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607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箍,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
【背景技术】
[0002]接箍是油套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中油套管柱中最薄弱的环节。接箍的实体性能、使用性能和经济性是油套管的主要指标。从最初的API圆螺纹接箍、API长圆螺纹接箍和API偏梯形螺纹接箍到各个厂家推出的具有各项突出性能的非API螺纹接箍,无论油套管柱采用哪种螺纹连接,接箍的耐腐蚀性是油套管柱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3]石油输送管和石油套管的失效事故中,接箍螺纹连接处因腐蚀引起的损坏问题占较大比例。目前针对油套管柱的腐蚀问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注入缓蚀剂、涂镀层防腐、采用渗氮油管、采用抗腐蚀管材和采用阴极保护,这些防腐措施各有利弊,各自会受到生产安全性差、容易磨损、作业成本高和方案实施困难等因素的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制造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接箍在油套管柱螺纹连接处易腐蚀失效的问题,同时实施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箍本体,所述接箍本体内一周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不锈钢层,所述接箍本体内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不锈钢层位于两个第一内螺纹之间,所述不锈钢层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同,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均与所连接的油套管的连接端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两根油套管的连接端之间留有距离。
[0006]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的两侧均为斜面结构。
[0007]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的两侧与接箍本体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α均为25°?35°。
[0008]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的两侧根部均设置有过渡圆弧。
[0009]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Imm?1.5mmο
[0010]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接箍本体内中部。
[0011]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堆焊在安装孔内。
[0012]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的长度为LI,所述不锈钢层的最大深度为L2,所述LI为L2的5?7倍。
[0013]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的最大深度不小于第二内螺纹的牙型高度的二倍。
[0014]上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为304不锈钢层、316L不锈钢层、625镍基合金不锈钢层或825镍基合金不锈钢层。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制造方便。
[00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箍本体内一周开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固定有不锈钢层,当接箍连接两根油套管时,密封接触面为不锈钢层,这样腐蚀性介质不会接触到接箍本体的碳钢部分,保证了接箍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井下油套管柱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O
[0018]3、本实用新型既避免了接箍全部采用不锈钢时易出现粘扣的问题,又能保证接箍的连接强度,解决了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处因接箍腐蚀而发生失效事故的技术难题,可在石油和化工等技术领域推广使用。
[0019]4、本实用新型接箍使用后,无需对油套管柱注入缓蚀剂、涂镀层防腐、采用渗氮油管、采用抗腐蚀管材和采用阴极保护处理,且安全性高,不易磨损,作业成本低,实施方便。
[0020]5、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层的两侧均为斜面结构,便于将不锈钢层堆焊在安装孔内。
[0021]6、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层的两侧根部均设置有过渡圆弧,避免了应力集中和堆焊时产生气孔、夹渣等现象。
[002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I一接箍本体;2—不锈钢层;3—过渡圆弧;
[0027]4-1 —第一内螺纹; 4-2—第二内螺纹; 5—油套管;
[0028]5-1—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接箍本体1,所述接箍本体I内一周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不锈钢层2,所述接箍本体I内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4-1,所述不锈钢层2位于两个第一内螺纹4-1之间,所述不锈钢层2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4-2,所述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2相同,所述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2均与所连接的油套管5的连接端上的外螺纹5-1相配合,两根油套管5的连接端之间留有距离。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不锈钢层2的两侧均为斜面结构,便于将不锈钢层2堆焊在安装孔内。
[0031]如图1所示,所述不锈钢层2的两侧与接箍本体I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α均为
25。?35° 。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不锈钢层2的两侧根部均设置有过渡圆弧3,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和堆焊时产生气孔、夹渣等现象。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圆弧3的半径为Imm?1.5mm,实际制作时,根据不锈钢层2的最大深度来确定。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接箍本体I内中部。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层2堆焊在安装孔内,接箍受力均匀,确保接箍的连接可靠性。
[0036]如图1所示,所述不锈钢层2的长度为LI,所述不锈钢层2的最大深度为L2,所述LI为L2的5?7倍。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层2的最大深度不小于第二内螺纹4-2的牙型高度的二倍,防止第二内螺纹4-2失效。
[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层2为304不锈钢层、316L不锈钢层、625镍基合金不锈钢层或825镍基合金不锈钢层,实际制作时,根据其力学性能和使用环境来选择。
[0039]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2可以为API圆螺纹、API长圆螺纹、API偏梯形螺纹或非API螺纹,采用非API螺纹时,能更好的防止腐蚀性介质接触到接箍本体I的碳钢部分。
[004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接箍本体I内一周开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固定有不锈钢层2,当接箍连接两根油套管5时,密封接触面为不锈钢层2,这样腐蚀性介质不会接触到接箍本体I的碳钢部分,有效解决了现有接箍在油套管柱螺纹连接处易腐蚀失效的问题,保证了接箍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井下油套管柱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箍本体(1),所述接箍本体(I)内一周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不锈钢层(2),所述接箍本体(I)内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4-1),所述不锈钢层(2)位于两个第一内螺纹(4-1)之间,所述不锈钢层(2)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4-2),所述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2)相同,所述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2)均与所连接的油套管(5)的连接端上的外螺纹(5-1)相配合,两根油套管(5)的连接端之间留有距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2)的两侧均为斜面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2)的两侧与接箍本体(I)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α均为25°?35°。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2)的两侧根部均设置有过渡圆弧(3)。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⑶的半径为Imm?1.5mm。
6.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接箍本体(I)内中部。
7.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2)堆焊在安装孔内。
8.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2)的长度为LI,所述不锈钢层(2)的最大深度为L2,所述LI为L2的5?7倍。
9.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2)的最大深度不小于第二内螺纹(4-2)的牙型高度的二倍。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2)为304不锈钢层、316L不锈钢层、625镍基合金不锈钢层或825镍基合金不锈钢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井下油套管柱螺纹连接的耐腐蚀接箍,包括接箍本体,所述接箍本体内一周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不锈钢层,所述接箍本体内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不锈钢层位于两个第一内螺纹之间,所述不锈钢层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同,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均与所连接的油套管的连接端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两根油套管的连接端之间留有距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制造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接箍在油套管柱螺纹连接处易腐蚀失效的问题,同时实施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
【IPC分类】E21B17-08
【公开号】CN204344000
【申请号】CN201420805782
【发明人】张文治, 张明, 李华军, 郭霖, 郭崇晓, 郭江涛, 薛培婧, 周琳琳, 王富铎
【申请人】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