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104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000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以持续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胀满、隐痛、早饱、嗳气、反酸、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为多种因素所致,现已公认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胃肠运动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内脏感知过敏,而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肠激素等的作用尚在探索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法的选择均为经验性的,尚无一种方法或药物对所有的患者都有肯定的疗效,也缺乏客观可靠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在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坚持对症治疗,对于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抑制胃酸分泌药;对于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但这些药物存在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等缺陷。
[0004]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辅助补充消化酶或者改善胃动力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0?30克,茯苓20?30克,焦山楂20?30克,茜草10?20克,通关藤10?20克,酸不溜20?30克,金银花20?30克,杜仲5?15克,芨芨菜5?15克,留兰香10?20克。
[0008]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5克,茯苓25克,焦山楂25克,茜草15克,通关藤15克,酸不溜25克,金银花25克,杜仲10克,芨芨菜10克,留兰香15克。
[0009]所述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没,浸泡2小时,煎煮80?10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 (25°C测),即为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0010]本发明的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时,口服,每日两次,每日一剂(优选例给出的药物剂量即为一剂的量),10天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内见效,两个疗程即可治愈,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一个或两个疗程。
[0011]本发明的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所用原料均为中草药,温和无刺激,患者易于接受,可以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实施例1制备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0014]配方为:黄芪25克,茯苓25克,焦山楂25克,茜草15克,通关藤15克,酸不溜25克,金银花25克,杜仲10克,芨芨菜10克,留兰香15克。
[0015]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没,浸泡2小时,煎煮9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 (25°C测),即得。
[0016]治疗时,口服,每日一剂的量(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物即为一剂的量,分早晚两次服用),10天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内见效,两个疗程即可治愈,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一个或两个疗程。
[0017]实施例2制备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0018]配方为:黄芪20克,茯苓30克,焦山楂30克,茜草10克,通关藤10克,酸不溜30克,金银花20克,杜仲15克,芨芨菜5克,留兰香10克。
[0019]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没,浸泡2小时,煎煮8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 (25°C测),即得。
[0020]实施例3制备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0021]配方为:黄芪30克,茯苓20克,焦山楂20克,茜草20克,通关藤20克,酸不溜20克,金银花30克,杜仲5克,芨芨菜15克,留兰香20克。
[0022]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没,浸泡2小时,煎煮10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 (25°C测),即得。
[0023]实施例4制备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0024]配方为:黄芪22克,茯苓25克,焦山楂28克,茜草17克,通关藤13克,酸不溜30克,金银花30克,杜仲8克,芨芨菜12克,留兰香16克。
[0025]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没,浸泡2小时,煎煮9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 (25°C测),即得。
[0026]实施例5制备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
[0027]配方为:黄芪28克,茯苓22克,焦山楂25克,茜草13克,通关藤15克,酸不溜22克,金银花28克,杜仲13克,芨芨菜15克,留兰香12克。
[0028]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没,浸泡2小时,煎煮9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 (25°C测),即得。
[0029]临床资料
[0030]—般资料: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入选标准: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满、呃逆、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2)上述症状至少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3)经胃镜、数字胃肠、B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0031]对符合以上条件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94例,年龄24?67岁,平均35岁;对照组100例,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5?66岁,平均35岁;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32]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药物进行治疗,口服,每日两次,每次约250ml (每日一剂的量),10天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天2次,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
[0033]疗效评价标准:依据新第6版内科教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诊断标准,拟定疗效标准:
[0034]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未复发。
[0035]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偶遇社会或精神压力有轻度上腹不适感,但不影响工作生活。
[0036]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0037]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0038]治疗结果:治疗组164例患者,痊愈102例,显效52例,好转4例,无效6例,治愈率62.2 %,总有效率96.3%。对照组100例患者,痊愈34例,显效21例,好转16例,无效29例,治愈率34%,总有效率71%o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0?30克,茯苓20?30克,焦山楂20?30克,茜草10?20克,通关藤10?20克,酸不溜20?30克,金银花20?30克,杜仲5?15克,芨芨菜5?15克,留兰香10?20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5克,茯苓25克,焦山楂25克,茜草15克,通关藤15克,酸不溜25克,金银花.25克,杜仲10克,芨芨菜10克,留兰15克。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没,浸泡2小时,煎煮80?10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25°C测),即为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0~30克,茯苓20~30克,焦山楂20~30克,茜草10~20克,通关藤10~20克,酸不溜20~30克,金银花20~30克,杜仲5~15克,芨芨菜5~15克,留兰香10~20克。本发明的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时,口服,每日两次,每日一剂,10天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内见效,两个疗程即可治愈,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一个或两个疗程。本发明的治疗消化不良的复方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所用原料均为中草药,温和无刺激,患者易于接受,可以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K36/74, A61P1/14
【公开号】CN105168457
【申请号】
【发明人】王海霞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