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水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62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芒刺水雷的制作方法
芒刺水雷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雷,尤其涉及该水雷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水雷有很多种,但如何设计一种既有保护自身不被摧毁、又能克敌的水雷是技术人员要考虑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芒刺水雷,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本实用新型包括:碳纤维外壳;在所述的碳纤维外壳内置有烈性炸药;还包括 碳纤维防护罩;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通过一纳米碳纤维棒与碳纤维外壳的头部相连;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呈锥形;在所述碳纤维防护罩的中心部位置第一感应仪;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头部外侧置第二感应仪;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四周外侧安置多个纳米碳纤维刺式梭镖; 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左右二侧置有第一螺旋桨,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尾部置第二螺旋桨; 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尾部还置有锂电与电脑程控芯片。[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雷上的芒刺既可挡住来袭的敌方炸弹,使水雷本身不致受毁;而芒刺在水雷攻击敌方时,可增加水雷爆炸时产生的威力,一举二得。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09]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碳纤维外壳I ;在所述的碳纤维外壳I内置有烈性炸药2 ;还包括:碳纤维防护罩3 ;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3通过一纳米碳纤维棒4与碳纤维外壳I的头部相连;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3呈锥形;在所述碳纤维防护罩3的中心部位置第一感应仪5 ;在所述碳纤维外壳I的头部外侧置第二感应仪6 ;在所述碳纤维外壳I的四周外侧安置多个纳米碳纤维刺式梭镖7 ;在所述碳纤维外壳I的左右二侧置有第一螺旋桨8, 在所述碳纤维外壳I的尾部置第二螺旋桨9 ;在所述碳纤维外壳I的尾部还置有锂电与电脑程控芯片10。[0010]本实用新型的水雷采用碳纤维外壳,而它的壳上布满了纳米碳纤维刺式梭镖,在水雷的头部前由纳米碳纤维棒支撑着一碳纤维防护罩,防护罩呈锥形,防护罩的中心部位置第一感应仪,在水雷接近头部的部位置第二感应仪。[0011]水雷的左右二侧置有螺旋 桨,水雷的尾部置一螺旋桨。[0012]水雷的尾部置有锂电与电脑程控芯片。水雷的碳纤维壳内置有烈性炸药。[0013]当水雷在向敌方目标攻击性航行时,第一感应仪将前方探测到的情况,输入到电 脑芯片,芯片指挥左右螺旋桨使水雷毕直向前,或左转右转。[0014]当敌方的炸弹攻击我方水雷时,水雷头部的锥形碳纤维防护罩与水雷外壳上的碳 纤维刺式梭镖挡住了敌方炸弹的攻击,保护好了我方水雷的安全。当碳纤维锥形防护罩被 炸毁后,水雷头部上方的第二感应仪继续侦察前方的情况,使电脑程控芯片继续控制螺旋 桨的行动,使我方水雷继续扑向敌方目标,将敌方的军舰等设施目标炸毁。[0015]我方水雷上头部前的锥形碳纤维防护罩与水雷外壳上的碳纤维刺式梭镖,有二 方面的作用。在敌方炸弹企图炸坏我方水雷时,可保护我方水雷不致毁坏,我方水雷炸向敌 方目标时,可产生更大的破坏力与杀伤力。[0016]纳米碳纤维材料比钢铁坚硬四倍,富有弹性与韧性,所以碳纤维锥形防护罩与碳 纤维刺式梭镖,在保护我方水雷不致被敌方炸弹炸毁时起到了盾的保护作用,而且保护得 可靠。而当我方水雷在炸毁敌方目标时碳纤维锥形罩与碳纤维刺式梭镖起到矛的作用,攻 击得更有力,破坏力更大,起到一举二得的作用。[0017]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并能智能化探索追踪敌方目标,更强更有力地炸 毁敌方目标。
权利要求
1.一种芒刺水雷,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外壳;在所述的碳纤维外壳内置有烈性炸 药;还包括:碳纤维防护罩;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通过一纳米碳纤维棒与碳纤维外壳的头 部相连;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呈锥形;在所述碳纤维防护罩的中心部位置第一感应仪;在 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头部外侧置第二感应仪;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四周外侧安置多个纳米碳 纤维刺式梭镖;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左右二侧置有第一螺旋桨,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尾部 置第二螺旋桨;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尾部还置有锂电与电脑程控芯片。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芒刺水雷,包括碳纤维外壳;在所述的碳纤维外壳内置有烈性炸药;还包括碳纤维防护罩;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通过一纳米碳纤维棒与碳纤维外壳的头部相连;所述的碳纤维防护罩呈锥形;在所述碳纤维防护罩的中心部位置第一感应仪;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头部外侧置第二感应仪;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四周外侧安置多个纳米碳纤维刺式梭镖;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左右二侧置有第一螺旋桨,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尾部置第二螺旋桨;在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尾部还置有锂电与电脑程控芯片;水雷上的芒刺既可挡住来袭的敌方炸弹,使水雷本身不致受毁;而芒刺在水雷攻击敌方时,可增加水雷爆炸时产生的威力,一举二得。
文档编号F42B22/04GKCN203163618SQ201220731195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陆以锋, 陆婉根, 杨国威 申请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