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43068发布日期:2024-05-20 11:1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麻棉布,具体为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棉麻布是棉布含麻的成分,又称为棉麻交织布料,麻棉布一般采用55%麻与45%棉或麻、棉各50%比例进行混纺。外观上保持了麻织物的独特的粗犷挺括风格,又具有了棉织物柔软的特性。

2、但是现有的麻棉布耐磨的效果较差,麻棉布如果长时间被摩擦,麻棉布容易出现被磨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包括麻棉布本体、耐磨层和连接机构,所述麻棉布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耐磨层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一端与所述麻棉布本体一面连接,所述第二魔术贴一端与所述耐磨层一面连接,所述第一魔术贴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魔术贴设有多个,所述麻棉布本体由经线、纬线交织构成。

5、为了提高麻棉布本体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的经线采用的材质为28tex气流纺坯纱,所述纬线采用的材质为39tex麻棉混纺原色坯纱。

6、为了提高麻棉布本体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麻棉布本体的经线密度为275根/10cm,所述麻棉布本体的纬线密度为212根/10cm。

7、为了提高麻棉布本体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麻棉布本体幅宽为142cm,组织结构为2上1下左斜纹。

8、(三)有益效果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天然本色麻棉布,通过耐磨层能够实现耐磨的效果,能够防止麻棉布本体长时间受到摩擦,出现被磨损的情况,当耐磨层需要更换时,用力拉开耐磨层,使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分离,然后换上新的耐磨层即可,经线材料为28tex气流纺坯纱,纬线材料为39tex麻棉混纺原色坯纱,经线气流纺棉纱条干好,毛羽少、亲水、柔软、吸湿,不易起球等特点,纬线的亚麻纤维具有强度大、吸湿、放湿快,散热性好等特点,麻棉布本体1幅宽为142cm,组织结构为2上1下左斜纹,斜纹面料布面饱满,吸湿性好,透气性佳,手感柔软,穿着轻松保暖,卫生舒适。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包括麻棉布本体(1)、耐磨层(2)和连接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麻棉布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与所述耐磨层(2)连接,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所述第一魔术贴(4)一端与所述麻棉布本体(1)一面连接,所述第二魔术贴(5)一端与所述耐磨层(2)一面连接,所述第一魔术贴(4)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魔术贴(5)设有多个,所述麻棉布本体(1)由经线、纬线交织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线采用的材质为28tex气流纺坯纱,所述纬线采用的材质为39tex麻棉混纺原色坯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麻棉布本体(1)的经线密度为275根/10cm,所述麻棉布本体(1)的纬线密度为212根/1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麻棉布本体(1)幅宽为142cm,组织结构为2上1下左斜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麻棉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包括麻棉布本体、耐磨层和连接机构,所述麻棉布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耐磨层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一端与所述麻棉布本体一面连接,所述第二魔术贴一端与所述耐磨层一面连接,所述第一魔术贴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魔术贴设有多个,所述麻棉布本体由经线、纬线交织构成,本技术一种天然本色麻棉布,提高了耐磨的效果,还提高了消费者穿着时的舒适感和外观的美感。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凯,胡凯,崔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天鹰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