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884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茶工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发现和利用栽培茶树已有40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种茶、制茶以及饮茶不断发展,逐渐普及并向外传播。世界各国的种茶、制茶、饮茶技艺都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入,所以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誉。
[0003]历史和科学证明饮茶是有益人体健康的,进入21世纪随着环球绿色消费的蓬勃兴起,茶叶更是一种充满青春活力的传统饮料。饮茶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精神物质享受。
[0004]茶叶所含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儿茶素、叶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芳香物等数十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茶叶具有生津止渴,帮助消化利尿、解毒、杀菌疗疾、兴奋神经、防老抗衰、防癌抗辐射以及预防和抑制肥胖等多种生理和药理功效。
[0005]根据茶叶制作工艺的不同,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等,红茶一般经过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基本工序生产而成。
[0006]黄茶是指采取茶树鲜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典型工艺,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称为“三黄”(干茶色泽黄亮,汤色和叶底也黄),香气清悦,滋味醇厚爽口。
[0007]传统的工艺在加工过程中,人为的因素太多,产量不高,同一种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成品参差不齐,茶叶不能长期存放,生产过程茶叶的原叶、原枝容易破碎,从而造成品质不尚,而且品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品质高且稳定的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0011]选料:选取明后3叶?4叶的茶鲜叶为原料(3叶一 4叶);
[0012]萎凋:将鲜叶摊放开来,摊放厚度为2厘米,温度为30°C,时间为6小时;
[0013]高温杀青: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在滚筒筒体温度达到270?330°C开始投叶,时间为3?5分钟;
[0014]轻揉:对冷却后的杀青叶,在空调室内揉捻20分钟;
[0015]初闷黄: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容器内,放置时间为9?11小时,温度为27?33°C;
[0016]初烘:将初闷黄后的茶叶摊放在烘干机上,初烘温度为63°C?77°C,初烘持续时间为72?88分钟
[0017]复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容器内,放置时间为17?19小时,温度为24?28 0C ;
[0018]复烘:将复闷黄后的茶叶摊放在烘干机上,复烘温度为63°C?77°C,初烘持续时间为2.7?3.3小时;
[0019]压砖:将复烘后的茶叶存放7天后蒸汽压砖;
[0020]足烘:将压砖后的茶砖放在烘干机上,足烘温度控制在40°C?50°C,时间为11?12小时。
[00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其中初闷黄的温度为30度,时间为10小时;初烘干的时间为80分钟,温度为70度;再闷黄时间为18小时,温度:26度;复烘时间为3小时,温度为70度。
[0022]本发明有益效果:其中萎凋茶叶兰花香气明显、茶味更浓、能长期存放,高温杀青茶叶颜色鲜明、香气更高,轻揉能保持原叶、原枝不会碎、汤水更清更净,利用空调室揉捻、闷黄能保持茶叶的稳定性,提高品质,低温烘培茶叶的滋味更纯、更细给存放提共有利的条件,使得黄汤砖选用明后茶鲜叶为原料经过该生产工艺加工后其茶叶的汤色变的更透、更亮、更纯、水更细!其茶叶条形整齐不会碎,又可以长期存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选料:选取明后3叶?4叶的茶鲜叶为原料(3叶一 4叶);
[0025]萎凋:将鲜叶摊放开来,摊放厚度为2厘米,温度为30°C,时间为6小时,萎凋可适度减少鲜叶的水分,使得叶质变为柔软,便于加工,而且散发青草气,转化为芳香物质,提高茶叶品质和风味,茶叶兰花香气明显、茶味更浓、能长期存放,蒸发的温度为30°C,温度高,会使鲜叶内的芳香物质也随之流失,温度低的话,要达到标准含水量时间需要延长,茶叶内随蒸发流失的化合物过多,而影响了茶叶的品质,时间6小时,也是为了控制鲜叶水分流失的时间,控制鲜叶的化合物含量,是进入杀青阶段是最佳的状态;
[0026]高温杀青: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在滚筒筒体温度达到270?330°C开始投叶,时间为3?5分钟;
[0027]轻揉:对冷却后的杀青叶,在空调室内揉捻20分钟,轻揉能保持原叶、原枝不会碎、汤水更清更净;
[0028]初闷黄: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容器内,放置时间为9?11小时,温度为27?33°C;
[0029]初烘:将初闷黄后的茶叶摊放在烘干机上,初烘温度为63°C?77°C,初烘持续时间为72?88分钟
[0030]复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容器内,放置时间为17?19小时,温度为24?28 0C ;
[0031]复烘:将复闷黄后的茶叶摊放在烘干机上,复烘温度为63°C?77°C,初烘持续时间为2.7?3.3小时;
[0032]压砖:将复烘后的茶叶存放7天后蒸汽压砖,使得复烘后的茶叶残留的水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蒸发,延长茶砖存放时间;
[0033]足烘:将压砖后的茶砖放在烘干机上,足烘温度控制在40°C?50°C,时间为11?12小时。
[0034]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初闷黄的温度为30度,时间为10小时;初烘干的时间为80分钟,温度为70度;再闷黄时间为18小时,温度:26度;复烘时间为3小时,温度为70度。
[0035]将揉捻后的茶叶通过初闷黄、初烘、复闷黄、复烘、压砖、足烘保证对水分的控制是相当均匀的,同时也保证茶叶内的水分有效蒸发,因此通过本发明加工的茶叶的汤色变的更透、更亮、更纯、水更细!其茶叶条形整齐不会碎,又可以长期存放。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选料:选取明后3叶?4叶的茶鲜叶为原料; 萎凋:将鲜叶摊放开来,摊放厚度为2厘米,温度为30°C,时间为6小时; 高温杀青: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在滚筒筒体温度达到270?330°C开始投叶,时间为3?5分钟; 轻揉:对冷却后的杀青叶,在空调室内揉捻20分钟; 初闷黄: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容器内,放置时间为9?11小时,温度为27?33°C ;初烘:将初闷黄后的茶叶摊放在烘干机上,初烘温度为63°C?77°C,初烘持续时间为72?88分钟 复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容器内,放置时间为17?19小时,温度为24?28°C ; 复烘:将复闷黄后的茶叶摊放在烘干机上,复烘温度为63°C?77°C,初烘持续时间为2.7?3.3小时; 压砖:将复烘后的茶叶存放7天后蒸汽压砖; 足烘:将压砖后的茶砖放在烘干机上,足烘温度控制在40°C?50°C,时间为11?12小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其中初闷黄的温度为30度,时间为10小时;初烘干的时间为80分钟,温度为70度;再闷黄时间为18小时,温度:26度;复烘时间为3小时,温度为70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汤茶砖的生产工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选取明后3叶~4叶的茶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高温杀青、轻揉、闷黄、初烘、再闷黄、复烘、压砖、足烘完成,其中萎凋茶叶兰花香气明显、茶味更浓、能长期存放,高温杀青茶叶颜色鲜明、香气更高,轻揉能保持原叶、原枝不会碎、汤水更清更净,利用空调室揉捻、闷黄能保持茶叶的稳定性,提高品质,低温烘培茶叶的滋味更纯、更细给存放提共有利的条件,使得黄汤砖选用明后茶鲜叶为原料经过该生产工艺加工后其茶叶的汤色变的更透、更亮、更纯、水更细。其茶叶条形整齐不会碎,又可以长期存放。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105166143
【申请号】
【发明人】黄兆锒
【申请人】平阳县天润茶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