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987306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苜蓿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紫花苜蓿是优良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在悠久的栽培历史中,以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长期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既可为家畜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又能通过固氮过程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重新布局,紫花苜蓿在农业及畜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草畜业发展中首选的豆科牧草,因此,建立高效、高产、优质的紫花苜蓿生产体系,是促进山西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建立高效、高产、优质生产体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给紫花苜蓿接种有益微生物。
[0003]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壤或附生于植物根际的一类可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菌类,可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即生物固氮)或溶解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磷素(即生物溶磷)或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刺激植物生长以增强其吸收矿物营养和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植物生长,部分菌株亦可有效抑制土著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目前,利用有益微生物制作的生物接种剂或生物菌肥对作物增产、品质改善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有显著正作用,因此,利用有益菌研制的接种剂是集促生、防病于一体的“环境友好型”接种剂,是发展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理想肥料。
[0004]接种外源苜蓿根瘤菌是提高苜蓿产量、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我国土壤中有95%以上的磷元素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而苜蓿的结瘤和固氮离不开磷素。研究证实,磷细菌和固氮菌联合生长时,对发挥磷细菌的解磷作用十分有利,有助于土壤中水溶性磷的形成,在苜蓿上接种溶磷菌和根瘤菌不仅可以培肥地力,还能显著提高苜蓿产量,是苜蓿无公害生产、减少化肥投入量及微生物资源定向利用发展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可以促进苜蓿早结瘤、多结瘤和增加固氮量,提高提高紫花苜蓿第一年内幼苗的出苗率和后期生物产量,并能减少化肥投入量,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
[0009]S2、根瘤菌菌液制备:活化宿主植物为苜蓿的溶磷菌和根瘤菌,其中,溶磷菌菌种为Jml70和Jm92 ;根瘤菌菌种为S7,均培养至菌液OD6QQ值为0.5?0.8,备用;
[00?0] S3、接种剂制作:选用泥炭为载体,选用石膏或石灰调节pH值至6.5?7.0后,按55g每瓶分装,在120°C下连续灭菌lh,分别倒入无菌自封袋中;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步骤S2所得的溶磷菌悬液5mL、根瘤菌悬液5mL接种到自封袋中,立即封口,晃动自封袋使得菌液与载体充分混匀;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针在自封袋的中央扎几个小孔,扎孔后的自封袋再外套一自封袋,并在外层自封袋的四周扎几个小孔,然后置于28 0C下培养Sd后,得接种剂,常温保存;
[0011]S4、拌种:将苜蓿种子与步骤S3所得的接种剂混合均匀后立即播种,其中,接种剂用量为7.5kg/hm2,种子用量为20kg/hm2;
[0012]S5、播种地准备:播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深耕25-30cm,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0013]S6、施基肥:按175kg/hm2的量将过磷酸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OOM] S7、播种: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播种量为20kg/hm2,行距为25cm,埂宽25cm,播深1.5cm,播种后覆土镇压;
[0015]S8、田间管理:各生育期内不追肥,水分状况以满足苜蓿生长为宜,进行田间常规灌溉;
[0016]S19、刈割:春播紫花苜蓿当年2次,第二年开始收割3次;第一茬刈割以现蕾盛期至初花期收割最佳,留茬高度为4-6cm;最后一次刈割应在9月中旬进行,留茬高度为7-lOcm,以利于越冬和次年高产。
[0017]其中,所述过磷酸钙中有效P2O5含量2 14%。
[00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可以促进苜蓿早结瘤、多结瘤和增加固氮量,提高提高紫花苜蓿第一年内幼苗的出苗率和后期生物产量,并能减少化肥投入量,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实施例1
[0022]地点:山西大同市水泊寺乡东王庄村,海拔1050m,年平均降雨量为370?460mm,蒸发量为1876_,强烈蒸发期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为7.(TC,无霜期138d。
[0023]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如巨能耐盐、巨能2、中苜I
号等;
[0024]2.根瘤菌菌液制备:活化宿主植物为苜蓿的溶磷菌和根瘤菌,其中,溶磷菌菌种为Jml70和Jm92 ;根瘤菌菌种为S7,均培养至菌液OD6QQ值为0.5?0.8,备用;
