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型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6572发布日期:2023-11-30 09:0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型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涤纶布,具体为一种透气型涤纶布。


背景技术:

1、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涤纶布具有的强度高、模量高、吸水性低等优点,作为民用织物及工业用织物都有广泛的用途,但是现有涤纶布的透气性存在不足,使得涤纶布纺织物使用时的透气性和舒适度存在不足,所以急需一种透气型涤纶布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型涤纶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包括透气组件、抗拉层、涤纶布层、亲肤层和透气定位孔,

3、所述抗拉层的上端面设置有透气组件,且位于所述抗拉层的内端面均匀等距开设有透气定位孔,所述抗拉层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涤纶布层,且位于所述涤纶布层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亲肤层。

4、优选的,所述透气组件包括防水层、防护层、透气层、纤维透气管、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所述防护层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防水层,且位于所述防水层的内端面均匀等距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防护层的内端面均匀等距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防护层的下端面设置有透气层,且位于所述透气层的上端面均匀等距设置有纤维透气管。

5、优选的,所述纤维透气管通过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防护层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纤维透气管通过所述第二透气孔与所述防水层进行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纤维透气管的下端面通过所述透气定位孔与所述抗拉层进行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纯棉纤维,所述透气层的材质为聚酯纤维。

8、优选的,所述抗拉层的材质为纯麻纤维,所述亲肤层的材质为雪纺。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气组件和抗拉层,防水层和防护层均为透气材质,能有效提高面料本体的透气性,同时纤维透气管的上部能贯通至防水层和防护层上部,能有效提高面料中部与下部的透气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面料整体稳定性,亲肤层能提高面料使用的舒适性,提高了面料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组件(1)、抗拉层(2)、涤纶布层(3)、亲肤层(4)和透气定位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组件(1)包括防水层(11)、防护层(12)、透气层(13)、纤维透气管(14)、第一透气孔(15)和第二透气孔(16),所述防护层(12)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防水层(11),且位于所述防水层(11)的内端面均匀等距开设有第二透气孔(16),所述防护层(12)的内端面均匀等距开设有第一透气孔(15),所述防护层(12)的下端面设置有透气层(13),且位于所述透气层(13)的上端面均匀等距设置有纤维透气管(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透气管(14)通过所述第一透气孔(15)与所述防护层(1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纤维透气管(14)通过所述第二透气孔(16)与所述防水层(11)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透气管(14)的下端面通过所述透气定位孔(5)与所述抗拉层(2)进行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1)和所述防护层(12)的材质为纯棉纤维,所述透气层(13)的材质为聚酯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层(2)的材质为纯麻纤维,所述亲肤层(4)的材质为雪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透气型涤纶布,包括透气组件、抗拉层、涤纶布层、亲肤层和透气定位孔,所述抗拉层的上端面设置有透气组件,且位于所述抗拉层的内端面均匀等距开设有透气定位孔,所述抗拉层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涤纶布层,且位于所述涤纶布层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亲肤层。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气组件和抗拉层,防水层和防护层均为透气材质,能有效提高面料本体的透气性,同时纤维透气管的上部能贯通至防水层和防护层上部,能有效提高面料中部与下部的透气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面料整体稳定性,亲肤层能提高面料使用的舒适性,提高了面料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华,潘路路,吴本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优菲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