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523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调味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鱼香肉丝是一道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菜,鱼香是川菜主要传统味型之一,成菜具有鱼香味,但其味并不来自鱼,而是泡红辣椒、葱、姜、蒜、糖、盐、酱油等调味品调制而成,如今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菜肴,具有咸甜酸辣兼备,葱姜蒜味突出的特色。然而制作鱼香肉丝所需物料较多,准备时间比较长,工序繁多,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同时制作鱼香肉丝所需的调味料和香辛料较多,一般家庭很难备齐所有调味料和香辛料,在家制作鱼香肉丝常常因为材料有限而制作不出相应的美味;另一方面,即便是备齐了材料,调制出地道的鱼香肉丝调料也需要多年的经验,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各类香辛料和调味品的添加量以及对它们的翻炒熬煮时间掌握得恰当好处,因此烹饪出的菜肴风味往往不佳,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人们来说,自制鱼香肉丝难度很大,并且味道一般都不正宗。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需要一种能工业化生产的鱼香肉丝调料,让人们在家也能快速的制作地道的鱼香肉丝。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及其生产工艺,调料经过组分筛选和配比,再经过炒制熬煮、包装,制成一种使用便捷的鱼香肉丝调料,烹制时直接加入即可,在节约原料和时间的同时,方便消费者做出口味地道的鱼香肉丝。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香肉丝调料,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00— 300份,豆瓣酱100— 140份,甜面酱150—180份,泡椒100—130份,鲜味剂70— 90份。
[0005]优选的,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20— 280份,豆瓣酱110—130份,甜面酱155—175份,泡椒110 —125份,鲜味剂75— 85份。
[0006]更为优选的,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60份,豆瓣酱120份,甜面酱160份,泡椒120份,鲜味剂80份。
[0007]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调料的原料还包括蒜末5 —15份,姜末I一 10份,大葱粒10 — 20份,花椒5 — 15份,白糖5 —15份,食盐5 —10份。
[0008]更为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蒜末10份,姜末8份,大葱粒15份,花椒10份,白糖10份,食盐8份。
[0009]优选的,所述鲜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味精920份、I+G 23份、干贝素37份、梓檬酸20份。
[0010]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上述鱼香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I)炒豆瓣酱:将食用油加热至130— 150°C,放入豆瓣酱炒制出香味;
[0012](2)拌炒:加入甜面酱、泡椒、鲜味剂、蒜末、姜末、大葱粒、花椒、白糖、食盐拌炒均勾;这样能使各种风味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产生醇厚的香味;
[0013](3)熬煮:加水熬煮至水分不高于20% ;
[0014](4)杀菌包装:趁热包装,迅速冷却至温度低于30°C即得。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食用油加热至140°C,在此油温下能保证豆瓣酱产生愉悦的香味。
[0016]其中,本申请所述的鲜味剂中的I+G是由5'肌苷酸钠-頂P和5'鸟核酸钠-GMP按重量百分比各50%组合形成的。
[0017]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鱼香肉丝的调料经过组分筛选和配比,再经过炒制熬煮,已调好味,在炒肉丝以及相应配菜时直接加入即可,省去了人们用大量食用油熬煮翻炒调料的步骤,节约了原料,节省了时间,在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更受人们的青睐。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一
[0020]一种鱼香肉丝调料,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00份,豆瓣酱100份,甜面酱150份,泡椒100份,鲜味剂70份,蒜末5份,姜末I份,大葱粒10份,花椒5份,白糖5份,食盐5份。
[0021]其中,所述鲜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味精920份、I+G 23份、干贝素37份、朽1檬酸20份。
[0022]本实施例所述鱼香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3](I)炒豆瓣酱:将食用油加热至140°C,放入豆瓣酱炒制出香味;
