚座16和第二脚座17内;管壳1和金属套管4分别与所述的注塑塞3的两端固定连接,管壳1与所述的壳极簧片7接通,金属套管4与所述的尾极簧片8接通。

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体现在:1.由于采用药头的两个引脚通过壳极簧片和尾极簧片分别与管壳和金属套管接通,连接雷管时,只需要将雷管按压入雷管连接座内,使管壳与管壳卡相接触、金属套管与尾极卡相接触,大幅提升了雷管连接和拔除的效率;2.由于在壳极簧片和尾极簧片间并联短路座,当插入短路插针后,保持两雷管两极短路的本质安全状态,任何电信号均无法激发该电雷管,确保了雷管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触点式大电阻安全电雷管,其特征是,包括管壳(1)、电路板(2)和金属套管(4);所述的管壳(1)内塞有炸药(6);所述的电路板(2)上部分别固定设置桥架(9)、壳极簧片(7)、第一电阻(11)、第二电阻(12)和短路座(13);第一引脚(14)和第二引脚(15)的一端与药头(10)连接,二者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桥架(9)上;所述的电路板(2)的下方固定设置尾极簧片(8);第一脚座(16)和第二脚座(17)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短路座(13)内;注塑塞(3)包裹在所述的电路板(2)外;所述的第一引脚(14)和壳极簧片(7)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阻(11)串联;所述的第二引脚(15)和尾极簧片(8)分别与所述的第二电阻(12)串联;短路座(13)通过所述的第一脚座(16)和第二脚座(17)分别与所述的壳极簧片(7)和尾极簧片(8)电连接;短路插针(5)能插入所述的第一脚座(16)和第二脚座(17)内;管壳(1)和金属套管(4)分别与所述的注塑塞(3)的两端固定连接,管壳(1)与所述的壳极簧片(7)接通,金属套管(4)与所述的尾极簧片(8)接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点式大电阻安全电雷管,属于雷管安全领域,包括管壳、电路板和金属套管;管壳内塞有炸药;电路板上部分别固定设置桥架、壳极簧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短路座;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一端与药头连接,电路板的下方固定设置尾极簧片;第一脚座和第二脚座分别设置在短路座内;注塑塞包裹在电路板外;第一引脚和壳极簧片分别与第一电阻串联;第二引脚和尾极簧片分别与第二电阻串联;短路座与壳极簧片和尾极簧片电连接;管壳与壳极簧片接通,金属套管与尾极簧片接通,由于药头的两个引脚通过壳极簧片和尾极簧片分别与管壳和金属套管接通,连接雷管时,只需要将雷管按压入雷管连接座内,大幅提升了雷管连接和拔除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肖武红,王哲,黄志斌,于德才,马文祥,李冠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华丰民用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