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608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已成为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建筑基坑支护型式有放坡、土钉支护、锚喷支护、粧锚支护、墙锚支护、钢板粧支护、地下连续墙加支撑支护等支护型式及其中几种以上支护型式的组合。
[0003]由于城市内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交通拥挤,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可选性差,深基坑邻近既有建筑物非常普遍,使得深基坑支护型式选择受到限制。建筑场地红线以外的土地需要经过业主方及相关部门许可方可使用。采取传统的粧(墙)锚支护,由于邻建地下构筑物、管线及红线的限制,坡后土体宽度有限,所以锚索角度较大,支护效果不佳。地下连续墙+支撑支护方法,对于大面积基坑,作为临时挡土结构较其它方法造价高。
[0004]传统的悬臂式双排粧支护型式,通常在基坑深度较浅时,从成本、施工工期、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支护结构型式。但不能满足复杂深基坑工程稳定性和控制变形方面的要求,另外,现有的一些双排粧支护结构型式采用加打锚索以增加其结构的稳定性及控制变形,在基坑与邻近建(构)筑物距离足够大时,是可行的方案,但往往坡后土体宽度有限,锚索不能伸出至建筑用地红线外,锚索难以满足抗拔承载力要求,起不到控制变形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双排粧支护结构型式的问题,在市内建筑密度大,交通拥挤,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可选性差的条件下,较好地使用双排粧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排锚索将前后排粧连接的方式,改善双排粧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阻断粧间土的滑移面,充分发挥土体的自稳能力,以及发掘前后排粧的协同支护潜能,使支护结构型式更趋合理可靠,满足复杂深基坑支护的要求,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空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支护粧、后排支护粧、用于连接前排支护粧的前排粧压顶梁、用于连接后排支护粧的后排粧压顶梁,所述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之间设置有一排以上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与所述前排支护粧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预应力锚索可回收;还包括用于连接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的连系梁。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系梁为钢筋混凝土梁。
[0009]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索,方便装拆,便于回收,节约成本,环保。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支护粧上设置用于连接所述前排支护粧的腰梁,所述腰梁用于预应力锚索的锚固。
[0011]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张拉端通过下锚盘设置在所述前排支护粧上或所述腰梁上,其锚固端设置在所述后排支护粧顶上或后排粧压顶梁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设置在所述前排支护粧的腰梁上,其张拉端设置在所述后排支护粧的后排粧压顶梁上。
[0013]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预应力锚索张拉,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张拉端伸出所述锚盘的长度应满足张拉要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索上套设有PVC管,有效地隔离土体与锚索,防止土体对锚索腐蚀,且方便收回。
[0015]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索为为一排及以上,可根据施工变形控制的要求,可以适当加密或增大锚索的间距,调整锚索的锁定力。
[0016]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的平面布置形式为矩形阵列布置、丁字式布置、连拱式布置、梅花式布置、双三角式布置等。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后排支护粧的入土深度可小于或大于等于前排支护粧的入土长度。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实用新型的连系梁增大了前后排粧的整体抗弯刚度,且在两排粧之间设置预应力锚索连接,有效地切断潜在的土体滑裂面,增强支护结构自身稳定性和整体刚度,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
[0020]基坑开挖时,前排支护粧起分担土压力的作用,而后排支护粧兼起支挡和拉锚双重作用,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粧土共同作用,调整双排粧的受力状态,改变土体侧压力分布,增强支护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地层条件,软土到中硬的地层、砂砾层、各种软硬风化岩层等都可以使用。
[0022]本实用新型占地少,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内有限的地面和空间。
[0023]本实用新型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不需要注浆、施工便利、工效高、质量可靠、锚索可循环使用,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的PVC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中:1_前排支护粧,2-前排粧压顶梁,3-连系梁,4-后排粧压顶梁,5-后排支护粧,6-预应力锚索,61-下锚盘,611-下垫板,62-PVC套管,63-上锚盘,631-上垫板,632-镦头,7-腰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支护粧1、后排支护粧5、用于连接前排支护粧I的前排粧压顶梁2,用于连接后排支护粧
