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自动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024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自动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烧烤炉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折叠式自动烧烤炉。
【背景技术】
[0002]烧烤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户外娱乐方式,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现在的烧烤设备一般分为碳烤和电烤两种方式,电烤虽然比较卫生,但是易受到场合的限制,而且,电烤炉存在漏电的危险,并不安全。因此,碳烧烤炉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又因碳烧烤炉的使用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因此碳烧烤炉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为广大爱好者们提供了方便,也增加了趣味。
[0003]现在人们常用的碳烧烤炉一般是长方形的炉体内形成中空的炉膛,将木炭放置在炉膛内点燃,然后将烤串搭置在炉壁上方进行烧烤,此种烧烤炉存在如下缺点:
1、整体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
2、木炭不易点燃;
3、炉膛底部不通风,木炭不易燃烧;
4、烧烤完毕后炭灰难以清除等等,这些缺点给喜爱烧烤的人们带来诸多的不变;
5、烧烤时需要人工不断翻转烤串,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烤制不均匀,影响口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1220013878.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盒式烧烤炉,其通过折叠机构,可将烧烤炉整体折叠成盒子结构。但是,该专利采用的是三侧折叠的方式,决定了其是开放式的结构,且缺点在于热效能较低,这种开放式的结构易导致热能散发,并且结构的牢固性不足。
[0005]专利申请号为200820088504.3的中国发明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烧烤炉,其缺陷在于,构成碳盒的面板是固定围成的,烧烤空间较小,由于其围成碳盒的面板不可收叠,因此,节省空间的效果也有限。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占用体积小,烧
烤空间大,方便折叠,木炭容易燃烧,烧烤完后方便清理木炭,可实现自动翻烤串,烧烤效率高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包括外壳体,夕卜壳体底部具有开口,外壳体活动连接有用于盛装木炭的炭盒,炭盒可沿外壳体底部开口向外伸出,炭盒也可由外壳体底部开口向外壳体内部折叠。
[0008]以下是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壳体具有两个可用于支撑烧烤签的侧壁,两个侧壁内设有可带动烧烤签自转的驱动装置。
[0009]进一步改进:
两个侧壁平行设置,两个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封堵板,两个侧壁之间靠近其中一侧封堵板的位置设有挡板,所述封堵板与挡板之间的位置设有可带动驱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
[0010]进一步改进:
所述挡板及封堵板均为隔热板。
[0011]进一步改进:
每个侧壁包括两层隔板,隔板的上边缘开设有可容纳烧烤签的卡槽。
[0012]进一步改进: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两层隔板之间的位置,驱动装置为链条。
[0013]进一步改进: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上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上电连接有电源接口。
[0014]进一步改进:
所述电源接口为USB电源口。
[0015]进一步改进:
所述烧烤炉还包括用于将外壳体举升到一定高度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托架,托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腿,支腿可相对托架折叠。
[0016]进一步改进:
所述炭盒包括U形板,U形板的外边缘连接有外缘部,侧壁的底部靠近其内侧的位置设有支撑板,外缘部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贯穿外缘部与支撑板,导向杆的两端设有挡块;
所述炭盒内设有用于放置木炭的炉箅子,炉箅子的设置方便清理木炭。
[0017]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占用体积小,烧烤空间大,方便折叠,
木炭容易燃烧,烧烤完后方便清理木炭,可实现自动翻烤串,烧烤效率高。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B-B剖视图;
附图4为附图3中炭盒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烧烤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_支架;2_外壳体;3-炭盒;4-侧壁;5_封堵板;6-挡板;7_动力装置;8-链条;9-烧烤签;10_支撑板;11-导向杆;12-炉箅子;13_挡块;101-托架;102_支腿;301-U形板;302_外缘部;401_隔板;402_卡槽;601_板体;602_岩棉;701_电机;702_USB电源口 ;703_控制器;901_烧烤签本体;902_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包括外壳体2,外壳体2底部具有开口,外壳体2活动连接有用于盛装木炭的炭盒3,炭盒3可沿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伸出,炭盒3也可由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壳体2内部折叠。
