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网热融衣衬的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1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网热融衣衬的制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衣衬的制法。
在已有技术中,通常先把纤维制成布(包括机织布或不织布,不织布又称无纺布),而后再与热融性材料复合,制成热融衣衬。
所以,热融衣衬的通常制法有两种,一是将机织布与热融性材料同时经过专用机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使两者复合而成〔1〕。其二,是用撒粉法、粉点法、印点法将热融性微粒涂撒在无纺布上,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制成热融衣衬〔2〕。第一种制法中是先将压实混乱的纤维,经开、清棉机,成网机成纤维网之后,还要经过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整经机、浆纱机、织布机等一整套纺纱织造工艺,先制成机织布后,再制成热融衣衬。第二种制法中是先将纤维经过预处理后,经杂乱成网机、浸渍机、烘燥机、松紧机、切边机、双辊成卷机等一整套无纺布制造工艺,先制成无纺布后,再制成热融衣融。因此,上述两种制法的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生产工艺,提供一种用混和纤维铺成杂乱排列而厚薄较为均匀的网状纤维层,与热融性薄膜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一次性复合成热融衣衬的制法。
本发明的方案是这样的以机械、气流、或其他方式,将混和纤维铺成杂乱排列而厚薄较为均匀的网状纤维层,並由输出帘往前输送。同时将热融性薄膜以输出帘相同的速度退卷,使热融性薄膜平直地,均匀地铺放在纤维层上。然后,两者一起随输出帘运动,送进热轧机。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制成热融衣衬。本发明所说的热融性薄膜可以是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尼龙薄膜等。混和纤维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熔点不同的合成纤维,也可以混合一部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可以是涤纶、丙纶等。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种工艺流程混合纤维1在气流成网机主锡林2的离心力、横向风机3的气流、抽风机4的气流的合成作用下,使混和纤维1杂乱排列而厚薄较为均匀地在输出帘5上形成网状纤维层6。网状纤维层6的定重根据服装厚薄的需要,可以在15克/平方米~100克/平方米。同时将滚筒7上的热融性薄膜8以与网状纤维层6相同的速度,经压辊9平直地、均匀地铺在网状纤维层6上。然后,两者同步地随输出帘10送进热轧机的轧辊11。轧辊11有上、中、下三根,做热融衣衬时用上、中两轧辊,上轧辊因与热融性薄膜接触,所以该轧辊温度要略低于热融性薄膜的熔点,一般可控制在50℃~80℃,中轧辊与混和网状纤维层接触,其温度要略高于低熔点纤维的熔点,一般可控制在165℃~200℃。轧辊间的线压力与服装面料的柔软或硬实程度有关,要柔软时,线压力取低值,反之取高值,一般线压力可以在50公斤/厘米~150公斤/厘米。这样,网状纤维层与热融性薄膜两者复合,制成热融衣衬12。
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工艺流程中的混和纤维为涤纶纤维80%~92%,丙纶纤维20%~8%;复合温度上轧辊可以控制在55℃~65℃之间,中轧辊温度可以控制在165℃~180℃之间,线压力可以控制在70公斤/厘米~100公斤/厘米之间,复合成热融衣衬。
本发明系直接将网状纤维层与热融性薄膜进行一次性复合。所以,工艺流程比现有的制法大为缩短,减少了多种专用机器,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制造成本可低15%~20%。根据纺织工业部经济研究中心在“纺织经济信息”总第127期报导,预测1988年全国能生产热融衣衬2000万米左右,若都采用本法生产,生产成本平均按1元/米计算,那生产成本就可减少300万元~4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附注〔1〕美国专利3464876“热熔中间衬料的成形方法”。
〔2〕见常州第四棉纺织厂1985年从日本大
纺织厂引进的撒粉粘合法生产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融衣衬的制法,通常是先将纤维制成布,然后将布与热融性材料复合成衣衬,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混合的网状纤维层,定重为15克/平方米~100克/平方米与热融性材料在上轧辊温度50℃~80℃,中轧辊温度165℃~200℃,线压力50公斤/厘米~150公斤/厘米的条件下,一次性复合成热融衣衬;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混合网状纤维层是混合的涤纶纤维80%~92%与丙纶纤维20%~8%,並铺成杂乱排列而厚薄较为均匀的网状纤维层。
3.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热融性材料为聚乙烯薄膜,並将它平直地,均匀地铺在网状纤维层上,並同步地送进热轧机11,上轧辊温度可以控制在55℃~65℃之间,中轧辊温度可以控制在165℃~180℃之间,线压力可以控制在70公斤/厘米~100公斤/厘米之间,进行复合。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融衣衬的简便制法。该法的特征是将网状纤维层与热融性薄膜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一次复合,制成热融衣衬。所以,工艺流程比现有的,将布与热融性材料制成衣衬的制法大为缩短,减少了各种专用机器,节约能源,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可降低15%~20%。
文档编号B32B5/22GK86100533SQ86100533
公开日1987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18日
发明者高颍生, 黄顺卿, 张孝清, 张进建 申请人:上海市纺织机械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