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470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液体中注入气体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污水处理时需要向污水中注入空气,水产养殖中需要向池塘中提供氧气,在食品、药品、化工等领域,也经常需要向液体中注入气体的情况。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鼓风机将将气体注入液体中,这样会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通过鼓风机直接向液体中注入气体,还存在绝大部分气体直接从液体中逸出,气体在液体中溶解量很少的问题。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100577583C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液体注气系统,该系统利用上下游之间的液位差,液体从上游供液装置流入到下游储液装置,同时将管道中的气体注入到液体中。该系统避免了通过鼓风机直接向液体中注入气体,不过该系统使用的是翻板式或翻斗式注气机,由于液体注气系统需要频繁翻转,翻板15秒至30秒翻转一次,除检修时间外常年累月处于工作状态,所以相关翻板或翻斗的零部件很容易磨损而出现故障,在大规模运用中,一是很难发现故障,二是维修量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包括上储液箱、下储液池、连接管、气体支管,连接管入口段呈倒U形或倒V形并位于上储液箱内,连接管穿过上储液箱并插入低处的下储液池的下储液池液面以下;上储液箱之外、下储液池液面以上的连接管上设置二次虹吸结构,所述二次虹吸结构为连接管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弯曲,并形成液封的结构;连接管入口段倒U形或倒V形的最高处和二次虹吸结构之间设置支管开口,气体支管的一端与支管开口相连,气体支管的另一端为进气口,进气口的高度不低于上储液箱的上储液箱液面能达到的最高高度。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管穿过上储液箱的底部,支管开口设置于上储液箱底部位置的连接管上。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气体支管的进气口的高度不低于连接管入口段倒U形或倒V形顶端的高度。
[0009]需要注入下储液池的气体存于连接管和气体支管内,上储液箱储液增多使上储液箱液面上升,上储液箱中的液体从连接管的倒U形或倒V形结构的一侧进入连接管,当上储液箱液面上升至倒U形或倒V形结构处,液体开始溢流至二次虹吸结构内,并形成液封结构,此时,连接管入口段尚未出现虹吸现象,液体继续溢流使得液面上升至二次虹吸结构发生虹吸现象的液面,二次虹吸结构内出现虹吸现象。二次虹吸结构内的虹吸现象使二次虹吸结构以上的连接管内形成瞬时负压,该瞬时负压导致两个效果:第一、触发连接管入口段倒U形处的虹吸现象;第二、使气体支管从进气口瞬时快速吸入气体。从而,加快了连接管内液体的下流速度,提高了向下储液池进行注气的深度。最后,直到上储液箱内的连接管不能吸取液体,虹吸现象自动停止,上储液箱再重新储液,再等待下一次注气循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第一、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利用虹吸原理,结构简单,工作状态无任何机械动作,完全避免了机械故障,维护工作量极少;
[0012]第二、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使用效果和可靠性大幅度提尚;
[0013]第三、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可通过改变上储液箱大小、调整连接管入口段倒U形或倒V形的长度或者改变连接管的长短和直径,方便地调整注入下储液池中液气比;
