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尾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0501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拉尾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拉尾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拉尾灯通常包括灯头、灯头上盖、驱动电路模块、散热器、光源模块、灯壳和尖帽,灯头上盖设于灯头与散热器的一端之间,驱动电路模块和光源模块均设于散热器上,灯壳的一端连接于散热器的另一端,尖帽通过胶水连接于灯壳的另一端。在上述拉尾灯的使用过程中,胶水会产生挥发,胶水的挥发会形成两种不良情形:首先胶水的挥发会造成LED芯片硫化;其次挥发物会附着于灯壳上,严重影响出光效率和外表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尾灯,能提高使用寿命、发光率和利于美观。
[0004]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方案解决:
[0005]—种拉尾灯,包括灯头、灯头上盖、驱动电路模块、散热器、导热柱、光源模块、灯壳和尖帽,所述灯头上盖设于所述灯头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之间,所述驱动电路模块置于所述灯头上盖内,所述灯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所述导热柱连接于所述散热器并位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柱上,所述尖帽盖设于所述灯壳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导热柱固定连接。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尖帽的内壁上设有内侧平滑的连接管;所述导热柱的一端设有螺纹部;所述导热柱的螺纹部挤压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并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形成螺纹配合连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尖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筋,所述多个凸筋呈圆周排布并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相抵。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尖帽设有多个与所述灯壳相通的第一对流孔。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头上盖设有对应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的第二对流孔。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LED芯片,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导热硅胶贴于所述导热柱上。
[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尾灯还包括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包括反光管以及多个反光夹持片,多个反光夹持片设于所述反光管的一端并呈圆周排布;所述反光罩套设于所述导热柱上,所述反光罩的多个反光夹持片夹持住所述导热柱,所述LED芯片位于所述反光夹持片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两端贯通的固定座以及设于所述固定座内的固定板,所述导热柱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灯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灯壳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对流孔。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的壁体上设有第四对流孔。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尾灯,将尖帽与导热柱进行连接来固定尖帽,避免了使用胶粘物质,杜绝了胶粘物质的挥发,也没有硫化物对LED芯片产生影响,灯壳不会变色和起雾,提高了使用寿命、发光率和利于美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拉尾灯的分解图;
[0017]图2为拉尾灯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拉尾灯的组合图;
[0019]图4为灯头上盖的一种角度示意图;
[0020]图5为灯头上盖的另一种角度示意图;
[0021]图6为相互连接的散热器与导热柱的一种角度示意图;
[0022]图7为相互连接的散热器与导热柱的另一种角度示意图;
[0023]图8为尖帽的一种角度示意图;
[0024]图9为尖帽的另一种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图9所示,拉尾灯,包括灯头1、灯头上盖2、驱动电路模块3、散热器4、导热柱5、光源模块7、灯壳8和尖帽9,灯头上盖2设于灯头I与散热器4的一端之间,驱动电路模块3置于灯头上盖2内,灯壳8的两端均设有开口,灯壳8的一端连接于散热器4的另一端,导热柱5连接于散热器4并位于灯壳8内,光源模块7设置在导热柱5上,尖帽9盖设于灯壳8的另一端并与导热柱5固定连接。
[0026]上述拉尾灯,将尖帽9与导热柱5进行连接来固定尖帽9,避免了使用胶粘物质,杜绝了胶粘物质的挥发,也没有硫化物对LED芯片72产生影响,灯壳8不会变色和起雾,提高了使用寿命、发光率和利于美观。
[0027]其中,结合图1、图2、图6-图9,尖帽9的内壁上设有内侧平滑的连接管91,导热柱5的一端设有螺纹部51,导热柱5的螺纹部51挤压于连接管91的内侧,并与连接管91的内侧形成螺纹配合连接。本方案具体了尖帽9与导热柱5的连接结构。在实际生产中,尖帽9为塑料件,连接管91的内侧初始为平滑面,尖帽9的连接管91与导热柱5的螺纹部51连接过程中,导热柱5的螺纹部51对连接管91的内侧进行旋转挤压,在连接管91的内侧形成与导热柱5的螺纹部51配合的螺纹;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少了尖帽9与导热柱5之间的空隙,增加了两者的连接预紧力。
