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8409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喷管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二元塞式喷管,在喷管出口位置增加了塞式中心体,该塞式中心体处于高温、高速的喷流环境中,为了保护塞式中心体和提高隐身能力,就必须对该塞式中心体进行冷却;但是该塞式中心体所处的工作环境给中心体的冷却带来了困难;又由于塞式中心体处于喷管出口位置,冷气管路的布置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常规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的缺陷,特提供一种新型的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气管路、薄壁圆转方结构2、支架3和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 ;
[0005]其中:冷气管路包括引气管1、弯头5、分气管6、三通接头7和导气管8 ;引气管I前端与压气机相连,高压气体通过引气管I到分气管6,经导气管8进入支架3,而后被引入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的中空结构内,然后冷却气进入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的冷却通道,最后由冷却气膜孔贴壁流出,对旋流叶形结构形成良好的冷却和保护。
[0006]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内沿筒壁周向布置,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布置,以使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对喷管前热端构件进行遮挡;从而实现良好的隐身功能。
[0007]支架3固定连接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上,起固定塞式中心体的作用。三通接头7连接分气管6和引气管1,弯头连接分气管6和导气管8。
[0008]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沿筒壁周向布置,数量为2?20个,旋流叶片上布置冷却气膜孔。
[0009]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10]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内部旋流叶形结构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11]支架3沿喷管周向布置,数量为4?8个。
[0012]支架3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13]本发明的优点:
[0014]本发明所述的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不影响塞式中心体冷却方案实施和引气管路布置,弥补常规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难的缺陷,同时兼具冷气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二兀塞式喷管结构及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剖视图;
[0017]图2为二元塞式喷管正等测视图;
[0018]图3为二元塞式喷管及冷却结构前向视图;
[0019]图4为二兀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主剖视图;
[0020]图5为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侧剖视图;
[0021]A为圆转方段,B为收敛段,C为扩张段,D为侧壁,E为喷管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气管路、薄壁圆转方结构2、支架3和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 ;
[0024]其中:冷气管路包括引气管1、弯头5、分气管6、三通接头7和导气管8 ;引气管I前端与压气机相连,高压气体通过引气管I到分气管6,经导气管8进入支架3,而后被引入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的中空结构内,然后冷却气进入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的冷却通道,最后由冷却气膜孔贴壁流出,对旋流叶形结构形成良好的冷却和保护。
[0025]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内沿筒壁周向布置,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布置,以使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对喷管前热端构件进行遮挡;从而实现良好的隐身功能。
[0026]支架3固定连接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上,起固定塞式中心体的作用。三通接头7连接分气管6和引气管1,弯头连接分气管6和导气管8。
[0027]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沿筒壁周向布置,数量为2个,旋流叶片上布置冷却气膜孔。
[0028]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29]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内部旋流叶形结构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30]支架3沿喷管周向布置,数量为4个。
[0031]支架3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32]实施例2
[00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气管路、薄壁圆转方结构2、支架3和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 ;
[0034]其中:冷气管路包括引气管1、弯头5、分气管6、三通接头7和导气管8 ;引气管I前端与压气机相连,高压气体通过引气管I到分气管6,经导气管8进入支架3,而后被引入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的中空结构内,然后冷却气进入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的冷却通道,最后由冷却气膜孔贴壁流出,对旋流叶形结构形成良好的冷却和保护。
[0035]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内沿筒壁周向布置,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布置,以使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对喷管前热端构件进行遮挡;从而实现良好的隐身功能。
[0036]支架3固定连接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上,起固定塞式中心体的作用。三通接头7连接分气管6和引气管1,弯头连接分气管6和导气管8。
[0037]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沿筒壁周向布置,数量为10个,旋流叶片上布置冷却气膜孔。
[0038]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39]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内部旋流叶形结构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40]支架3沿喷管周向布置,数量为6个。
[0041]支架3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42]实施例3
[00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气管路、薄壁圆转方结构2、支架3和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 ;
[0044]其中:冷气管路包括引气管1、弯头5、分气管6、三通接头7和导气管8 ;引气管I前端与压气机相连,高压气体通过引气管I到分气管6,经导气管8进入支架3,而后被引入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的中空结构内,然后冷却气进入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的冷却通道,最后由冷却气膜孔贴壁流出,对旋流叶形结构形成良好的冷却和保护。
[0045]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内沿筒壁周向布置,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布置,以使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对喷管前热端构件进行遮挡;从而实现良好的隐身功能。
[0046]支架3固定连接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上,起固定塞式中心体的作用。三通接头7连接分气管6和引气管1,弯头连接分气管6和导气管8。
[0047]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沿筒壁周向布置,数量为20个,旋流叶片上布置冷却气膜孔。
[0048]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49]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内部旋流叶形结构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0050]支架3沿喷管周向布置,数量为8个。
[0051]支架3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主权项】
1.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气管路、薄壁圆转方结构(2)、支架(3)和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 其中:冷气管路包括引气管(I)、弯头(5)、分气管¢)、三通接头(7)和导气管(8);弓丨气管(I)前端与压气机相连,高压气体通过引气管(I)到分气管¢),经导气管(8)进入支架(3),而后被引入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的中空结构内,然后冷却气进入遮挡旋流叶形结构⑷的冷却通道,最后由冷却气膜孔贴壁流出; 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内沿筒壁周向布置,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布置; 支架(3)固定连接在薄壁圆转方结构(2)上,起固定塞式中心体的作用;三通接头(7)连接分气管(6)和引气管(I),弯头连接分气管(6)和导气管(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沿筒壁周向布置,数量为2?20个,旋流叶片上布置冷却气膜孔。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壁圆转方结构(2)筒壁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挡旋流叶形结构(4)内部旋流叶形结构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⑶沿喷管周向布置,数量为4?8个。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为中空结构,并通有冷却气。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结构,包括冷气管路、薄壁圆转方结构、支架和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其中:冷气管路包括引气管、弯头、分气管、三通接头和导气管;引气管前端与压气机相连,高压气体通过引气管到分气管,经导气管进入支架,而后被引入薄壁圆转方结构筒壁的中空结构内,然后冷却气进入遮挡旋流叶形结构的冷却通道,最后由冷却气膜孔贴壁流出,对旋流叶形结构形成良好的冷却和保护;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在薄壁圆转方结构内沿筒壁周向布置,遮挡旋流叶形结构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布置;本发明的优点:弥补常规二元塞式喷管塞式中心体冷却难的缺陷,同时兼具冷气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IPC分类】F02K1/78
【公开号】CN105649816
【申请号】
【发明人】任利锋, 赵春生, 王殿磊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