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303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汽车座椅套
[0001]所属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类汽车座椅套。更具体讲,是涉及造型能适应汽车座椅上的扶手构造的汽车座椅套。
【背景技术】
[0003]汽车中,特别是小卧车中,已经广泛使用套在汽车座椅上的汽车座椅套。在汽车座椅上,通常会设置使用者休息手臂的扶手,使得汽车座椅套的弹性的后片兜套上去时,受到阻碍,以至不能完好地兜套在汽车座椅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特别造型的汽车座椅套,
[0005]所述座椅套具有覆盖汽车座椅前面的前片,和以弹性的片料制成的、与所述前片以缝纫法连接的、兜套住汽车座椅本体的后片;其中:当所述汽车座椅具有休息手臂的扶手时,在所述座椅套的后片与汽车座椅的扶手相遇的部位,设置避开该扶手的缺口。
[0006]所述汽车座椅套的所述后片上的缺口是围绕所述汽车座椅的扶手,并且在该缺口部位,所述座椅套的后片上用于将座椅套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绑带是连接到该处的前片上。
[0007]当所述汽车座椅的左右侧都具有休息手臂的扶手时,所述座椅套的后片上对应于所述左右侧的扶手的部位,都设置避开该扶手的缺口。
[0008]本实用新型则提供汽车座椅套的特别造型,使得座椅套的弹性的后片兜套上去时,不受该扶手的阻碍。
【附图说明】
[0009]图1和图2介绍一般的汽车座椅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0010]图3和图4介绍一般的汽车座椅上安装有一般的汽车座椅套的基本情况的示意图。
[0011]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汽车座椅具有休息手臂的扶手的示意图。
[0012]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套安装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汽车座椅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和图2介绍一般的汽车座椅I的立体图。图1是汽车座椅I的正面,亦即使用者坐上去的一面,包括靠背部2和坐部3。图2是汽车座椅I的背面,也可以看到靠背部2和坐部3。
[0014]图3和图4是一般的汽车座椅上安装有一般的汽车座椅套的基本情况。图3是汽车座椅I的正面,亦即使用者坐上去的一面,座椅套已安装(兜套)在座椅I上。座椅套的前片11分为前片靠背部12和前片坐部13。也可看到后片靠背部12’和后片坐部13’的一部分,以及连接到后片上的绑带14的一部分。图4是该汽车座椅I的背面,座椅套已安装(兜套)在座椅I上,可以看到座椅套的后片靠背部12’和后片坐部13’是如何兜套在座椅I上,也可看到绑带14如何将之固定住。
[0015]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汽车座椅51具有休息手臂的扶手的示意图。图5是这种座椅51的正面,图6是它的背面。在坐椅的靠背部2的左侧,有有休息手臂的扶手52。扶手52可以如弧形双向箭头53所示,扳上和放下。
[0016]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套安装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汽车座椅上的不意图。图7是该座椅的正面,图8是它的背面。图中汽车座椅套的后片12’(图3和图4)已修改成图7和图8的后片12”。主要是后片的与扶手52相遇的区域切割出缺口 54,从而避开扶手52而不与它冲突。从图8看到,该处的绑带14已不能与后片12”连接,而是直接连接到前片12。
[0017]在此情况下,已经开了缺口 54的后片12”在该处有可能发生松散而不能绷紧。在必要时,如图8所示,可以增加一条绑带14’,帮助把后片12”绷紧。
[0018]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汽车座椅具有扶手的情况下,可以制出与它完全适配的汽车座椅套。
[0019]以此类推,当汽车座椅的两侧都有扶手时,也可依此方式在汽车座椅套的后片两侧都开出相应的缺口 54以适应之(此情况未在图中示出)。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座椅套,其特征是:所述座椅套具有覆盖汽车座椅前面的前片,和以弹性的片料制成的、与所述前片以缝纫法连接的、兜套住汽车座椅本体的后片;其中:当所述汽车座椅具有休息手臂的扶手时,在所述座椅套的后片与汽车座椅的扶手相遇的部位,设置避开该扶手的缺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套,其中,所述汽车座椅套的所述后片上的缺口是围绕所述汽车座椅的扶手,并且在该缺口部位,所述座椅套的后片上用于将座椅套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绑带是连接到该处的前片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套,其中,当所述汽车座椅的左右侧都具有休息手臂的扶手时,所述座椅套的后片上对应于所述左右侧的扶手的部位,都设置避开该扶手的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特别造型的汽车座椅套,所述座椅套具有由微弹性或非弹性的片料制成的、覆盖汽车座椅前面的前片,和以弹性的片料制成的、与所述前片以缝纫法连接的、兜套住汽车座椅本体的后片,所述特别造型是:当所述汽车座椅具有休息手臂的扶手时,在所述座椅套的后片与汽车座椅的扶手相遇的部位,设置避开该扶手的缺口。
【IPC分类】B60N2-58
【公开号】CN204340787
【申请号】CN201420502305
【发明人】汪玉华
【申请人】汪玉华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