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层震源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35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层震源药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爆破器材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震勘探使用的带导引筒的中层震源药柱。
背景技术
震源药柱是在塑料壳体内装填炸药为地震勘探提供震源的成型药柱。进行精细、高分辨地震勘探对炸药震源提出了高效高强激发的要求,即要求炸药爆炸能量大,以期能实现小药量激发,使激发地震波的频率大,从而达到高分辨率的要求。震源药柱小型化后,其径几乎与长度一致,粗而短,导致药柱下井使用困难,容易歪斜,甚至横着,影响激发效果。要实现小药量激发,震源药柱内装炸药采用传统的TNT、硝酸铵、木粉组分难以满足要求,需使用高能炸药如黑索今、泰安等及其后役火炸药与TNT、铝粉等熔铸而成。采用此类炸药时,现有震源药柱结构无法满足后装药的要求,导致压入雷管座时不好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震源药柱主装药品种受到一定的限制、小型粗短药柱下井使用时,容易翻转或变向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中层震源药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中层震源药柱,包括壳体1、主装药2、下封盖7、雷管座3,主装药2布设在壳体1的注药室2内;在塑胶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状卡口6,雷管座3卡套在环状卡口6上。
所述传爆药芯8布设在雷管座3上的雷管周缘。
所述壳体1的上部螺纹或卡口连接有导引筒4,导引筒4中装有水、含水湿粘土或胶泥。
所述在壳体1的下部和导引筒4的上部设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1)、可先安装雷管座,再将高能炸药反向浇注于壳体内。
2)、此震源药柱在下井时,由于上部螺纹或卡口连接有导引筒,使其能顺利下井定位,导引筒内装水还能起到闷井作用,进一步强化激发效果。
3)、由于壳体的下部和导引筒的上部设有螺纹,这样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多发连接使用,根据地质条件每级同时或延迟间隔一定的时间起爆,强化激发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中层震源药柱,包括壳体1、主装药2、下封盖7、雷管座3,主装药2布设在壳体1的注药室2内;在塑胶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状卡口6,雷管座3卡套在环状卡口6上。在实施时,我们根据主装药性质需要在雷管座3上雷管周缘布设传爆药芯8。壳体1的上部螺纹或卡口连接有导引筒4,导引筒4中装有水、含水湿粘土或胶泥。在壳体1的下部和导引筒4的上部设有螺纹,这样可将多个中层震源药柱连接起来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层震源药柱,包括壳体(1)、主装药(2)、下封盖(7)、雷管座(3),主装药(2)布设在壳体(1)的注药室(2)内;其特征在于在塑胶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状卡口(6),雷管座(3)卡套在环状卡口(6)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中层震源药柱,其特征在于传爆药芯(8)布设在雷管座(3)上的雷管周缘。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中层震源药柱,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上部螺纹或卡口连接有导引筒(4),导引筒(4)中装有水、含水湿粘土或胶泥。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中层震源药柱,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的下部和导引筒(4)的上部设有螺纹。
专利摘要
一种中层震源药柱,包括壳体1、主装药2、下封盖7、雷管座3,主装药2布设在壳体1的注药室2内;在塑胶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状卡口6,雷管座3卡套在环状卡口6上。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可先安装雷管座,再将高能炸药反向浇注于壳体内。连接有导引筒,使其能顺利下井定位,导引筒内装水还能起到闷井作用,进一步强化激发效果。可以将多发连接使用,强化激发效果。
文档编号F42D3/00GKCN2670897SQ200420016811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日
发明者韩学军, 赵洁, 刘永久 申请人: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