5的后排粧压顶梁4、用于连接所述前排粧压顶梁2与所述后排粧压顶梁4的连系梁3,所述连系梁3与所述前排支护粧I垂直,所述连系梁3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前排支护粧I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条以上的腰梁7,用于连接所述前排支护粧1,所述腰梁7平行设置在所述前排粧压顶梁2的正下方。
[0033]还包括至少一排用于连接所述前排压粧顶梁2和后排粧压顶梁4的预应力锚索6,所述锚索6的锚固端设置在后排粧压顶梁4上,所述锚固端上设置有上锚盘63、镦头632、设置在所述上锚盘63与镦头632之间的上垫板631,所述锚索6的张拉端设置在所述腰梁7上,所述张拉端上通过下锚盘61锚接固定,所述下锚盘61与腰梁7之间设置有下垫板611,所述锚索6与所述前排支护粧I的上部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的预应力锚索6的锚固端锚接在后排粧压顶梁4上,其张拉端锚接在所述腰梁7上,但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锚索6的锚固端不局限于锚接在后排粧压顶梁4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将预应力锚索6的锚固端锚固在腰梁7上,其张拉端设置在后排粧压顶梁4上。通过张拉可轻松装拆所述预应力锚索6。
[0034]本实施例中预应力锚索6为两排,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要,设置一排、三排、四排、五排等预应力锚索6,所述预应力锚索6按一定的倾角穿透后排粧压顶梁4,穿过地面并通过下锚盘61锚接在所述腰梁7上。所述预应力锚索6上套设有PVC套管62,有效地防止了土体对预应力锚索6的腐蚀,同时为预应力锚索6张拉提供空间,而且方便回收锚索。为了更好的张拉,所述预应力锚索6的张拉端伸出所述上锚盘63、长度应不小于I米,确保所述预应力锚索6有足够的长度满足张拉要求。
[0035]所述后排支护粧的入土深度可小于或大于等于前排支护粧的入土长度。
[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的平面布置形式为矩形阵列布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要,所述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的平面布置以丁字式布置、连拱式布置、梅花式布置或双三角式布置。
[0037]本实用新型通过连系梁将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形成一整体,前排支护粧起分担土压力的作用,后排支护粧起支挡和拉锚双重作用,发挥两排粧之间土体的自承载能力,将预应力锚索设置在两排粧之间,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内有限地空间,无内支撑、施工便利、工效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0038]本实施例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支护粧、后排支护粧、用于连接前排支护粧的前排粧压顶梁、用于连接后排支护粧的后排粧压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之间竖向设置有一排以上的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与所述前排支护粧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 还包括用于连接前排粧压顶梁与后排粧压顶梁的连系梁,所述连系梁分别与所述前排支护粧、后排支护粧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为钢筋混凝土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支护粧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排支护粧的腰梁,所述腰梁平行设置于所述前排压顶梁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设置在所述后排粧压顶梁上,其张拉端设置在所述前排支护粧的腰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设置在所述前排支护粧的腰梁上,其张拉端设置在所述后排支护粧的后排粧压顶梁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上套设有PVC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支护粧与后排支护粧的平面布置形式为矩形阵列布置、丁字式布置、连拱式布置、梅花式布置、双三角式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支护桩、后排支护桩、用于连接前排支护桩的前排桩压顶梁、用于连接后排支护桩的后排桩压顶梁,所述前排支护桩与后排支护桩之间竖向设置有一排以上的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与所述前排支护桩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还包括连系梁,所述连系梁分别与所述前排支护桩、后排支护桩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应力锚索将前排支护桩与后排支护桩形成一整体,前排支护桩起分担土压力的作用,后排支护桩起支挡和拉锚双重作用,发挥两排桩之间土体的自承载能力,将预应力锚索设置在两排桩之间,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内有限地空间,施工便利、工效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IPC分类】E02D5/74, E02D17/04
【公开号】CN204780938
【申请号】CN201520406099
【发明人】唐孟雄, 谢纯
【申请人】唐孟雄, 谢纯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