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0630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自动化立体车库,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继之带来的是停车的需求,为此,建了不少采用立体结构方式存汽车的车库,其中,垂直提升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水平横向移动则存在较多的问题,如采用液压油缸技术,又如采用绳索牵引技术,这些装置整体给人以凌乱的感觉,装置不仅体积庞大、部件多、且易磨损、稳定性差、成本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易操作、无躁声、寿命长、成本低的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构架体、动力传动机构、微调机构;其中:
所述构架体含机座、直臂支架、F型支座、电机底座,所述F型支座固定在机座上,直臂支架在F型支座邻侧、通过铰销与机座形成一对回转副,所述电机底座通过铰销与F型支座第二短翼的末端形成另一对回转副;
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含电动机及减速箱的输出驱动轮、转向轮、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轮及第一摩擦轮、同轴传动的第二传动轮及第二摩擦轮、传动带;所述转向轮通过短轴及轴承安装在F型支座第一短翼下方,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轮及第一摩擦轮通过轴及轴承分别外伸出F型支座主体部位的下方、上方,同轴传动的第二传动轮及第二摩擦轮通过轴及轴承分别外伸出直臂支座主体部位的下方、上方,所述输出驱动轮、转向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输出驱动轮、转向轮、第二传动轮在传动带内侧、第一传动轮位于传动带外侧,所述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间距与停车盘横向移动梁宽度相对应;
所述微调机构含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压紧调整单元、张开调整单元,传动带张紧单元;所述压紧力调整单元由双头螺栓,两压簧,两垫片,两螺母,直臂支架、F型支座两外侧侧壁对应的沉孔组成,压簧分别置于沉孔内,双头螺栓穿过两压簧、放置垫片后用螺母拧紧;张开调整单元由螺栓及F型支座内侧侧壁上的螺母组成,螺栓拧入螺母内、螺栓头抵触对面直臂支架内侧壁面,所述传动带张紧单元由弹簧、弹簧套垫、顶杆、F型支座第一短翼沉孔组成,所述弹簧套垫轴心设有供顶杆拧入的螺纹,弹簧放置于F型支座第一短翼沉孔内,弹簧套垫与顶杆旋合后置于弹簧末端,顶杆抵触电机座。
[0006]所述传动带张紧单元的顶杆外伸端呈半球状,电机座对应的位置设有凹坑,所述半球的曲率半径与凹坑的曲率半径相对应。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对称设置在停车盘横向移动梁两侧的一对摩擦轮实施停车盘的横移,整个装置干净利落无拖泥带水、出入车库无噪音、经济实用;2)移动动力由一个电机输出经驱动轮、传送带,确保一对摩擦轮反向同步行走,不会发生单边偏斜、整体运行平稳、安全可靠;3)通过对一对摩擦轮的压紧、张开调整单元确保一对摩擦轮的正压力,杜绝了打滑、单边磨损等弊病。本发明维修简便、成本低是一个可推广的项目。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实施例拆分图。
[0010]图3为图1实施例的摩擦轮压紧、张开调整单元,传动带张紧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一种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它包括构架体、动力传动机构、微调机构;其中:
所述构架体含机座81、直臂支架82、F型支座83、电机底座2,所述F型支座83固定在机座81上,直臂支架82在F型支座83邻侧、通过铰销与机座81形成一对回转副、所述电机底座2通过铰销与F型支座83第二短翼的末端形成另一对回转副。本结构中的直臂支架通过铰销与机座形成一对回转副,来调节直臂支架与F型支座的开合度,以此实现两摩擦轮的间距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叉形绞接座固定在机座上。本结构中的电机底座通过铰销与F型支座第二短翼的末端形成另一对回转副,以此来调节电机底座与F型支座之间的开合度,实现传送带张紧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叉形绞接座固定在电机底座上。
[0012]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含电动机及减速箱I的输出驱动轮3、转向轮11、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轮6及第一摩擦轮7、同轴传动的第二传动轮9及第二摩擦轮10、传动带4 ;所述转向轮11通过短轴及轴承安装在F型支座83第一短翼下方,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轮6及第一摩擦轮7通过轴及轴承分别外伸出F型支座83主体部位的下方、上方,同轴传动的第二传动轮9及第二摩擦轮10通过轴及轴承分别外伸出直臂支座82主体部位的下方、上方,所述输出驱动轮3、转向轮11、第一传动轮6、第二传动轮9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输出驱动轮
