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6798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属于低压电器产品。
中国专利CN2184246公开了本申请人申请的一种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该电磁铁的启动时间是固定的,但是,牵引电磁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启动时间是随其牵引负载的大小传动机构的阻力变化而变化的,为使电磁铁可靠工作,原电磁铁控制电路的时间为控制电路设定时间=启动时间×3那么,当电磁铁工作于轻载状态时,会造成无用的电能消耗,另外,由于实际启动时间固定为启动时间的3倍,会造成电磁铁的温升增高,限制了电磁铁的工作频率(原电磁铁的最大工作效率为每小时400次),如果负载的工作频率高于电磁铁的最大工作频率时,只有用增加电磁铁的数量(胶体工作)来达到控制要求。这样一来,即增加了设备的投资,又使控制装置复杂化。还有,原电磁铁在过载时(指卡住不能吸合),虽不像普通交流牵引电磁铁那样在短时间内即烧毁。但由于过载时,在固定的启动时间内,仍然在工作绕组内通过大的启动电流(该电流为保持电流的70—80倍),所以,原电磁铁不允许在过载的情况下连续操作,如果连续操作,仍会发生烧毁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是处,而提供一种具有闭环控制的电子线路,取代原定时控制电路,以实现电磁铁的智能化控制的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外壳、衔铁、骨架、前轭铁、后轭铁、绕组、电子线路模块组成,在骨架上分别绕制三组不同的绕组,其内层绕组为辅助绕组,外层绕组为工作绕组,中间层绕组为检测绕组,在位于后轭铁外侧的壳体内设置电子线路模块,该模块的电路构成包括由电容器、电阻器、二极管、可控硅组成的定时器电路,由辅助绕组、二极管、光耦合器组成的同步脉冲输出电路,由检测绕组、电阻器、二极管组成的信号输出电路,由电容器、电阻器组成的判别电路,由工作绕组、可控硅、二极管组成的输出电路,其中定时器电路和同步脉冲输出电路分别与电源端子并联,信号输出电路、判别电路和输出电路依次串联后再与电源端子并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路构成可分为三部分,其中定时器电路和同步脉冲输出电路构成同步脉冲发生器,信号检出电路和判别电路构成控制电路,另外一部分即为输出电路。定时器电路用来确定同步脉冲的宽度;同步脉冲电路的作用是每隔20MS向控制电路发出同步脉冲,其宽度由定时器电路决定;信号检出电路的作用是将衔铁的位置变化转换为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判别电路用来实现控制电路的智能化功能;输出电路接收同步脉冲发生器和控制电路送出的启动信号,来决定工作绕组的两种状态,即工作状态和保持状态。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线路模块电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由衔铁(1)、前轭铁(2)、外壳(3)、后轭铁(4)、底座(5)、电子线路模块(6)、防震垫(7)、外引线(8)、绕组(9)、骨架(10)组成。其中骨架(10)是用尼龙60压铸的与衬套一体化的线圈骨架、它取代了过去原黄铜衬套和纸骨架。绕组(9)包括三组不同的线圈,它绕制在骨架(10)上,其中内层绕组L3为辅助绕组,外层绕组L2为工作绕组,中间层绕组L1为检测绕组。与该绕组(9)相连的电子线路模块(6)固化在后轭铁(4)的外侧,两者之间装有防震垫(7),该模块(6)的外引线(8)由外壳(3)一侧引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线路模块(6)的电路构成由定时器电路、20MS同步脉冲输出电路、信号检出电路、判别电路、输出电路五部分组成。定时器电路由电容器C3、电阻器R1、二极管V2、可控硅V3组成,其中电容器C3、电阻R1、二极管V2依次串接后与电源端子1、2并联,可控硅V3的控制极与阴极分别与电容器C3两端相接;同步脉冲输出电路为20MS同步脉冲输出电路、它由辅助绕组L3、二极管V4、V6、光耦合器V1组成,其中辅助绕组L3尾端分别与二极管V4的正极、光耦合器V1的一端、定时器电路中的可控硅V3的阳极相接,光耦合器V1的2端与二极管V6的正极相接,二极管V6的负极、辅助绕组L3的首端和二极管V4的负极分别与电源端子1、2端相连。信号检出电路由二极管V7、V8、V10、V11和检测绕组L1、电阻器R2组成,其中二极管V7、V8、V10、V11组成整流桥,检测绕组L1与该整桥并联,二极管V7、V10的正极和电阻器R2的1端均与电源端子1端相连,二相管V8、V11的负极与电阻器R2的2端相连;判别电路由电容器C1、C2和电阻器R3组成,其中电容器C1分别与电容器C2和电阻器R3的串联支路、信号检出电路中的电阻器R2并联,电容器C2的2端和电阻器R3的2端分别与同步输出电路中的可控硅V1的5端相连;输出电路由可控硅V9、工作绕组L2和二极管V5组成,其中可控硅V9的阴极和控制极分别与电源端子1端和同步输出电路中的光耦合器V1的4端相连,可控硅V9的阳极与工作绕组L2和二极管V5的并联支路连接,该支路的另一端与电源端子2端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线路加电后,辅助绕组L3在交流电正半周得电工作,在磁路中产生辅助磁通,通过互感作用,在检测绕组L1中产生一感应电压,该电压经全波整流后,对电容C1充电,虚线框内的器件组成同步开关电路,同时它又是电路中的20MS定时器,控制电路通过它每隔20MS检测一次衔铁(1)的当前状态,它在交流电每个正半周与负半周交替的零点处打开,当同步开关打开后,电容C1通过电容器C2、光耦合器V1,可控硅V9控制极放电。