[0024](2)拌炒:加入甜面酱、泡椒、鲜味剂、蒜末、姜末、大葱粒、花椒、白糖、食盐拌炒均勾;这样能使各种风味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产生醇厚的香味;
[0025](3)熬煮:加水熬煮至水分不高于20% ;
[0026](4)杀菌包装:趁热包装,迅速冷却至温度低于30°C即得。
[0027]实施例二
[0028]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20份,豆瓣酱110份,甜面酱155份,泡椒110份,鲜味剂75份,蒜末5份,姜末I份,大葱粒10份,花椒5份,白糖5份,食盐5份。
[0029]本实施例所述鱼香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一所述生产工艺相同。
[0030]实施例三
[003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80份,豆瓣酱130份,甜面酱175份,泡椒125份,鲜味剂85份,蒜末15份,姜末10份,大葱粒20份,花椒15份,白糖15份,食盐10份。
[0032]本实施例所述鱼香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一所述生产工艺相同。
[0033]实施例四
[003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300份,豆瓣酱140份,甜面酱180份,泡椒130份,鲜味剂90份,蒜末15份,姜末10份,大葱粒20份,花椒15份,白糖15份,食盐10份。
[0035]本实施例所述鱼香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一所述生产工艺相同。
[0036]实施例五
[0037]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60份,豆瓣酱120份,甜面酱160份,泡椒120份,鲜味剂80份,蒜末10份,姜末8份,大葱粒15份,花椒10份,白糖10份,食盐8份。
[0038]本实施例所述鱼香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一所述生产工艺相同。
[0039]实施例六
[0040]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项所述鱼香肉丝调料制备鱼香肉丝,具体方法为:
[0041](I)将时令蔬菜(甜椒、木耳、笋丝等)适量切丝,葱白10g切粒;猪肉150g切丝,加淀粉码匀;
[0042](2)锅里加入食用油约10g烧热,倒入码好的肉丝急炒,见肉丝收缩即倒入所述鱼香肉丝调料和葱白时蔬翻炒,至时蔬断生;
[0043](3)加入醋翻炒拌匀,即可起锅装盘食用。
[0044]本实施例所述鱼香肉丝的感官评价:
[0045]汤色红亮,均匀一致,光泽好;香味扑鼻,酸、甜、咸适宜,回味悠长,无异味,无腥味,鲜嫩细滑,口感好。
[0046]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00— 300份,豆瓣酱100— 140份,甜面酱150—180份,泡椒100—130份,鲜味剂70 — 9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20— 280份,豆瓣酱110 —130份,甜面酱155—175份,泡椒110 —125份,鲜味剂75— 8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60份,豆瓣酱120份,甜面酱160份,泡椒120份,鲜味剂80份。4.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调料的原料还包括蒜末5—15份,姜末I—10份,大葱粒10—20份,花椒5—15份,白糖5—15份,食盐5 — 10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蒜末10份,姜末8份,大葱粒15份,花椒10份,白糖10份,食盐8份。6.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鱼香肉丝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味精920份、I+G 23份、干贝素37份、柠檬酸20份。7.—种权利要求1一6任一项所述鱼香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炒豆瓣酱:将食用油加热至130—150°C,放入豆瓣酱炒制出香味; (2)拌炒:加入甜面酱、泡椒、鲜味剂、蒜末、姜末、大葱粒、花椒、白糖、食盐拌炒均匀; (3)熬煮:加水熬煮至水分不高于20%; (4)杀菌包装:趁热包装,迅速冷却至温度低于30°C即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食用油加热至140。。。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鱼香肉丝调料,所述调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油200—300份,豆瓣酱100—140份,甜面酱150—180份,泡椒100—130份,鲜味剂70—90份,所述调料经过组分筛选和配比,再经过炒制熬煮、包装,制成一种使用便捷的鱼香肉丝调料,烹制时直接加入即可,在节约原料和时间的同时,方便消费者做出口味地道的鱼香肉丝。
【IPC分类】A23L1/22
【公开号】CN105166816
【申请号】
【发明人】王丹枫, 潘秀云, 陈学德
【申请人】成都百味坊贸易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