[0028]其中,结合图1、图2、图9,尖帽9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筋92,多个凸筋92呈圆周排布与灯壳8的外壁相抵。本方案通过在尖帽9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凸筋92,可以利用多个凸筋92对灯壳8进行夹紧,进一步固定尖帽9。
[0029]其中,结合图1、图2、图8,尖帽9设有多个与灯壳8相通的第一对流孔93。本方案利用尖帽9上的第一对流孔93,更快地将灯壳8内的热量排出,降低光源模块7的工作环境温度,减少光源模块7的光衰,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
[0030]在上述尖帽9中,多个凸筋92围绕连接管91。
[0031 ] 结合图1-图5,上述灯头上盖2设有对应于驱动电路模块3的第二对流孔21。本方案可以利用第二对流孔21散发灯具内的热量。
[0032]上述光源模块7包括印刷电路板71和设于印刷电路板71上的LED芯片72,印刷电路板71通过导热硅胶贴于导热柱5上。
[0033]结合图1-图2,上述拉尾灯还包括反光罩10,反光罩10包括反光管101以及多个反光夹持片102,多个反光夹持片102设于反光管101的一端并呈圆周排布;反光罩10套设于导热柱5上,反光罩10的多个反光夹持片102夹持住导热柱5,LED芯片72位于反光夹持片102之间。
[0034]结合图1-图3、图6-图7,上述散热器4包括两端贯通的固定座41以及设于固定座41内的固定板42,导热柱5连接于固定板42,灯头I连接于固定座41的一端,灯壳8连接于固定座41的另一端。
[0035]结合图6-图7,在上述散热器4中,固定板42上设有多个第三对流孔421。本方案设置上述结构的散热器4,可以利用第三对流孔421与第一对流孔93、第二对流孔21的相通,将灯具内的空气与灯具外的空气形成更好地对流,加快热量的散发。
[0036]为了进一步散发热量,结合图6-图7,散热器4的固定座41的壁体上设有第四对流孔411。第一对流孔93、第二对流孔21、第三对流孔421、第四对流孔411均相互连通,更能提高灯内空气的流动。
[0037]对于上述散热器4,灯壳8的一端挤压于固定座41的一端内形成紧连接。固定座41的另一端的内侧设有螺纹,灯头上盖2的外侧与固定座41的内侧螺纹配合。
[00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拉尾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头、灯头上盖、驱动电路模块、散热器、导热柱、光源模块、灯壳和尖帽,所述灯头上盖设于所述灯头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之间,所述驱动电路模块置于所述灯头上盖内,所述灯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所述导热柱连接于所述散热器并位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柱上,所述尖帽盖设于所述灯壳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导热柱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帽的内壁上设有内侧平滑的连接管;所述导热柱的一端设有螺纹部;所述导热柱的螺纹部挤压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并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形成螺纹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筋,所述多个凸筋呈圆周排布并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帽设有多个与所述灯壳相通的第一对流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上盖设有对应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的第二对流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LED芯片,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导热硅胶贴于所述导热柱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尾灯还包括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包括反光管以及多个反光夹持片,多个反光夹持片设于所述反光管的一端并呈圆周排布;所述反光罩套设于所述导热柱上,所述反光罩的多个反光夹持片夹持住所述导热柱,所述LED芯片位于所述反光夹持片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两端贯通的固定座以及设于所述固定座内的固定板,所述导热柱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灯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灯壳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对流孔。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壁体上设有第四对流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拉尾灯,包括灯头、灯头上盖、驱动电路模块、散热器、导热柱、光源模块、灯壳和尖帽,所述灯头上盖设于所述灯头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之间,所述驱动电路模块置于所述灯头上盖内,所述灯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所述导热柱连接于所述散热器并位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柱上,所述尖帽盖设于所述灯壳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导热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尾灯,能提高使用寿命、发光率和利于美观。
【IPC分类】F21S2/00, F21V29/50, F21Y101/02, F21V29/83, F21V23/00
【公开号】CN204785748
【申请号】CN201520549994
【发明人】吴志强
【申请人】佛山市柯迅照明电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