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983049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栽培管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茶叶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饮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的种类功效越来越多,人们对茶叶的多样化、保健化和无公害的要求日益强烈,尤其,人们对于茶叶的安全标准日趋重视,没有优良品质的茶叶将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有机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与管理方法是重中之重,生产无公害茶叶就对有机茶园的管理防治要求较高,目前尚无一套系统有效的针对有机茶园的综合管理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0003]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无系统有效的针对有机茶园的综合性的管理防治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方位全面进行管理和防范治理且效果佳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
[0004]技术方案: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I)园地选择: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污染源5-10km之外的边远山区,且周围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首先对园地进行大气、水和土壤的测试,确保其符合有机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在园地四周建立隔离带;
[0006](2)农业技术防治:在茶树种植前三年进行绿肥的种植;种植绿肥在收获季节,对园地进行深耕40-60cm,将绿肥翻耕入土,挖掘出的表土入底,深层土铺表面;茶园内茶树种植的品种选择搭配不同的茶树良种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茶园每年翻耕次数不少于3次,茶树修剪和茶叶的采摘要及时;
[0007](3)物理机械防治:对昆虫害虫根据其特性采用灯光诱杀、超声波诱杀、激光诱杀、食饵诱杀、色板诱杀以及性信息素的诱杀方式进行防治。
[0008](4)生物防治:对物理机械防治无法治理的害虫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给害虫的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园地中瓢虫、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蜂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茶树修剪下来的枝叶先在茶园附近集中堆放,待大部分害虫天敌飞回茶园后再行处理,对于顽固型害虫或杂草使用生物源农药。
[0009]更为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茶园设在山体、森林或河流的附近。
[0010]更为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三年内种植的绿肥品种不少于5种。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绿肥的品种为豆科绿肥、十字花科绿肥、菊科绿肥三种绿肥的组入口 O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绿肥的品种选自黄豆、紫云英、萝卜、蚕豆、决明、田箐、金光菊、小葵子中的至少五种。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绿肥为黄豆、萝卜、金光菊、决明、紫云英和田箐的组合。
[0014]更为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生物源农药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农药为真菌、细菌或病毒。
[0016]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提出了从园地选择农业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几个方面综合进行的一整套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克服了现有有机茶园所产茶叶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本发明从多方面出发,全方位的避免了茶叶受到污染,进一步提高了有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的有机无公害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茶叶品质要求的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I)园地选择: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污染源5-10km之外的边远山区,且周围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首先对园地进行大气、水和土壤的测试,确保其符合有机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在园地四周建立隔离带;
[0020](2)农业技术防治:在茶树种植前三年进行绿肥的种植;种植绿肥在收获季节,对园地进行深耕40cm,将绿肥翻耕入土,挖掘出的表土入底,深层土铺表面;茶园内茶树种植的品种选择搭配不同的茶树良种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茶园每年翻耕次数不少于3次,茶树修剪和茶叶的采摘要及时;
[0021](3)物理机械防治:对昆虫害虫根据其特性采用灯光诱杀、超声波诱杀、激光诱杀、食饵诱杀、色板诱杀以及性信息素的诱杀方式进行防治。
[0022](4)生物防治:对物理机械防治无法治理的害虫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给害虫的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园地中瓢虫、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蜂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茶树修剪下来的枝叶先在茶园附近集中堆放,待大部分害虫天敌飞回茶园后再行处理,对于顽固型害虫或杂草使用生物源农药。
[0023]其中,所述步骤(I)中茶园设在山体、森林或河流的附近;步骤(2)中三年内种植的绿肥品种不少于5种,为豆科绿肥、十字花科绿肥、菊科绿肥三种绿肥的组合具体为黄豆、萝卜、金光菊、决明、紫云英和田箐的组合;步骤(4)中所述生物源农药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中的结合使用;所述微生物农药为真菌、细菌或病毒。
[0024]实施例2:
[0025]—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I)园地选择: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污染源5-10km之外的边远山区,且周围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首先对园地进行大气、水和土壤的测试,确保其符合有机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在园地四周建立隔离带;
[0027](2)农业技术防治:在茶树种植前三年进行绿肥的种植;种植绿肥在收获季节,对园地进行深耕50cm,将绿肥翻耕入土,挖掘出的表土入底,深层土铺表面;茶园内茶树种植的品种选择搭配不同的茶树良种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茶园每年翻耕次数不少于3次,茶树修剪和茶叶的采摘要及时;
[0028](3)物理机械防治:对昆虫害虫根据其特性采用灯光诱杀、超声波诱杀、激光诱杀、食饵诱杀、色板诱杀以及性信息素的诱杀方式进行防治。
[0029](4)生物防治:对物理机械防治无法治理的害虫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给害虫的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园地中瓢虫、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蜂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茶树修剪下来的枝叶先在茶园附近集中堆放,待大部分害虫天敌飞回茶园后再行处理,对于顽固型害虫或杂草使用生物源农药。
[0030]其中,所述步骤(I)中茶园设在山体、森林或河流的附近;步骤(2)中三年内种植的绿肥品种不少于5种,为豆科绿肥、十字花科绿肥、菊科绿肥三种绿肥的组合,具体为蚕豆、萝卜、小葵子、决明、紫云英和金光菊的组合;步骤(4)中所述生物源农药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的组合施用;所述微生物农药为真菌、细菌或病毒。
[0031]使用本发明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较普通栽培方法茶叶产量提高了10-20%,产品质量各方面指标符合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的各项规定。
[0032]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园地选择: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污染源5-10km之外的边远山区,且周围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首先对园地进行大气、水和土壤的测试,确保其符合有机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在园地四周建立隔离带; (2)农业技术防治:在茶树种植前三年进行绿肥的种植;种植绿肥在收获季节,对园地进行深耕40-60cm,将绿肥翻耕入土,挖掘出的表土入底,深层土铺表面;茶园内茶树种植的品种选择搭配不同的茶树良种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茶园每年翻耕次数不少于3次,茶树修剪和茶叶的采摘要及时; (3)物理机械防治:对昆虫害虫根据其特性采用灯光诱杀、超声波诱杀、激光诱杀、食饵诱杀、色板诱杀以及性信息素的诱杀方式进行防治。 (4)生物防治:对物理机械防治无法治理的害虫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给害虫的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园地中瓢虫、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蜂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茶树修剪下来的枝叶先在茶园附近集中堆放,待大部分害虫天敌飞回茶园后再行处理,对于顽固型害虫或杂草使用生物源农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茶园设在山体、森林或河流的附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三年内种植的绿肥品种不少于5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肥的品种为豆科绿肥、十字花科绿肥、菊科绿肥三种绿肥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肥的品种选自黄豆、紫云英、萝卜、蚕豆、决明、田箐、金光菊、小葵子中的至少五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肥为黄豆、萝卜、金光菊、决明、紫云英和田箐的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生物源农药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农药为真菌、细菌或病毒。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提出了从园地选择农业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几个方面综合进行的一整套的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克服了现有有机茶园所产茶叶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本发明从多方面出发,全方位的避免了茶叶受到污染,进一步提高了有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的有机无公害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茶叶品质要求的趋势。
【IPC分类】A01G13/00, A01G1/00, A01G17/00
【公开号】CN105594546
【申请号】CN201610054488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赵兰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