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156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0003]
【背景技术】
[0004]毒疮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初起局部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掀红肿胀、疼痛,逐渐扩大高肿而硬,触之灼热,目前,针对毒疮多采用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手术进行,但是手术的风险较大,容易对患者的体形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破坏,不但身体痛苦,而且心理上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
[0007]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炙甘草15-20、没药3-4、制乳香
2-4、淡竹叶5-8、煅龙骨4-5、虎杖2-4、黄芪8-10、伸筋草2-4、马钱子4-6、黄连2_4、马蹄草5-7、八角莲4-5、百节藕2-4、地骨皮2-4、当归4_7、茜草根1_3、王不留行2_4、青藤子3_4、青丝龙2_4和红花青藤1-3。
[0008]治疗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炙甘草18、没药3.5、制乳香
3、淡竹叶6、煅龙骨4.5、虎杖3、黄芪9、伸筋草3、马钱子5、黄连3、马蹄草6、八角莲4.5、百节藕3、地骨皮3、当归5、茜草根2、王不留行3、青藤子3.5、青丝龙3和红花青藤2。
[0009]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医用酒精调和成糊状,涂敷于患处,然后覆盖一层白纱布,每日更换一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2-3周即可治愈。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采用纯天然中草药,对皮肤无任何刺激及毒副作用,其相辅相成,共凑清热燥湿、拔毒生肌、杀菌止痒、活血消瘀等功效,本发明对毒疮具有显著的疗效,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治疗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炙甘草18、没药
3.5、制乳香3、淡竹叶6、煅龙骨4.5、虎杖3、黄芪9、伸筋草3、马钱子5、黄连3、马蹄草6、八角莲4.5、百节藕3、地骨皮3、当归5、茜草根2、王不留行3、青藤子3.5、青丝龙3和红花青藤2。
[0013]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医用酒精调和成糊状,涂敷于患处,然后覆盖一层白纱布,每日更换一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2-3周即可治愈。
[0014]典型病例:
病例1:刘某某,男,62岁,患者背部长有若干毒疮,有明显疼痛感,多日不愈,疮周围皮肤呈暗红色,经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更换一次,一个疗程后,疮口明显好转,后继续涂敷十余天,治愈。
[0015]病例2:周某某,男,42岁,患者小腿部皮肤有数个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肩,呈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面积不断扩大,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更换一次,涂敷二十余天,治愈。
[0016]病例3:古某某,女,49岁,右手臂受伤,久治不愈,伤口化脓,不断流出清稀的脓液,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更换一次,涂敷五天后,伤口消脓,脓液大量减少,后继续涂敷两个疗程,伤口愈合,无任何不适感。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炙甘草15-20、没药3-4、制乳香2-4、淡竹叶5-8、煅龙骨4-5、虎杖2-4、黄芪8-10、伸筋草2-4、马钱子4-6、黄连2-4、马蹄草5-7、八角莲4-5、百节藕2-4、地骨皮2_4、当归4_7、茜草根1_3、王不留行2_4、青藤子3_4、青丝龙2_4和红花青藤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炙甘草18、没药3.5、制乳香3、淡竹叶6、煅龙骨4.5、虎杖3、黄芪9、伸筋草3、马钱子5、黄连3、马蹄草6、八角莲4.5、百节藕3、地骨皮3、当归5、茜草根2、王不留行3、青藤子3.5、青丝龙3和红花青藤2。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拔毒生肌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炙甘草15-20、没药3-4、制乳香2-4、淡竹叶5-8、煅龙骨4-5、虎杖2-4、黄芪8-10、伸筋草2-4、马钱子4-6、黄连2-4、马蹄草5-7、八角莲4-5、百节藕2-4、地骨皮2-4、当归4-7、茜草根1-3、王不留行2-4、青藤子3-4、青丝龙2-4和红花青藤1-3;本发明的外用中药采用纯天然中草药,对皮肤无任何刺激及毒副作用,其相辅相成,共凑清热燥湿、拔毒生肌、杀菌止痒、活血消瘀等功效,本发明对毒疮具有显著的疗效,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IPC分类】A61P31/04, A61K36/899, A61P17/00
【公开号】CN105168990
【申请号】
【发明人】郭学敏
【申请人】郭学敏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