3、转向轮11、第二传动轮9在传动带4内侧、第一传动轮6位于传动带4外侧,所述第一摩擦轮7与第二摩擦轮10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摩擦轮7与第二摩擦轮10的间距与停车盘横向移动梁宽度相对应。本结构中横向移动的动力源只有一个,通过驱动轮、传送带将两个摩擦轮的转动方向调整为相反,以此来保证反向同步行走。
[0013]所述微调机构含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压紧调整单元80、张开调整单元70,传动带张紧单元60 ;所述压紧力调整单元80由双头螺栓89,两压簧88,两垫片86、两螺母87,直臂支架82、F型支座83两外侧侧壁对应的沉孔组成,压簧分别置于沉孔内,双头螺栓穿过两压簧、放置垫片后用螺母拧紧;张开调整单元70由螺栓71及F型支座83内侧侧壁上的螺母72组成,螺栓71拧入螺母72内、螺栓71头抵触对面直臂支架82内侧壁面,所述传动带张紧单元60由弹簧61、弹簧套垫62、顶杆63、F型支座第一短翼沉孔组成,所述弹簧套垫62轴心设有供顶杆63拧入的螺纹,弹簧61放置于F型支座第一短翼沉孔内,弹簧套垫62与顶杆63旋合后置于弹簧61末端,顶杆63抵触电机座。本结构中的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压紧调整单元可调整位于停车盘横向移动梁两侧两摩擦轮的正压力,需增大压力时可拧紧双头螺栓上的两个螺母。当正压力过紧需调整时,可拧松双头螺栓两的螺母;当正压力过紧需微调时,可转动张开调整单元的螺栓,改变直臂支架与F型支座的开度。本结构中的传动带张紧单元通过转动顶杆来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
[0014]本发明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传动带张紧单元的顶杆外伸端呈半球状,电机座对应的位置设有凹坑,所述半球的曲率半径与凹坑的曲率半径相对应。本结构可适应电机底座与F型支座的开合度的变化,让相互间的位置更精确。
[0015]上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在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构架体、动力传动机构、微调机构;其中: 所述构架体含机座、直臂支架、F型支座、电机底座,所述F型支座固定在机座上,直臂支架在F型支座邻侧、通过铰销与机座形成一对回转副,所述电机底座通过铰销与F型支座第二短翼的末端形成另一对回转副; 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含电动机及减速箱的输出驱动轮、转向轮、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轮及第一摩擦轮、同轴传动的第二传动轮及第二摩擦轮、传动带;所述转向轮通过短轴及轴承安装在F型支座第一短翼下方,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轮及第一摩擦轮通过轴及轴承分别外伸出F型支座主体部位的下方、上方,同轴传动的第二传动轮及第二摩擦轮通过轴及轴承分别外伸出直臂支座主体部位的下方、上方,所述输出驱动轮、转向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输出驱动轮、转向轮、第二传动轮在传动带内侧、第一传动轮位于传动带外侧,所述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间距与停车盘横向移动梁宽度相对应; 所述微调机构含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压紧调整单元、张开调整单元,传动带张紧单元;所述压紧力调整单元由双头螺栓,两压簧,两垫片,两螺母,直臂支架、F型支座两外侧侧壁对应的沉孔组成,压簧分别置于沉孔内,双头螺栓穿过两压簧、放置垫片后用螺母拧紧;张开调整单元由螺栓及F型支座内侧侧壁上的螺母组成,螺栓拧入螺母内、螺栓头抵触对面直臂支架内侧壁面,所述传动带张紧单元由弹簧、弹簧套垫、顶杆、F型支座第一短翼沉孔组成,所述弹簧套垫轴心设有供顶杆拧入的螺纹,弹簧放置于F型支座第一短翼沉孔内,弹簧套垫与顶杆旋合后置于弹簧末端,顶杆抵触电机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停车盘横移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张紧单元的顶杆外伸端呈半球状,电机座对应的位置设有凹坑,所述半球的曲率半径与凹坑的曲率半径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停车盘横向驱动装置,它包括构架体、动力传动机构、微调机构;所述构架体含机座、直臂支架、F型支座、电机底座;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含电动机及减速箱的输出驱动轮、转向轮、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轮及第一摩擦轮、同轴传动的第二传动轮及第二摩擦轮、传动带;所述微调机构含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压紧调整单元、张开调整单元,传动带张紧单元。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对称设置在停车盘横向移动梁两侧的一对摩擦轮实施停车盘的横移,且移动动力由一个电机输出经驱动轮、传送条,确保一对摩擦轮反向同步行走,不会发生单边偏斜、整体运行平稳、安全可靠;通过对两摩擦轮的压紧、张开调整单元杜绝了打滑、单边磨损等弊病。
【IPC分类】E04H6/18, E04H6/06
【公开号】CN105672715
【申请号】
【发明人】杨明婷
【申请人】刘程泉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