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608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具体是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0002]机械制图是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在制图课程中,截交线占有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模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建立起空间概念,而现有的教学模型大部分是不变和不可拆卸的,便存在在一些教学情境中,采用模型也不能将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讲解清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截交线状态可变,使用便捷的截交线教学模型。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包括由截交端和外壳组成的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内设置有与截交端固连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套设有滑杆,所述连接块上于滑杆旁侧铰接有用于控制截交端沿滑杆在竖直平面内滑移的移动手柄,所述圆柱壳体内还设置有由连杆机构控制进行转动的的截交面。
[0005]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壳体上开设有为移动手柄进行竖向滑动提供活动空间的椭圆形孔槽,所述截交面一端铰接于外壳上,截交面另一端悬空。
[0006]进一步的,所述截交面的下侧设置有用于与连杆机构连接的滑轨,所述滑轨内于下侧位置设置有限位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与截交面连接的连杆1、与连杆I铰接的连杆II,以及与连杆II铰接的连杆III,所述连杆I上套设有滑块A,所述连杆II上套设有滑槽,所述连杆III上套设有滑块B。
[0008]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壳体内于连杆I的两侧竖直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滑块A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铰接,所述滑块B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铰接,所述滑槽固定在圆柱壳体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截交线上设置有若干个LED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模型呈现的截交面状态多变,能形象生动的展现圆柱的截交面和截交线形态,并且,在截交线上设置LED灯,能明显突出截交线。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剖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截交面闭合);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初始状态);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交端闭合时连杆机构状态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截交面闭合时连杆机构状态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1_截交面,2-滑轨,3-上顶板,4-连杆I,5-滑杆,6-连杆II,7-限位杆,8-外壳,9-移动手柄,10-连接块,11-截交端,12-滑块A,13-滑槽,14-滑块B,15-连杆III,16-圆柱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6所不,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包括由截交端11和外壳8组成的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内设置有与截交端11固连的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的另一端套设有滑杆5,所述连接块10上于滑杆5旁侧铰接有用于控制截交端11沿滑杆5在竖直平面内滑移的移动手柄9,所述圆柱壳体内还设置有由连杆机构控制进行转动的截交面I。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柱壳体上开设有为移动手柄9进行竖向滑动提供活动空间的椭圆形孔槽,所述截交面I 一端铰接于外壳8上,截交面I另一端悬空。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截交面I下侧设置有用于与连杆机构连接的滑轨2,所述滑轨2内于下侧位置设置有限位块。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杆结构包括与截交面I连接的连杆I 4、与连杆I 4铰接的连杆II 6,以及与连杆II 6铰接的连杆III 15,所述连杆I 4上套设有滑块A 12,所述连杆II 6上套设有滑槽13,所述连杆III 15上套设有滑块B 14。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柱壳体内于连杆I 4的两侧竖直设置有限位杆7,所述滑块A 12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7铰接,所述滑块B 1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7铰接,所述滑槽13固定在圆柱壳体内。
[00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8的截交线上设置有若干个LED灯。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6所示)取数值:a=30°,Ll=20cm , bl=ll/2 V 3cm,L2=30cm,LAB=Ilcm,al=2.5cm,a2=12cm,a3=16cm,LAD=5.5cm ;
[0027]I)当连杆III 15运动时,则D向上移动bl的距离,此时连杆II 6向上移动,E端上移,带动连杆I 4运动,则G点前倾,EG端水平,则有等式:al=L3-LAD-a3,此时连杆III 15刚好可以使截交面I张开,此时连杆机构杆的状态为连杆I 4与连杆III 15呈水平平行(如图5所示),此时完成了截交面I的伸出动作。
[0028]2)截交端11上移到起始位置位置,上移距离为:bl=L3*sin a,此时连杆机构杆的状态C点高于D点(如图4所示)。
[0029]具体实施过程:取教学模型,初始状态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模型,缓慢调整移动手柄9向下活动时,截交端11与外壳8逐渐呈现不同的截交线形态,继续下移移动手柄9直至底端,截交端11的下部触及连杆III 15,连杆III 15以滑块B 14为支点同步进行转动和上移,带动连杆II 6上移,推动连杆I 4以滑块A 12为支点进行转动和向外移动,连杆I 4头部套设在截交面I的滑轨2内,连杆I 4在滑轨2内移动直至碰到限位块,与外壳8交接的截交面I以铰接点为支点向外伸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截交面1,此时连杆机构的状态为连杆I 4与连杆III 15均处于水平状态,同样的,上移移动手柄9后,连杆I 4滑出截交面I的滑轨2轨道,截交面I受重力作用竖直下垂,此时,截交端11可上移恢复到初始状态,在使用时,也可配合录音进行模型的演示。
[0030]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截交端和外壳组成的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内设置有与截交端固连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套设有滑杆,所述连接块上于滑杆旁侧铰接有用于控制截交端沿滑杆在竖直平面内滑移的移动手柄,所述圆柱壳体内还设置有由连杆机构控制进行转动的的截交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壳体上开设有为移动手柄进行竖向滑动提供活动空间的椭圆形孔槽,所述截交面一端铰接于外壳上,截交面另一端悬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截交面的下侧设置有用于与连杆机构连接的滑轨,所述滑轨内于下侧位置设置有限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包括与截交面连接的连杆1、与连杆I铰接的连杆II,以及与连杆II铰接的连杆III,所述连杆I上套设有滑块A,所述连杆II上套设有滑槽,所述连杆III上套设有滑块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壳体内于连杆I的两侧竖直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滑块A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铰接,所述滑块B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铰接,所述滑槽固定在圆柱壳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截交线上设置有若干个LED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截交线教学模型,包括由截交端和外壳组成的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内设置有与截交端固连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套设有滑杆,所述连接块上于滑杆旁侧铰接有用于控制截交端沿滑杆在竖直平面内滑移的移动手柄,所述圆柱壳体内还设置有由连杆机构控制进行转动的截交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模型呈现的截交面状态多变,能形象生动的展现圆柱的截交面和截交线形态。
【IPC分类】G09B25/02
【公开号】CN204791765
【申请号】CN201520530077
【发明人】陈绍春, 陈炳兴, 严顺章, 吴建杰, 杨振杰, 陈小龙, 庄韵嘉, 黄萍萍
【申请人】福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