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2990发布日期:2023-12-07 03:3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涤纶布,具体为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


背景技术:

1、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是以精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然而涤纶布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发生破损、断裂等情况,所以需要开发出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

2、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涤纶布防水性和疏水性较差;

4、2、现有的涤纶布韧性和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防水性和疏水性较差以及韧性和强度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内部设置有收缩层和气腔,所述基层顶部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之间设置有疏水层,所述疏水层外侧设置有斜凸起,所述耐磨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顶部设置有固定线团,所述斜凸起下方处于疏水层内部设置有透气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层材质为涤纶,所述收缩层固定连接于基层内部且由弹力棉纤维和杜邦徕卡纤维共同编织而成。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腔设置有若干组且贯穿于基层,所述透气孔开设于疏水层内部且与气腔相连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设置有若干组且材质为尼龙,所述耐磨层外端固定连接于基层且内端固定连接于疏水层。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疏水层材质为皮革且固定连接于基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绳两端均固定连接于耐磨层且贯穿于疏水层,所述连接绳中段贯穿于耐磨层且固定连接于固定线团。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表面喷涂有防水涂料。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通过在基层外侧设置有耐磨层和疏水层,当水珠粘连在耐磨层表面时,向外侧拉动固定线团使其带动连接绳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其带动耐磨层和基层向内侧收缩,当耐磨层向内侧收缩时,耐磨层中部向上顶起,从而使两组耐磨层与疏水层形成凹陷,能够避免水珠停留在耐磨层表面进而滑入疏水层,此设计可有效提升面料的防水性和疏水性。

11、2、该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通过在基层内部编织有弹力棉纤维和杜邦徕卡纤维组成的收缩层,可有效提升基层的延展性与收缩性,同时尼龙材质组成的耐磨层可有效提升面料在日常使用中的耐磨性,避免穿着过程中对基层造成磨损,此设计可有效提升面料的韧性与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内部设置有收缩层(2)和气腔(3),所述基层(1)顶部设置有耐磨层(4),所述耐磨层(4)之间设置有疏水层(5),所述疏水层(5)外侧设置有斜凸起(6),所述耐磨层(4)与基层(1)之间设置有连接线(7),所述连接线(7)顶部设置有固定线团(8),所述斜凸起(6)下方处于疏水层(5)内部设置有透气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材质为涤纶,所述收缩层(2)固定连接于基层(1)内部且由弹力棉纤维和杜邦徕卡纤维共同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3)设置有若干组且贯穿于基层(1),所述透气孔(9)开设于疏水层(5)内部且与气腔(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4)设置有若干组且材质为尼龙,所述耐磨层(4)外端固定连接于基层(1)且内端固定连接于疏水层(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5)材质为皮革且固定连接于基层(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两端均固定连接于耐磨层(4)且贯穿于疏水层(5),所述连接线中段贯穿于耐磨层(4)且固定连接于固定线团(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4)表面喷涂有防水涂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涤纶布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高韧性涤纶布,包括基层,基层内部设置有收缩层和气腔,基层顶部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之间设置有疏水层,疏水层外侧设置有斜凸起,耐磨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连接线,连接线顶部设置有固定线团,斜凸起下方处于疏水层内部设置有透气孔。本技术通过在基层外侧设置有耐磨层和疏水层,向外侧拉动固定线团使其带动连接绳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其带动耐磨层和基层向内侧收缩,耐磨层中部向上顶起,使两组耐磨层与疏水层形成凹陷,避免水珠停留在耐磨层表面进而滑入疏水层,可有效提升面料的防水性和疏水性;通过在基层内部编织有收缩层以及耐磨层,可有效提升面料的韧性与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协昇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