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196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
【背景技术】
[0002]在精密温度测量技术中,如果需要对温度参数进行长时间监测与分析,需要使用温度记录仪设备,由于温度记录仪体积较大、220V电压供电且需要接入外置传感器。但对于封闭腔体无法深入铂电阻传感器,这时如果需要对该腔体温度进行长期监测,则必须采用伸入式超小型低功耗的记录仪进行监测。
[0003]在相对恶劣、狭小或密闭的工业测试环境中、尤其对于温度敏感密闭环境,采用现行温度记录仪设备或其他传感器伸入式测量手段将影响箱体内密闭且无有效手段将微弱无线信号连续传回。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实现一体化结构,体积小,测量的抗干扰能力较高,W1-Fi效能比高,便于携带,适合现场进行检测的温度记录仪。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温度监测系统、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以及显示模块,所述温度监测系统包括嵌入式控制电路、温度采集电路以及电源供电电路,所述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包括对称地设置在壳体的上、下盖板上的天线设计结构以及W1-Fi收发电路,所述天线设计结构与W1-Fi收发电路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分别与W1-Fi收发电路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统采集并记录的温度通过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进行连续传回。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其所述天线设计结构采用0.85mm?1.55mm厚紫铜制片,铜片分别布局在对称地上、下盖板几何中心处;
[0007]从天线接触点,即中心点始,分别向两侧延伸方向伸出距离dl,所述距离dl为延伸距离,然后向与延伸方向成90°角与270°角处再伸出距离dl,两次延伸的折角为天线延伸次数I次;
[0008]再向两侧延伸方向伸出距离dl,同理向与延伸方向成90°角与270°角处再伸出距离d2,两次延伸的折角为天线延伸次数2次,所述距离d2为延伸距离与延伸加成距离的和,即每多延伸I次,距离d2再加延伸加成距离,依此类推,所述延伸距离与延伸加成距离相等;
[0009]所述铜片的整体布局对称于天线向两侧延伸方向,所述延伸距离dl的范围为3.50mm?6.50mm,天线延伸的次数为5?12次。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其所述壳体的体积小于35mmX35mmX70mm,所述上、下盖板为可拆卸式结构,电路板布局为横插式状态。
[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小巧、合理、紧凑,在相对恶劣、狭小或密闭的工业测试环境中,可以完成既定采集功能并记录温度信息,测量时抗干扰能力较高,设计W1-Fi双方向信号收发模式,带载满负荷一次性工作时间大于24小时,通过任意安桌手机均可连接本记录仪并可接收及存储实时采集信号,满足现场计量检定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0013]图2本实用新型中上、下盖板上天线的结构设计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原理图。
[0016]图中标记:1为壳体,Ia为上盖板,Ib为下盖板,2为天线设计结构,3为W1-Fi收发电路,4为显示模块,5为嵌入式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包括壳体I以及设置在壳体I内的温度监测系统、基于802.llb/g/n标准的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以及0.96寸超小型OLED的显示模块4,所述壳体I为2mm后的铝制壳体,其整体体积小于35mmX 35mmX 70mm,在所述壳体I上可拆卸式的设置有上盖板Ia和下盖板lb,各电路板布局为横插式状态。
[0020]其中,所述温度监测系统包括嵌入式控制电路5、温度采集电路以及电源供电电路,所述嵌入式控制电路具体为嵌入式32位ARM Cortex-M3系统,所述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包括对称地设置在壳体I的上、下盖板上的天线设计结构2以及W1-Fi收发电路3,所述天线设计结构2与W1-Fi收发电路3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分别与W1-Fi收发电路3和显示模块4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统采集并记录的温度通过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进行连续传回。
