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212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用的板式热交换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这对电子设备的散热功率要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电子设备散热通常的技术方案是,电子设备放置在散热板上,散热板由空气冷却。由于空气的比热容低,所以换热效率低,效果差,成本高。利用高比热容的冷却介质或载冷剂来冷却电子设备,是一个高效冷却的好方法。因为电子设备的精密性,所以不可与冷却介质或载冷剂直径接触。这就需要有一个密闭空间内流动冷却介质或载冷剂的换热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691962B,授权公告日2013年4月17日,名称为“镁合金板式换热器加工成型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镁合金板式换热器及其加工成型方法。它包括蛇形流道型或蜂窝流道型蒸发板、或蛇形流道型或蜂窝流道型冷凝板,板式换热器采用高强镁合金板材,由镁合金上板、镁合金下板、进口管和出口管构成,两块高强镁合金板通过固相搅拌摩擦连接方法重叠焊接在一起,进口管和出口管插于两块高强镁合金板之间的上下两端,使用电弧焊接方法与高强镁合金板式换热器本体相连,再通过模具和高压胀形工艺使板式换热器最后成型。这种结构的换热器需要蒸发板有一定的成型,材料成本高,上板和下板焊接后,对流道还需要涨形处理,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换热器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换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它包括支撑板和散热板,支撑板和散热板四周边连接形成一密闭腔体,密闭腔体上下两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口和进口,密闭腔体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折流板,散热板设有若干个凹坑,凹坑朝向密闭腔体内凸起,凹坑的凸起部与支撑板连接。密闭腔体内通过制冷剂或载冷剂等比热容较大的工质,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降温冷却。凹坑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0005]作为优选,支撑板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方便放置需要冷却的电子设备。
[0006]作为优选,折流板与密闭腔体固定其中一端为悬空,折流板的悬空端相互交叉;形成制冷剂或载冷剂流道。
[0007]作为优选,靠近出口的折流板与密闭腔体顶面的间距为LI ;靠近进口的折流板与密闭腔体底面的间距为L2,L1= (1.2?1.5)L2。折流板不均匀布置,充分利用制冷剂或载冷剂工质的相变,达到高效的冷却效果。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制作方便成本低。密闭腔体内通制冷剂或载冷剂等比热容较大的工质,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降温冷却。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001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支撑板的剖视图。
[0011]图中:1-出口 ;2_散热板;3-折流板;4-进口 ;5_支撑板;21-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和2所示,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它包括支撑板5和散热板2。支撑板5和散热板2四周边连接形成一密闭腔体。散热板2和支撑板5为形状相同的金属板,本实施例以长方体为例。散热板2和支撑板5的四周边通过焊接连接,将两块板之间形成密闭腔体。图中上方为密闭腔体顶面、下方为密闭腔体底面、左方为密闭腔体左侧面、右方为密闭腔体右侧面。支撑板5的外表面为光滑面。工作时支撑板5外表面朝上,需要冷却的电子设备放置在支撑板5的光滑面上。散热板2设有若干个凹坑21,凹坑21数量由散热板2面积而定且均匀分布。凹坑21朝向密闭腔体内凸起,凹坑21的凸起部与支撑板5连接。凹坑21的凸起顶端通过电焊与支撑板5的内表面固定。密闭腔体右侧面上部靠近顶面设有出口 1,密闭腔体右侧面下部靠近底面设有进口 4。出口 I和进口 4均分别将密闭腔体与密闭腔体外界连通。密闭腔体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折流板3,折流板3三边与密闭腔体固定留有一端为悬空。折流板3的悬空端相互交叉。折流板3呈长条片状。折流板3宽度与散热板2和支撑板5之间的距离相等。折流板3宽度方向的边分别与散热板2的内壁和支撑板5的内壁焊接。折流板3有左边折流板3和右边折流板3之分。左边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左侧面焊接,离开密闭腔体右侧面一段距离;右边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右侧面焊接,离开密闭腔体左侧面一段距离。靠近出口 I的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顶面的间距为LI ;靠近进口 4的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底面的间距为L2。出口 I位于最上方的折流板3和密闭腔体顶面之间,进口 4位于最下方的折流板3和密闭腔体底面之间。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的顶面和底面平行,左边折流板3与右边折流板3交替排列。在进口 4附近,制冷剂或载冷剂主要以液相为主,比体积较小。制冷剂或载冷剂经过换热后气化,到出口 I附近是以气相为主,比体积较大,Ll=L 5L2。相邻两块折流板3之间的距离从出口 I到进口 4依次缩短。
【主权项】
1.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它包括支撑板(5)和散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和散热板(2)四周边连接形成一密闭腔体,密闭腔体上下两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口(I)和进口(4),密闭腔体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折流板(3),所述散热板(2)设有若干个凹坑(21),凹坑(21)朝向密闭腔体内凸起,所述凹坑(21)的凸起部与支撑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的外表面为光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固定其中一端为悬空,折流板(3)的悬空端相互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出口(I)的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顶面的间距为LI ;靠近进口(4)的折流板(3)与密闭腔体底面的间距为 L2,LI= (1.2 ?1.5) L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冷却器结构,涉及热交换设备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和散热板,支撑板和散热板四周边连接形成一密闭腔体,密闭腔体上下两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口和进口,密闭腔体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折流板,散热板设有若干个凹坑,凹坑朝向密闭腔体内凸起,凹坑的凸起部与支撑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换热器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制作方便成本低。密闭腔体内通制冷剂或载冷剂等比热容较大的工质,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降温冷却。
【IPC分类】F28D9-00, F28F9-22, F28F3-04
【公开号】CN204461162
【申请号】CN201520026903
【发明人】彭鹏
【申请人】浙江万享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