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884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红茶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茶品,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先掌握制茶技术的国家之一。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的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且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富含微量元素钾,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常喝红茶对骨骼强健也有益处。红茶的制作一般会经过采茶及预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但传统的萎凋方法是将鲜叶直接放到室外阳光下,光照使鲜叶中水分不断蒸发,这种方法容易造成鲜叶萎凋失度,若萎凋程度偏轻,萎凋叶含水量在65%以上,揉捻时条索断碎,不完整,茶汤滋味青涩欠醇,若萎凋过度,萎凋叶含水量低于56%,条索不紧,茶末多。可见,要想制作出来的红茶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对茶叶的萎凋技术很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制作操作简单,耗时短,加工程度容易控制的且能保证红茶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的红茶加工工艺。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话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一下步骤:
[0005]A、采茶及预处理:在海拔800米以上绿色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种植基地采摘I芽2叶-3叶的鲜叶,先将鲜叶放置在温度为15-20°C,相对湿度为22-26%的室内摊凉。
[0006]B、萎凋:将经过预处理的茶叶放置在萎凋槽中进行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为40-60°C,萎凋时间为1-4个小时,
[0007]C、揉捻:将B步骤所得的萎凋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30分钟-60分钟,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 °C。
[0008]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发酵床上,摊叶厚度为60毫米-110毫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 °C。
[0009]E、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叶平摊在烘干床上进行烘培烘干,控制温度在70_90°C,同时在茶叶上方通40-60°C的热风,烘培时间为30分钟-40分钟。
[0010]优选地,步骤B中的热风是锅炉提供,锅炉的温度控制在40-60°C,这样可以维持热风的温度保持在40-60 °C范围内。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加工工艺是先将茶叶在室内摊凉,在通过恒定范围内的热风萎凋,加速了萎凋过程,将茶叶中的大量水分处理掉,同时又没有造成鲜叶萎凋失度,提高了萎凋效率。总之本加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加工程度容易控制的特点,而且通过本方法能很好的控制萎凋叶的含水量,保证红茶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3]实施例一
[0014]—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5]A、采茶及预处理:在海拔800米以上绿色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种植基地采摘I芽2叶-3叶的鲜叶,先将鲜叶放置在温度为16°C,相对湿度为23%的室内摊凉。摊凉5个小时,对茶叶内的水分做一个预处理,摊凉后茶叶的含水量会有所降低。
[0016]B、萎凋:将经过预处理的茶叶放置在萎凋槽中进行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为45°C,萎凋时间为3个小时。这样可以提高茶叶萎凋的效率,使茶叶含水量迅速降低。
[0017]C、揉捻:将B步骤所得的萎凋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40分钟,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5°C,同事控制好揉捻机的转速。
[0018]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发酵床上,摊叶厚度为70毫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2°C,在发酵的过程要每隔I小时对茶叶进行翻斗。
[0019]E、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平摊在烘干床上进行烘培烘干,控制温度在75°C,同时在茶叶上方通45°C的热风,烘培时间为30分钟,将茶叶含水量降低到4%就可,放凉后称重包装。
[0020]实施例二
[0021]—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2]A、采茶及预处理:在海拔800米以上绿色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种植基地采摘I芽2叶-3叶的鲜叶,先将鲜叶放置在温度为18°C,相对湿度为25%的室内摊凉。摊凉6个小时,对茶叶内的水分做一个预处理,摊凉后茶叶的含水量会有所降低。
[0023]B、萎凋:将经过预处理的茶叶放置在萎凋槽中进行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为55°C,萎凋时间为2个小时。热风来自锅炉,锅炉的温度也控制在50°C,这样可以为萎凋槽提供恒定在50°C的热风,从而可以提高茶叶萎凋的效率,使茶叶含水量迅速降低。
[0024]C、揉捻:将B步骤所得的萎凋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50分钟,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4°C,同事控制好揉捻机的转速。
[0025]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发酵床上,摊叶厚度为100毫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4°C,在发酵的过程要每隔I小时对茶叶进行翻斗。
[0026]E、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平摊在烘干床上进行烘培烘干,控制温度在85°C,同时在茶叶上方通55°C的热风,烘培时间为30分钟,将茶叶含水量降低到3%就可,放凉后称重包装。
[00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热风是锅炉提供,锅炉的温度控制在55 °C。
[0028]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加工工艺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茶及预处理:在海拔800米以上绿色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种植基地采摘I芽2叶-3叶的鲜叶,先将鲜叶放置在温度为15-20°C,相对湿度为22-26%的室内摊凉。 B、萎凋:将经过预处理的茶叶放置在萎凋槽中进行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为40-60°C,萎凋时间为1-4个小时, C、揉捻:将B步骤所得的萎凋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30分钟-60分钟,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 20-25 °C。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发酵床上,摊叶厚度为60毫米-110毫米,室内温度控制在 20-25 °C。 E、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叶平摊在烘干床上进行烘培烘干,控制温度在70-90°C,同时在茶叶上方通40-60°C的热风,烘培时间为30分钟-40分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热风是锅炉提供,锅炉的温度控制在40-60 °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涉及茶叶的加工领域,其制作方法包括采茶及预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红茶的加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加工程度容易控制的特点,而且通过本方法能很好的控制萎凋叶的含水量,保证红茶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
【IPC分类】A23F3/08
【公开号】CN105166148
【申请号】
【发明人】周朝都, 周兴, 吕德贵
【申请人】贵州省凤冈县茗都茶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