[0021]如图2所示,所述天线设计结构2采用0.85mm?1.55mm宽的紫铜制片,铜片分别布局在对称地上、下盖板几何中心处。
[0022]从天线接触点,即中心点始,分别向两侧延伸方向伸出距离dl,所述距离dl为延伸距离,然后向与延伸方向成90°角与270°角处再伸出距离dl,两次延伸的折角为天线延伸次数I次;
[0023]再向两侧延伸方向伸出距离dl,同理向与延伸方向成90°角与270°角处再伸出距离d2,两次延伸的折角为天线延伸次数2次,所述距离d2为延伸距离与延伸加成距离的和,即每多延伸I次,距离d2再加延伸加成距离,依此类推,所述延伸距离与延伸加成距离相等;
[0024]所述铜片的整体布局对称于天线向两侧延伸方向,所述延伸距离dl的范围为3.50mm?6.50mm,天线延伸的次数为5?12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铜片的宽度为1mm,所述dl为5_,天线延伸的次数为5次,整机采用半密封式销制壳体,天线与机壳有效定点连接,使整机成为附属天线传输媒介,最大限度的提高信号传输方向以及传输强度。
[0025]如图4所示,在相对恶劣、狭小或密闭的工业测试环境中放置三个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的温度记录仪,可以完成既定采集功能并记录温度信息,然后通过任意手机或专用无线收发装置均可连接本记录仪并可接收及存储实时采集信号,满足现场计量检定的需要。
[0026]本实用新型将温度记录功能与W1-Fi通讯实时监测相结合,并且设备经过小型化结构设计,整机体积小于35mmX35mmX70mm,测量误差指标-35°C -70°C (±0.2°C),测量不确定度为0.2°C,带载功耗<100mW,W1-Fi信号强度在20m范围内优于_55dbm。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以及设置在壳体(I)内的温度监测系统、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以及显示模块(4),所述温度监测系统包括嵌入式控制电路(5)、温度采集电路以及电源供电电路,所述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包括对称地设置在壳体(I)的上、下盖板(la、lb)上的天线设计结构(2)以及W1-Fi收发电路(3),所述天线设计结构(2)与W1-Fi收发电路(3)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统分别与W1-Fi收发电路(3)和显示模块(4)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统采集并记录的温度通过W1-Fi传输与接收系统进行连续传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计结构(2)采用0.85mm?1.55mm厚紫铜制片,铜片分别布局在对称地上、下盖板(la、lb)几何中心处; 从天线接触点,即中心点始,分别向两侧延伸方向伸出距离dl,所述距离dl为延伸距离,然后向与延伸方向成90°角与270°角处再伸出距离dl,两次延伸的折角为天线延伸次数I次; 再向两侧延伸方向伸出距离dl,同理向与延伸方向成90°角与270°角处再伸出距离d2,两次延伸的折角为天线延伸次数2次,所述距离d2为延伸距离与延伸加成距离的和,即每多延伸I次,距离d2再加延伸加成距离,依此类推,所述延伸距离与延伸加成距离相等; 所述铜片的整体布局对称于天线向两侧延伸方向,所述延伸距离dl的范围为3.50mm?6.50mm,天线延伸的次数为5?12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盖板(la、lb)为可拆卸式结构,电路板布局为横插式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温度记录仪,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温度监测系统、Wi-Fi传输与接收系统以及显示模块,所述Wi-Fi传输与接收系统包括对称地设置在壳体的上、下盖板上的天线设计结构以及Wi-Fi收发电路,所述天线设计结构与Wi-Fi收发电路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分别与Wi-Fi收发电路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温度监测系统采集并记录的温度通过Wi-Fi传输与接收系统进行连续传回。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小巧、合理、紧凑,在相对恶劣、狭小或密闭的工业测试环境中,可以完成既定采集功能并记录温度信息,通过任意安桌手机均可连接本记录仪并可接收及存储实时采集信号,满足现场计量检定的需要。
【IPC分类】G01K1-02, G08C17-02
【公开号】CN204330148
【申请号】CN201420772856
【发明人】刘天时, 赵丹, 徐蓉, 王淑珍
【申请人】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