在放电过程中,C1上电压当前值UC1被电容C2记忆,同时,其放电电流使可控硅V9触发导通,工作绕组L2得电,产生主磁通。该磁通使衔铁(1)开始运动(吸合),随衔铁(1)运动,气隙减小,互感作用加强,检测绕组L1的感应电压升高,并保持于电容C1上,形成控制电压UC1’。当同步开关再次打开时,由于UC1’-UC2>可控硅V9的触发电压,可控硅V9再次导通,工作绕组L2继续得电,衔铁(1)继续运动。以上过程将一直持续到衔铁(1)吸合到位,或由于机械故障不再运动为止。这时UC1’将不再升高(这是由于衔铁(1)停止运动),辅助绕组L3与检测绕组L1之间的互感不再变化所致)。即UC1’-UC2<可控硅V9触发电压,可控硅V9关断,工作绕组L2进入保持状态。以上工作过程参见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达到了完美的智能化控制,使原电磁铁的不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其启动时间由原来的300MS降为40-100MS(随负载情况变化),与普通交流牵引电磁铁相同。这样就大幅度减小了温升,使操作频率由原来的每小时400次提高至每小时600-800次。另外,由于工作L2是否继续得电,决定于衔铁(1)是否在运动,那么当衔铁(1)被卡住(过载)时,UC1’将停止上升,所以,工作绕组L2只得电半个周波(100MS),即进入保持状态,这时的启动电流小于正常的启动电流,这样就可使过载状态下的操作次数不小于正常工作寿命(100万次)。也就是说,它在任何过载情况下都不会烧毁。本实用新型在机械部分中,由于取消了在普通交流牵引电磁铁和原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中一直沿用的黄铜衬套和纸骨架,而改用一体化的尼龙骨架代替,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制造和安装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机械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包括外壳、衔铁、骨架、前轭铁、后轭铁、绕组、电子线路模块,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模块的电路构成包括由电容器、电阻器、二极管、可控硅组成的定时器电路,由辅助绕组、二极管、光耦合器组成的同步脉冲输出电路、由检测绕组、电阻器、二极管组成的信号输出电路、由电容器、电阻器组成的判别电路,由工作绕组、可控硅、二极管组成的输出电路,其中定时器电路和同步脉冲输出电路分别与电源端子并联,信号输出电路、判别电路和输出电路依次串联后再与电源端子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定时器电路中电容器C3、电阻R1、二极管V2依次串接后与电源端子1、2并联,可控硅V3的控制极与阴极分别与电容器C3两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同步脉冲输出电路中的辅助绕组L3尾端分别与二极管V4的正极、光耦合器V1的1端、定时器电路中的可控硅V3的阳极相接,光耦合器V1的2端与二极管V6的正极相接,二极管V6的负极、辅助绕组L3的首端和二极管V4的负极分别与电源端子1、2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出电路中二极管V7、V8、V10、V11组成整流桥,检测绕组L1与该整流桥并联,二极管V7、V10的正极和电阻器R2的1端均与电源端子1端相连,二极管V8、V11的负极与电阻器R2的2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判别电路中的电容器C1分别与电容器C2和电阻R3的串联支路、信号检出电路中的电阻器R2并联,电容器C2的2端与电阻器R3的2端分别与同步输出电路中的可控硅V1的5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其特征在于输出电路中可控硅V9的阴极和控制极分别与电源端子1端和同步输出电路中的光耦合器V1的4端相连,可控硅V9的阳极与工作绕组L2和二极管V5的并联支路连接,该支路的另一端与电源端子2端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属于低压电器产品,它由外壳、衔铁、骨架、轭铁、绕组、电路模块组成,其中模块的电路构成包括定时器电路,同步脉冲输出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判别电路及由工作绕组,可控硅、二极管组成的输出电路,其中定时器电路和同步脉冲输出电路分别与电源端子并联,信号输出电路、判别电路和输出电路依次串联后再与电源端子并联。本实用新型与原有交流模拟牵引电磁铁相比,达到了智能化控制,在任何过载情况下都不会烧毁。
文档编号B66C1/06GK2244550SQ9620388
公开日1997年1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9日
发明者韩明泽 申请人:韩明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