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添加藻类物质酒的酿造方法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8206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添加藻类物质酒的酿造方法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藻类物质酒的酿造方法与工艺,属于低酒精度发酵类酒及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低度发酵酒是传统酒,现代研究证明发酵酒营养丰富有液体蛋糕之称。
[0003]目前,在我国发酵酿造类低度酒主要有啤酒、果酒、黄酒,以高糖类水果、麦类、大米为原料进行酿造生产,这一方式持续了几百上千年。如何不断创新、挖掘低酒精度发酵酒中生态的、健康、多彩的元素酒,是众多酒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使发酵类酒既能满足群众的嗜好、对多彩酒色的追求又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成为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保健食品。
[0004]为克服传统酿造酒颜色单一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多彩酒色的发酵酒酿造方法与工艺。
[0005]经初步查询,与藻类酒有关的中国发明专利、论文数量不多,都与本发明目的及工艺不同。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保留了发酵酿造酒的风味,又呈现多彩颜色酒体的酒,既有藻类的有益成分且保留藻类自然色素。
[0007]藻类植物富含色素叶绿素、藻胆蛋白、胡萝卜素、叶黄素;多糖;果胶;蛋白;蛋氨酸、胱氨酸等具有颜色多种,营养丰富。
[0008]食用藻类用于酿酒有的是分解其内含的多糖转为乙醇,发酵结束后蒸馏提取乙醇。
[0009]有的是食用酒精内加入藻类提取物,如发明(CN104263603A)是酒精中加入藻类提取物。
[0010]本发明所述的发酵型酿造酒,可由下述方法制备获得:以糖化后淀粉类食材或酿造用高糖分水果加入食用藻类、酿造食材与藻类物质质量比为1:0.3?0.001,优选为1:
0.1?0.01。酒曲,光照、温度控制在O?35°C发酵,有光照微氧环境下,酒化、藻类繁殖同步进行,发酵结束后过滤、灭菌,装缸澄清、过滤、分装、灭菌。
[0011]具体实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2]实施例一
大米浸泡到无白心、洗净蒸熟、淋水降温到25°C左右、淋曲、入缸糖化、糖化结束后加入绿藻门类中的小球藻种,加入量为与粮食重量比2%,密封缸,加光照保持发酵温度为O?350C,每天开缸一次搅拌,以加入微氧,有光照微氧环境下,藻类繁殖同步进行,发酵结束后过滤、灭菌,装缸澄清、过滤、分装、灭菌,成品为绿色的甜型黄酒。
[0013]实施例二
大米浸泡到无白心、洗净蒸熟、摊降温到25°C左右、拌曲、入缸糖化、加水酒化加水量与粮食比为0.5:1、酒化后期加入蓝藻门类中的螺旋藻,加入量为与粮食重量比5%,密封缸,加光照保持发酵温度为O?35°C,24小时后,藻类繁殖同步进行;发酵结束后过滤、灭菌,装缸澄清、过滤、分装、灭菌、成品为绿色的半甜型黄酒。
[0014]实施例三
猕猴桃洗净后破碎、打汁、加入水加水量为果汁的20%、加酶、酶解3天后,加入酵母发酵,发酵后期、酒化后期加入绿藻门类中的小球藻,加入量为与果品重量比3%,密封缸,加光照保持发酵温度为O?35°C,24小时后,藻类繁殖同步进行;发酵结束后过滤、灭菌,装缸澄清、过滤、分装、灭菌、成品为绿色的果酒。
[0015]实施例四
制备麦芽汁,按饮用水:大麦芽:螺旋藻=3.0-3.8: 0.6-0.8: 0.2-0.4的质量比制成糖化浆液,以啤酒花:糖化浆液=1?1.5: 1000的质量比配制成10?12°P的麦芽汁,在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沸腾,保持15min,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环境中加入啤酒酵母及纯种小球藻种;溶液于2?12°C,发酵、藻类繁殖同步进行15-20天,发酵成熟后装瓶高温灭活杀菌即得藻类啤酒。
【主权项】
1.一种添加藻类物质酒的酿造方法与工艺具体特征是在酒酿造过程中另加入食用藻类,包括糖化、拌入藻类、酒曲、光照、微氧、控制温度在O?35°C发酵酒化、藻类繁殖、同步进行;酒化结束后高温杀菌、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藻类物质酒酿造方法与工艺其特征是:食用藻类是指绿藻门、黄藻门、红藻门、金藻门、隐藻门、蓝藻门、甲藻门、硅藻门、裸藻门、轮藻门,优选绿藻门、黄藻门、红藻门、金藻门、蓝藻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藻类物质酒酿造方法与工艺其特征是:藻类物质在酒的酿造过程中添加,酿造食材与藻类物质质量比为1: 0.3?0.0Ol,优选为1: 0.1?0.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藻类物质酒酿造方法与工艺其特征是:酒是指黄酒类、果酒类、啤酒类未采用蒸馏工艺的低酒精度发酵酒。
【专利摘要】一种添加藻类物质酒的酿造方法与工艺,具体是采用高含量淀粉类食材糖化后或高糖类食材加入食用藻类在有光照、微氧、环境温度在0~35℃下完成酒化、藻类繁殖同步进行、发酵结束后过滤高温杀熟即可,加入不同食用藻类物质酿造出多种颜色的酒。
【IPC分类】C12G3/02
【公开号】CN105647741
【申请号】
【发明人】丁飞鹏
【申请人】丁飞鹏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