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

文档序号:35852745发布日期:2023-10-25 20:1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

本技术属于折叠舵,涉及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


背景技术:

1、折叠舵能够缩小导弹的尺寸,便于储运和发射,从而提高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已在现代导弹结构上获得广泛应用。

2、折叠舵展开机构的驱动方式主要有弹性元件驱动、火工品驱动、电机驱动等多种形式。其中,弹性元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重复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常见结构形式有扭簧、扭杆、扭片组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结构的扭转变形储存的能量驱动折叠舵展开。

3、在弹性元件设计中,导弹结构对折叠舵面要求有平滑的气动外形,舵轴处的突起不能过大,这对弹性元件的尺寸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现有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存在使舵轴部分直径加粗和长度增长,超出理论外形。在弹性元件驱动能力和扭转角度的设计中存在相互矛盾的关系:大驱动能力要求弹性元件长度小,扭转刚度大;大扭转角度要求弹性元件长度大,扭转刚度小。

4、所以,现有的折叠舵用弹性元件很难在小型化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大驱动能力和大扭转角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包括:

3、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具有内侧空间;

4、扭片组件,所述扭片组件安装于所述内侧空间,所述扭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其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扭片,各个所述扭片的一端与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各个所述扭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5、较佳的,所述扭转弹簧设置为由片状长条绕卷形成的螺旋弹簧结构,所述片状长条的宽度大于其厚度。

6、较佳的,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均具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连接端头。

7、较佳的,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内侧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扭片组件经过所述开口穿入所述内侧空间。

8、较佳的,所述扭转弹簧的端部沿其径向穿设有销钉,所述销钉穿过各个所述扭片从而使各个所述扭片与所述扭转弹簧固定连接。

9、较佳的,所述扭转弹簧的扭转角度与各个所述扭片的扭转角度一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扭转弹簧与扭片组件本身具有较大的扭转角度,将扭转弹簧与扭片组件结合起来以增加整体结构的扭转刚度,扭片组件在扭转弹簧内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小型化。

12、2、特地采用了片状长条绕卷形成扭转弹簧,而且片状长条的宽度大于厚度,其横截面为矩形或者类矩形,由于矩形截面尺寸较大,通过形状上的设计保证扭转弹簧具有足够的扭转刚度。

13、3、在实际安装时,将各个扭片从开口插入内侧空间,各个扭片的一端与扭转弹簧的一端抵触,然后插入销钉,销钉穿过各个扭片的另一端,从而将各个扭片的另一端与扭转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所以在组装时非常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100)设置为由片状长条绕卷形成的螺旋弹簧结构,所述片状长条的宽度大于其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100)的两端均具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连接端头(1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100)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内侧空间(110)连通的开口(130),所述扭片组件经过所述开口(130)穿入所述内侧空间(1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100)的端部沿其径向穿设有销钉(140),所述销钉(140)穿过各个所述扭片(200)从而使各个所述扭片(200)与所述扭转弹簧(100)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100)的扭转角度与各个所述扭片(200)的扭转角度一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折叠舵展开机构的并联式弹性元件,属于折叠舵技术领域,包括: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具有内侧空间;扭片组件,所述扭片组件安装于所述内侧空间,所述扭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其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扭片,各个所述扭片的一端与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各个所述扭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扭转弹簧与扭片组件本身具有较大的扭转角度,将扭转弹簧与扭片组件结合起来以增加整体结构的扭转刚度,扭片组件在扭转弹簧内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小型化。

技术研发人员:何帅,杨阳,黄其忠,郑永健,束学道,张浩,闫光强,梁力文,丁尧瑶,东野生栓,林瞻远,王宇杰,张雪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