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589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智能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指纹锁的把手旋转轴与门内的锁体方轴孔都在同一轴线上,通过下压把手带动方轴,起到开门目的。标准锁体的方轴孔位置有规定,使得指纹锁的把手位置都必须按照锁体的方轴孔位置设计,限制了指纹锁外观造型的开拓。这一限制条件使得一些厂商先设计好指纹锁的外观造型,再针对相应的指纹锁开发设计与之匹配的锁体,来适应消费者。但是根据区域不同,消费者对锁体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大锁体,有的喜欢小锁体,有的要求互换性强,想换什么锁体都可以,这种情况对于新开发锁体的厂商来说,无疑中增加了开发成本,针对同一种指纹锁开发各种锁体,不然就失去一些消费者群体。而按照标准锁体来设计指纹锁,又限制于把手必须与锁体的方轴孔同轴线,使得厂商苦恼不已。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包括方轴套、方轴、把手、铆钉、拉杆、连杆、离合器、转轴、锁体、前面板;所述前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锁体上;所述面板是锌合金材质的。
[0005]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安装在指纹锁前后面板的下方位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方轴旋转固定在锁体的方轴固定架上,方轴套将拉杆固定在方轴上,拉杆的另一端有圆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安装在转轴上,可以转动,离合器是扇形的,离合器的一侧有一圆孔,另一侧有弧形的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是弧形的,连杆的两端各有圆孔,通过铆钉使连杆的一端与离合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铆钉和拉杆连接。
[0009]有益效果: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指纹锁结构,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指纹锁把手下移,有效解决使用标准锁体的指纹锁把手在中部的困境。
[0011]【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3]图中,1-方轴套、2-方轴、3-把手、4-前面板、5-拉杆、6-连杆、7-离合器、8-铆钉、9-转轴、10-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指纹锁结构,包括方轴套1、方轴2、把手3、铆钉8、拉杆5、连杆6、离合器7、转轴9、锁体10、前面板4 ;所述前面板4通过螺钉固定在锁体10上;所述面板是铝合金锌合金材质的。
[0015]其中,所述把手3安装在指纹锁前后面板的下方位置。所述方轴2旋转固定在锁体10的方轴固定架上,方轴套I将拉杆5固定在方轴2上,拉杆5的另一端有圆孔。所述离合器7安装在转轴9上,可以转动,离合器7是扇形的,离合器7的一侧有一圆孔,另一侧有弧形的通孔。所述连杆6是弧形的,连杆6的两端各有圆孔,通过铆钉8使连杆6的一端与离合器7连接,连杆6的另一端通过铆钉8和拉杆5连接。
[0016]工作时,通过下压指纹锁的把手3,转轴9跟着把手3旋转,带动离合器7转动一定角度;方轴套I与离合器7之间通过连杆6上下连接,离合器7跟把手3转动,方轴套I也跟着同一方向转动;方轴2 —端和拉杆5固定,另一端穿过锁体10的方孔,使得方轴套I转动,通过方轴2带动锁体10动作,从而实现指纹锁的开锁和反锁动作。
[0017]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轴套、方轴、把手、铆钉、拉杆、连杆、离合器、转轴、锁体、前面板;所述前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锁体上;所述面板是铝合金材质的;所述把手安装在指纹锁前后面板的下方位置;所述方轴旋转固定在锁体的方轴固定架上,方轴套将拉杆固定在方轴上,拉杆的另一端有圆孔;所述离合器安装在转轴上,可以转动,离合器是扇形的,离合器的一侧有一圆孔,另一侧有弧形的通孔;所述连杆是弧形的,连杆的两端各有圆孔,通过铆钉使连杆的一端与离合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铆钉和拉杆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包括方轴套、方轴、把手、铆钉、拉杆、连杆、离合器、转轴、锁体、前面板;所述前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锁体上;所述方轴套安装在前面板的孔内,方轴安装在方轴套的方孔内;所述把手安装在指纹锁前后面板的下方位置;所述面板是锌合金材质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指纹锁把手下移,有效解决使用标准锁体的指纹锁把手在中部的困境。
【IPC分类】E05B3-00, E05B49-00
【公开号】CN204343824
【申请号】CN201420737725
【发明人】郑敏, 陈能锦
【申请人】郑敏, 陈能锦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