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坯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7410发布日期:2023-10-14 16:5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针织坯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具体为针织坯布。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面料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面料应运而生。

2、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是众多面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针织布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湿、排汗保暖等特性,且具备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因此常被制成内衣、紧身衣和运动服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3、目前,现有的针织布有采用多层复合的方式进行制造,由于针织布的厚度增加,因此耐磨性提高,然而,由于布料的厚度增加也会导致针织布的透气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针织坯布,透气性较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针织坯布,包括基布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布层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透气夹层,所述透气夹层包括若干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截面呈s形,所述基布层、连接带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若干透气空腔,所述基布层和表面层上均开设有若干与透气空腔连通的透气孔,所述连接带两端均连接有透气筋条,所述透气筋条包括透气内芯,所述透气内芯内部开设有若干通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气内芯外侧螺旋缠绕有包覆纱,所述包覆纱由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螺旋交捻而成,所述第一绕线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绕线由若干汉麻纤维加捻而成。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带由若干编织线纬编织造而成,所述编织线包括线芯及螺旋缠绕在线芯外侧的包缠线,所述线芯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缠线由若干芳纶纤维加捻而成。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布层由若干第一纱线纬编织造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表面层由若干第二纱线纬编织造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布层、透气夹层与表面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在一起。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通过设置透气夹层,则外部空气能够通过透气孔由外向内进入透气空腔,而透气空腔内部的空气也能通过透气孔由内至外流出,从而实现针织坯布内外空气的自由流通,大大提升了针织坯布的透气性,且通过透气筋条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连接带保持s形状态,从而保持透气空腔的形状,保证透气。



技术特征:

1.针织坯布,包括基布层(1)和表面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与表面层(2)之间设置有透气夹层,所述透气夹层包括若干连接带(3),所述连接带(3)的截面呈s形,所述基布层(1)、连接带(3)与表面层(2)之间设置有若干透气空腔(4),所述基布层(1)和表面层(2)上均开设有若干与透气空腔(4)连通的透气孔(5),所述连接带(3)两端均连接有透气筋条(6),所述透气筋条(6)包括透气内芯(7),所述透气内芯(7)内部开设有若干通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内芯(7)外侧螺旋缠绕有包覆纱(9),所述包覆纱(9)由第一绕线(10)和第二绕线(11)螺旋交捻而成,所述第一绕线(10)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绕线(11)由若干汉麻纤维加捻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3)由若干编织线纬编织造而成,所述编织线包括线芯(12)及螺旋缠绕在线芯(12)外侧的包缠线(13),所述线芯(12)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缠线(13)由若干芳纶纤维加捻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由若干第一纱线纬编织造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2)由若干第二纱线纬编织造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透气夹层与表面层(2)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针织坯布,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针织坯布透气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布层和表面层,表面层由若干第二纱线纬编织造而成,第二纱线由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基布层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透气夹层,透气夹层包括若干连接带,连接带的截面呈S形,基布层、连接带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若干透气空腔,基布层和表面层上均开设有若干与透气空腔连通的透气孔,连接带两端均连接有透气筋条,透气筋条包括透气内芯,透气内芯内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本技术的针织坯布具有较好的耐磨性,通过设置透气夹层,从而实现针织坯布内外空气的自由流通,大大提升了针织坯布的透气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福,沈小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潘昊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