[0025]3.接种剂制作:选用泥炭为载体,调节pH值至6.5?7.0后,按55g每瓶分装,在120°C下连续灭菌lh,分别倒入无菌自封袋中;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步骤S2所得的溶磷菌悬液5mL、根瘤菌悬液5mL接种到自封袋中,立即封口,将菌液与载体充分混勾;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针在自封袋的中央扎几个小孔,扎孔后的自封袋再外套一自封袋,并在外层自封袋的四周扎几个小孔,然后置于28 °C下培养Sd后,得接种剂,常温保存;
[0026]4.拌种:将苜蓿种子与制好的接种剂混合均匀,拌种后立即播种。
[0027]5.播种地准备:播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深耕25-30cm,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0028]6施基肥:过磷酸钙(有效P2O5含量2 14%,175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0029]7.播种:在5月上旬播种,采用条播,播种量为20kg/hm2,行距为25cm,埂宽25cm,播深1.5cm,播种后覆土镇压。
[0030]8.田间管理:各生育期内不追肥,水分状况以满足苜蓿生长为宜,进行田间常规灌溉。
[0031 ] 9.刈割:春播紫花苜蓿当年可2次,第二年开始收割3次;第一茬刈割以现蕾盛期至初花期收割最佳,留茬高度为4-6cm;最后一次刈割应在9月15日进行,留茬高度为7-lOcm,以利于越冬和次年高产。
[0032]实施例2
[0033]地点:山西忻州市怀仁县毛皂,海拔1070m,年平均降雨量为350?470mm,蒸发量为1800_,强烈蒸发期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为7.3°C,无霜期135d。
[0034]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如巨能耐盐、巨能2、中苜I号等。
[0035]2.根瘤菌菌液制备:活化宿主植物为苜蓿的溶磷菌和根瘤菌,其中,溶磷菌菌种为Jml70和Jm92 ;根瘤菌菌种为S7,均培养至菌液OD6QQ值为0.5?0.8,备用。
[0036]3.接种剂制作:选用泥炭为载体,调节pH值至6.5?7.0后,按55g每瓶分装,在120°C下连续灭菌lh,分别倒入无菌自封袋中;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步骤S2所得的溶磷菌悬液5mL、根瘤菌悬液5mL接种到自封袋中,立即封口,将菌液与载体充分混勾;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针在自封袋的中央扎几个小孔,扎孔后的自封袋再外套一自封袋,并在外层自封袋的四周扎几个小孔,然后置于28 °C下培养Sd后,得接种剂,常温保存;
[0037]4.拌种:将苜蓿种子与制好的接种剂混合均匀,拌种后立即播种。
[0038]5.播种地准备:播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深耕25-30cm,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0039]6施基肥:过磷酸钙(有效P2O5含量2 14%,175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0040]7.播种:在5月上旬播种,采用条播,播种量为20kg/hm2,行距为25cm,埂宽25cm,播深1.5cm,播种后覆土镇压。
[0041]8.田间管理:各生育期内不追肥,水分状况以满足苜蓿生长为宜,进行田间常规灌溉。
[0042]9.刈割:春播紫花苜蓿当年可2次,第二年开始收割3次;第一茬刈割以现蕾盛期至初花期收割最佳,留茬高度为4-6cm;最后一次刈割应在9月18日进行,留茬高度为7-lOcm,以利于越冬和次年高产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 52、根瘤菌菌液制备:活化宿主植物为苜蓿的溶磷菌和根瘤菌,其中,溶磷菌菌种为Jml70和Jm92 ;根瘤菌菌种为S7,均培养至菌液OD6QQ值为0.5?0.8,备用; 53、接种剂制作:选用泥炭为载体,选用石膏或石灰调节pH值至6.5?7.0后,按55g每瓶分装,在120°C下连续灭菌lh,分别倒入无菌自封袋中;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步骤S2所得的溶磷菌悬液5mL、根瘤菌悬液5mL接种到自封袋中,立即封口,晃动自封袋使得菌液与载体充分混匀;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针在自封袋的中央扎几个小孔,扎孔后的自封袋再外套一自封袋,并在外层自封袋的四周扎几个小孔,然后置于28°C下培养Sd后,得接种剂,常温保存; 54、拌种:将苜蓿种子与步骤S3所得的接种剂混合均匀后立即播种,其中,接种剂用量为 7.5kg/hm2,种子用量为 20kg/hm2; 55、播种地准备:播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深耕25-30cm,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56、施基肥:按175kg/hm2的量将过磷酸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57、播种: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播种量为20kg/hm2,行距为25cm,埂宽25cm,播深1.5cm,播种后覆土镇压; 58、田间管理:各生育期内不追肥,水分状况以满足苜蓿生长为宜,进行田间常规灌溉; S19、刈割:春播紫花苜蓿当年2次,第二年开始收割3次;第一茬刈割以现蕾盛期至初花期收割最佳,留茬高度为4-6cm;最后一次刈割应在9月中旬进行,留茬高度为7-lOcm,以利于越冬和次年高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磷酸钙中有效P2O5含量2 1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接种剂提高苜蓿产量的栽培方法,首先,利用前期从苜蓿根际筛选的优良溶磷菌与根瘤菌制作苜蓿根际新型专用接种剂;其次,在春季播种时,将专用接种剂与苜蓿种子混合拌种,拌种后立即播种,过磷酸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施入量为磷肥用量为175kg/hm2;然后,播种时,采用条播,行距为25cm,埂宽25cm,播深1.5cm,播种量为20kg/hm2;最后,苜蓿各生育期内不追肥,水分状况以满足苜蓿生长为宜,进行田间常规灌溉。本发明可以促进苜蓿早结瘤、多结瘤和增加固氮量,提高提高紫花苜蓿第一年内幼苗的出苗率和后期生物产量,并能减少化肥投入量,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IPC分类】C12R1/41, A01C1/06, C12N1/20, A01G1/00, C12R1/01
【公开号】CN105638219
【申请号】
【发明人】郑敏娜, 韩志顺, 梁秀芝, 李荫藩, 薛龙飞, 姜超, 张小娟, 王慧, 田宏先, 李刚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