[0022]烧烤时,炭盒3沿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伸出;为方便携带可将炭盒3由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壳体2内部折叠。
[0023]所述外壳体2具有两个可用于支撑烧烤签的侧壁4,两个侧壁4内设有可带动烧烤签自转的驱动装置。
[0024]两个侧壁4平行设置,两个侧壁4的两端分别设有封堵板5,两个侧壁4之间靠近其中一侧封堵板5的位置设有挡板6,所述封堵板5与挡板6之间的位置设有可带动驱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
[0025]所述挡板6及封堵板5均为隔热板,可有效保护动力装置。
[0026]所述挡板6包括两层板体601,两层板体601之间设有岩棉602。
[0027]每个侧壁4包括两层隔板401,隔板401的上边缘开设有可容纳烧烤签的卡槽402。
[0028]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两层隔板401之间的位置,驱动装置为链条8。
[0029]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701,电机701上连接有控制器703,控制器703上电连接有电源接口。
[0030]所述电源接口为USB电源口 702。
[0031]所述烧烤炉还包括用于将外壳体2举升到一定高度的支架I。
[0032]所述支架I包括托架101,托架10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腿102,支腿102可相对托架101折叠。
[0033]所述炭盒3包括U形板301,U形板301的外边缘连接有外缘部302,侧壁4的底部靠近其内侧的位置设有支撑板10,外缘部302与支撑板10之间连接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贯穿外缘部302与支撑板10,导向杆11的两端设有挡块13。烧烤时,炭盒3沿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伸出,外缘部302搭接在支撑板10上,支撑板10起到支撑作用;炭盒3由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壳体2内部折叠时,导向杆11起到导向作用,挡块13可防止炭盒3从外壳体2内脱出。
[0034]所述炭盒3内设有用于放置木炭的炉箅子12,炉箅子12的设置方便清理木炭。
[0035]所述U形板301的一端封堵,另一端敞口,方便木炭燃烧。
[0036]如图5所示,所述烧烤签9包括烧烤签本体901,烧烤签本体9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链轮902,链轮902与链条8配合,链条8可带动链轮902转动,进而带动烧烤签本体901转动,可实现自动烧烤。
【主权项】
1.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包括外壳体(2),外壳体(2)底部具有开口,外壳体(2)活动连接有用于盛装木炭的炭盒(3),炭盒(3)可沿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伸出,炭盒(3)也可沿外壳体(2)底部开口向外壳体(2)内部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具有两个可用于支撑烧烤签的侧壁(4),两个侧壁(4)内设有可带动烧烤签自转的驱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壁(4)平行设置,两个侧壁(4)的两端分别设有封堵板(5),两个侧壁(4)之间靠近其中一侧封堵板(5)的位置设有挡板(6),所述封堵板(5)与挡板(6)之间的位置设有可带动驱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及封堵板(5)均为隔热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每个侧壁(4)包括两层隔板(401),隔板(401)的上边缘开设有可容纳烧烤签的卡槽(4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两层隔板(401)之间的位置,驱动装置为链条(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701 ),电机(701)上连接有控制器(703),控制器(703)上电连接有电源接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为USB电源口(70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烤炉还包括用于将外壳体(2)举升到一定高度的支架(I ),所述支架(I)包括托架(101 ),托架(10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腿(102),支腿(102)可相对托架(101)折叠。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盒(3)包括U形板(301),U形板(301)的外边缘连接有外缘部(302),侧壁(4)的底部靠近其内侧的位置设有支撑板(10),外缘部(302)与支撑板(10)之间连接有导向杆(11 ),导向杆(11)贯穿外缘部(302)与支撑板(10),导向杆(11)的两端设有挡块(13); 所述炭盒(3)内设有用于放置木炭的炉箅子(12),炉箅子(12)的设置方便清理木炭。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折叠式自动烧烤炉,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底部具有开口,外壳体活动连接有用于盛装木炭的炭盒,炭盒可沿外壳体底部开口向外伸出,炭盒也可由外壳体底部开口向外壳体内部折叠。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占用体积小,烧烤空间大,方便折叠,木炭容易燃烧,烧烤完后方便清理木炭,可实现自动翻烤串,烧烤效率高。
【IPC分类】A47J37/06, A47J37/04
【公开号】CN105167638
【申请号】
【发明人】张森超
【申请人】张森超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