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497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
【背景技术】
[0002]普通茶壶泡茶时,茶叶或其他冲泡物长时间浸在其中,使泡的茶汤过于味浓,如果长时间引用浓茶对身体健康不利;现有的一种茶杯,可通过翻转壶体将茶叶与茶汤分离的茶壶,但这种茶杯只适于个人饮用,如果想将冲泡后的茶水倒入品茶的小杯中则十分不便。而如果在这种茶杯在杯体两端都设置出茶管的话,茶杯翻转后,茶水会从位于上部的出茶官中漏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通过翻转壶体控制冲泡时间的且在壶体两端都设置出茶管而不会在翻转时产生茶水漏出现象的茶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壶,包括两端开口的壶体,壶体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旋盖,壶体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滤网,旋盖与滤网间形成容置待冲泡物的腔室,壶体两端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内径不大于10_的出茶管,出茶管出水口高于相对侧的出茶管底部,出茶管上设有释压缓冲段,所述壶体中部的截面积小于壶体两端部的截面积。
[000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释压缓冲段为设置在壶体及出茶管之间的与出茶管相连通的一段弧形管,所述出茶管在释压缓冲段以下的部分为与释压缓冲段曲率相同的圆弧管。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释压缓冲段与出茶管上部的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所述出茶管上对应于弧形连接部的弯曲段较该弧形连接部更靠近壶体。
[0007]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释压缓冲段设置在出茶管中部,其截面积为出茶管本体截面积两倍以上。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出茶管为软管,所述壶体两端分别设有带卡槽的安装块,出茶管上部可拆卸地卡设在安装块中。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壶体两端的出茶管设在同侧。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壶体中部的截面积小于壶体两端部的截面积,壶体翻转后,水在重力作用下先充满壶体中上部,而出茶管根部即使有一些茶水,由于出茶管中大部分是空的,所以位于上部壶体中的茶水会在虹吸原理的作用下漏入下部的壶体中,而不会从出茶管中流出。
[0011]由于出茶管上设有释压缓冲段,使喷涌上来的空气及茶水的压力得以释放,从而使翻转后位于下部的出茶管中不会产生茶水喷出的现象。
[0012]由于茶壶两端分别设有容置待冲泡物的腔室,可选择一端中放入待冲泡物进行冲泡,冲泡完成后翻转茶壶即可将茶水与冲泡物分离,使用方便。如果觉得冲泡的茶水过淡,可再次翻转茶壶再行冲泡一段时间。
[0013]由于释压缓冲段为设置在壶体及出茶管之间的与出茶管相连通的一段弧形管,所述出茶管在释压缓冲段以下的部分为与释压缓冲段曲率相同的圆弧管,喷出的空气混杂着茶水在惯性作用下会沿出茶管下段冲入释压缓冲段中,在撞击壶壁后压力得以释放,从而避免从出水口喷出;另外,出茶管下段呈为释压缓冲段一起可用作茶壶把手。
[0014]由于所述释压缓冲段与出茶管上部的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所述出茶管上对应于弧形连接部的弯曲段较该弧形连接部更靠近壶体,冲入出茶管中的混杂着空气的茶水会撞上弧形连接部而得以释放压力并回流,从而进一步确保不从出茶口喷出。
[0015]由于出茶管为软管,所述壶体两端分别设有带卡槽的安装块,出茶管上部可拆卸地卡设在安装块中,便于直接从茶壶中饮用茶水的同时还便于携带。
[0016]由于壶体两端的出茶管设在同侧,适宜于两人同时饮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中:1.壶体,2.旋盖,3.滤网,4.出茶管,5.安装块,6.释压缓冲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0021]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茶壶,包括两端开口的壶体1,且壶体I中部的截面积小于壶体I两端部的截面积。壶体I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旋盖2。壶体I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滤网3,旋盖2与滤网3间形成容置待冲泡物的腔室。壶体I两端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内径不大于10_的出茶管4,出茶管4出水口高于相对侧的出茶管底部。出茶管4上设有释压缓冲段6,所述释压缓冲段6为设置在壶体I及出茶管4之间的一段弧形管,所述出茶管4下段呈为释压缓冲段6曲率相同的圆弧管。释压缓冲段6与出茶管4上部的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出茶管4上对应于弧形连接部的弯曲段较该弧形连接部更靠近壶体I。
[0022]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茶壶,包括两端开口的壶体1,且壶体I中部的截面积小于壶体I两端部的截面积。壶体I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旋盖2,壶体I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滤网3,旋盖2与滤网3间形成容置待冲泡物的腔室。壶体I两端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出茶管4,出茶管4为软管,出茶管4出水口位于相对侧的旋盖2附近。所述壶体I两端分别设有带卡槽的安装块5,出茶管4上部可拆卸地卡设在安装块5中。出茶管4中部设有释压缓冲段6,其截面积为出茶管4本体截面积两倍以上。
[0023]本茶壶使用时加水量控制在茶壶整体容积的一半以下。使用时,选择在一端的容置待冲泡物的腔室中放入待冲泡物进行冲泡,冲泡完成后翻转茶壶即可将茶水与冲泡物分离,使用方便。如果觉得冲泡的茶水过淡,可再次翻转茶壶再行冲泡一段时间。
[0024]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茶壶,包括两端开口的壶体,壶体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旋盖,壶体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滤网,旋盖与滤网间形成容置待冲泡物的腔室,壶体两端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内径不大于10_的出茶管,出茶管出水口高于相对侧的出茶管底部,出茶管上设有释压缓冲段,所述壶体中部的截面积小于壶体两端部的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压缓冲段为设置在壶体及出茶管之间的与出茶管相连通的一段弧形管,所述出茶管在释压缓冲段以下的部分为与释压缓冲段曲率相同的圆弧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压缓冲段与出茶管上部的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所述出茶管上对应于弧形连接部的弯曲段较该弧形连接部更靠近壶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压缓冲段设置在出茶管中部,其截面积为出茶管本体截面积两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出茶管为软管,所述壶体两端分别设有带卡槽的安装块,出茶管上部可拆卸地卡设在安装块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两端的出茶管设在同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通过翻转壶体控制冲泡时间的且在壶体两端都设置出茶管而不会在翻转时产生茶水漏出现象的茶壶,包括两端开口的壶体,壶体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旋盖,壶体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滤网,旋盖与滤网间形成容置待冲泡物的腔室,壶体两端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出茶管,出茶管出水口高于相对侧的出茶管底部,出茶管上设有释压缓冲段,所述壶体中部的截面积小于壶体两端部的截面积。
【IPC分类】A47G19-14, A47G19-16
【公开号】CN204292765
【申请号】CN201420814039
【发明人】顾新
【申请人】顾新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