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5417发布日期:2023-12-06 21:0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涤纶布,具体为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


背景技术:

1、涤氨纶是涤纶和氨纶的合成,两种成分和在一起的布料,手感比较柔软舒适,属于人工纤维,具有人工纤维的特性,强度高,而且耐压力强灯特点。

2、如公开号为:cn215473704u,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抗腐蚀功能的涤纶色织布,包括织布主体,所述织布主体的左端开有左右穿通的一号卡槽和两个二号卡槽,所述一号卡槽位于两个二号卡槽之间,所述一号卡槽的内槽壁固定连接有防腐结构,两个所述二号卡槽的内槽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水结构,所述织布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一号防滑球和二号防滑球,若干个所述一号防滑球和若干个二号防滑球均呈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一号漏孔的下端均与位于上部的二号卡槽内部相通。

3、虽然上述布料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但是其内部的支撑稳定性和抗拉性能存在不足,降低了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后续的使用寿命,所以急需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包括防护凸起、防护外层、耐腐蚀层、连接层、涤氨纶织布层和连接底层,

3、所述连接底层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涤氨纶织布层,且位于所述涤氨纶织布层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层,位于所述连接层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防护外层,所述防护外层的上端面均匀等距设置有防护凸起。

4、优选的,所述耐腐蚀层包括第一抗腐蚀层、抗拉层和第二抗腐蚀层,所述抗拉层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抗腐蚀层,且位于所述抗拉层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抗腐蚀层。

5、优选的,所述连接层包括支撑层、限位槽和韧性层,所述支撑层的内端面开设有限位槽,且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内端面固定安装有韧性层。

6、优选的,所述防护凸起和所述防护外层的材质为维纶,能提高布料外部的防腐蚀性。

7、优选的,所述第一抗腐蚀层和所述第二抗腐蚀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抗拉层的材质为尼龙,能有效提高布料内部的抗拉性。

8、优选的,所述支撑层和所述韧性层的材质为考杜拉,支撑层与韧性层的夹心结构在提高布料的支撑稳定性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布料的韧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耐腐蚀层和连接层,防护凸起和防护外层能对布料的外部进行防护的同时,也能提高布料外部的抗腐蚀性能,同时位于布料中部的第一抗腐蚀层和第二抗腐蚀层能进一步由内而外提高布料的抗腐蚀性能,同时位于第一抗腐蚀层和第二抗腐蚀层中部的抗拉层能有效提高布料内部的抗拉性,且支撑层和韧性层能配合抗拉层进一步提高布料整体的韧性,进而提高了布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凸起(1)、防护外层(2)、耐腐蚀层(3)、连接层(4)、涤氨纶织布层(5)和连接底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层(3)包括第一抗腐蚀层(31)、抗拉层(32)和第二抗腐蚀层(33),所述抗拉层(3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抗腐蚀层(31),且位于所述抗拉层(32)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抗腐蚀层(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4)包括支撑层(41)、限位槽(42)和韧性层(43),所述支撑层(41)的内端面开设有限位槽(42),且位于所述限位槽(42)的内端面固定安装有韧性层(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凸起(1)和所述防护外层(2)的材质为维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腐蚀层(31)和所述第二抗腐蚀层(3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抗拉层(32)的材质为尼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41)和所述韧性层(43)的材质为考杜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防腐蚀的涤氨纶针织染色布,包括防护凸起、防护外层、耐腐蚀层、连接层、涤氨纶织布层和连接底层,所述连接底层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涤氨纶织布层,且位于所述涤氨纶织布层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层,位于所述连接层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耐腐蚀层。本技术通过设置耐腐蚀层和连接层,防护凸起和防护外层能对布料的外部进行防护的同时,也能提高布料外部的抗腐蚀性能,同时位于布料中部的第一抗腐蚀层和第二抗腐蚀层能进一步由内而外提高布料的抗腐蚀性能,同时位于第一抗腐蚀层和第二抗腐蚀层中部的抗拉层能有效提高布料内部的抗拉性,且支撑层和韧性层能配合抗拉层进一步提高布料整体的韧性,进而提高了布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铭,陆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东奕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