[0014]第四、二次虹吸结构处的虹吸现象触发连接管入口段的虹吸现象,并使气体支管从进气口瞬时快速吸入气体,这样的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加快了连接管内的液体下流的速度,提高了向下储液池进行注气的深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上储液箱1、上储液箱液面11、下储液池2、下储液池液面21、连接管3、二次虹吸结构31、支管开口 32、气体支管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包括上储液箱1、下储液池2、连接管3、气体支管4,连接管3入口段呈倒U形并位于上储液箱I内,连接管3入口段呈倒U形结构高度低于上储液箱液面11能上升的最高高度,连接管3左侧为吸水段,连接管3右侧竖直穿过上储液箱I的底部,在上储液箱I底部位置的连接管3上设置支管开口 32,气体支管4的一端与支管开口 32相连,气体支管4的另一端为进气口,进气口的高度不低于连接管3入口段倒U形顶端的高度,支管开口 32下游的连接管2上设置二次虹吸结构31,所述二次虹吸结构31为连接管3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弯曲,并形成液封的结构,二次虹吸结构31的最大的液封高度根据注气的深度而定;连接管3的出口段插入低处的下储液池2的下储液池液面21以下。
[0019]连接管3入口段除上述所述呈倒U形外,另外也可呈倒V形等其他可发生虹吸现象的形状。
[0020]当需要向下储液池2中通过注入空气实现注入氧气时,气体支管4的进气口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上储液池I中的液体为水,并且上储液池I缓慢连续地获得水的补充,使得上储液箱液面11上升,上储液箱液面11上升,气体支管4排出部分空气实现气压平衡,水从连接管3入口段倒U形的左侧同步进入连接管3,当上储液箱液面11上升至倒U形结构处,水溢流至二次虹吸结构31内,并形成水封结构。
[0021]由于连接管3的入口段倒U形结构处,需要上储液池液面11达到倒U形结构的顶端才能自动产生虹吸现象,而二次虹吸结构31内随着水分的增多很快地出现虹吸现象,也就是二次虹吸结构31处的虹吸现象先于连接管3的入口段的虹吸现象发生。
[0022]二次虹吸结构31内的虹吸现象使二次虹吸结构31以上的连接管3内形成瞬时负压,该瞬时负压导致两个效果:第一、触发连接管3入口段倒U形处的虹吸现象;第二、使气体支管4从进气口瞬时快速吸入气体。从而使得二次虹吸结构31内的虹吸现象加快了连接管3内液体的下流速度,提高了向下储液池2进行注气的深度。最后,直到上储液箱I内的连接管3不能吸取液体,虹吸现象自动停止,上储液箱I重新储液,再等待下一次注气循环。
[0023]本实用新型“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状态无任何机械动作,避免了设备的磨损,维护工作只要保证系统不泄露、不堵塞即可,而且使用效果和可靠性大幅度提尚。
【主权项】
1.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储液箱(I)、下储液池(2)、连接管(3)、气体支管(4),连接管(3)入口段呈倒U形或倒V形并位于上储液箱(I)内,连接管(3)穿过上储液箱(I)并插入低处的下储液池(2)的下储液池液面(21)以下;上储液箱(I)之外、下储液池液面(21)以上的连接管(3)上设置二次虹吸结构(31),所述二次虹吸结构(31)为连接管(3)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弯曲,并形成液封的结构;连接管(3)入口段倒U形或倒V形的最高处和二次虹吸结构(31)之间设置支管开口(32),气体支管(4)的一端与支管开口(32)相连,气体支管(4)的另一端为进气口,进气口的高度不低于上储液箱(I)的上储液箱液面(11)能达到的最高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穿过上储液箱(I)的底部,支管开口(32)设置于上储液箱(I)底部位置的连接管(3)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支管(4)的进气口的高度不低于连接管(3)入口段倒U形或倒V形顶端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虹吸液体注气系统,包括上储液箱、下储液池、连接管、气体支管,连接管入口段呈倒U形或倒V形并位于上储液箱内,连接管穿过上储液箱并插入低处的下储液池的液面以下,连接管上设置二次虹吸结构,连接管入口段和二次虹吸结构之间还设置气体支管,气体支管的另一端为进气口。上储液箱液面上升,连接管入口段出现溢流,二次虹吸结构处首先出现虹吸现象,使二次虹吸结构以上的连接管内形成瞬时负压,触发连接管入口段的虹吸现象,也使气体支管从进气口瞬时快速吸入气体,加快了连接管内液体的下流速度,提高了向下储液池进行注气的深度;而且本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无机械磨损,维护工作极少,使用效果和可靠性高。
【IPC分类】A01K63-04, C02F7-00
【公开号】CN204342533
【申请号】CN201420824700
【发明人】赵勤
【申请人】巴中碧海蓝天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