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326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背光源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背光源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智能手机边框越来越窄,要求背光也要窄边框化。如图1所示,按目前的常规设计方案,反射片I’通过背胶11’(如双面胶)贴在背光模组的框架2’上,背胶11’的外围与反射片I’外围一致。按现在模切加工工艺,背胶11 ’的宽度极限是0.5mm,尺寸变大要适当加大,通常极限范围0.5-0.6mm。但受背胶11’结构限制,目前的设计方式和工艺限制了反射片I’上背胶11’的进一步窄边框化,需要考虑从结构设计和背胶11’方式上改善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通过分开背胶与反射片,且该背胶具有向侧边弯折的折边部以贴合在背光模组的侧边,解决背胶宽度极限限制的影响;或者,也可以采用涂胶的方式避免模切工艺对宽度的影响,有利于窄边框背光的设计制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种背光源,包括一背光模组及通过背胶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下方的一反射片;所述背胶为具有可延伸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侧边的折边部的第一背胶,或为通过涂布胶粘剂形成的第二背胶。
[0006]进一步地,所述折边部为对称的两个折边。
[0007]进一步地,所述折边部为三个折边。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上方的一遮光片。
[0009]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片为单面具有粘性的黑黑胶或黑白胶,其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具有粘性,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为黑色;所述遮光片具有可延伸贴合在所述折边部的弯折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片为双面具有粘性的黑黑胶或黑白胶,其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为黑色;所述折边部上贴合有膜片。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背光源的背面和侧边喷涂黑色油墨。
[0012]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背光源通过分开背胶与反射片,即反射片不需要背胶来料,且该背胶具有向侧边弯折的折边部以贴合在背光模组的侧边,解决背胶宽度极限限制的影响;或者,也可以采用涂胶的方式避免模切工艺对宽度的影响,采用涂胶的方式,利用反射片或者背光模组的框架作为其基材层,在背胶变窄的情况下,由于胶粘剂层加厚,有利于反射片的固定;有利于窄边框背光的设计制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背光源的左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一背光模组及通过背胶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下方的一反射片;所述背胶为具有可延伸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侧边的折边部的第一背胶,或为通过涂布胶粘剂形成的第二背胶。在现有膜片工艺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将超出窄边框背光模组外围的折边部弯折到侧边的方式,解决背胶宽度极限限制的影响;或采用涂胶的方式,利用反射片或者背光模组的框架作为其基材层,在背胶变窄的情况下,由于胶粘剂层加厚,有利于反射片的固定;有利于窄边框背光的设计制作。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考图2、3,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背光源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源包括背光模组及通过第一背胶111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下方的一反射片11;所述第一背胶111具有可延伸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侧边的折边部112。该背光源还包括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上方的一遮光片18。当所述遮光片18为单面具有粘性的黑黑胶或黑白胶时,其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具有粘性,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为黑色,所述遮光片18具有可延伸贴合在所述折边部112的弯折部181,以盖住所述折边部112的表面粘性;当所述遮光片18为双面具有粘性的黑黑胶或黑白胶时,其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为黑色,可在折边部112上贴合有膜片以盖住表面粘性,如PET (例如0.0 Imm厚度)。
[0022]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一框架12、位于该容纳空间内的一导光板13、位于靠近所述导光板13入光面一侧的容纳空间内的一发光单元14、位于所述导光板13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所述框架12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13的容纳空间;所述导光板13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膜15、下增光膜16及上增光膜17,所述扩散膜15、下增光膜16及上增光膜17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13出光面上方。
[002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折边部112还可以是对称的两个折边、三个折边或四个折边。本实施例优选为三个折边,通常只需要背光模组左、右及发光单元14对面需要具有折边,放置发光单元14 一端空间足够,不需要大于背光模组外围弯折到侧边。所述弯折部181可以是两个对称的弯折,也可以是三个弯折,还可以是四个弯折,优选为三个弯折,通常只需要背光模组左、右及发光单元14对面需要具有弯折,放置发光单元14 一端空间足够,不需要大于背光模组外围弯折到侧边。
[0024]做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背光源的背面和侧边喷涂黑色油墨,以防止漏光。
[0025]本实施例背光源通过分开背胶111与反射片11,且该背胶111具有向侧边弯折的折边部112以贴合在背光模组的侧边,解决背胶111宽度极限限制的影响,有利于窄边框结构的实现。
[0026]实施例2
[0027]请参考图4,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背光源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源包括背光模组及通过第二背胶211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下方的一反射片21;所述第二背胶211通过涂布胶粘剂形成,不采用带基材层的双面胶。目前采用的双面胶都是三层的结构,基材层和上下两面胶粘剂,通常厚的双面胶比薄的粘性要强。因此在同样厚度情况下,若没有基材层,胶粘剂的量就增加,提升了双面胶的粘性。考虑将胶粘剂直接涂覆在反射片21上,反射片21相当于双面胶的基材层,在背胶211宽度变窄的情况下,由于胶量增加,粘性会更好。
[0028]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一框架22、位于该容纳空间内的一导光板23、位于靠近所述导光板23入光面一侧的容纳空间内的一发光单元24、位于所述导光板23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及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上方的一遮光片28。所述框架22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23的容纳空间;所述导光板23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膜25、下增光膜26及上增光膜27,所述扩散膜25、下增光膜26及上增光膜27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23出光面上方
[0029]做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背光源的背面和侧边喷涂黑色油墨,以防止漏光。
[0030]本实施例背光源采用涂胶的方式,利用反射片21或者背光模组的框架22作为其基材层,在背胶211变窄的情况下,由于胶粘剂层加厚,有利于反射片21的固定;有利于窄边框背光的设计制作。
[0031]实施例3
[00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光模组及通过背胶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下方的一反射片;所述背胶为具有可延伸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侧边的折边部的第一背胶,或为通过涂布胶粘剂形成的第二背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为对称的两个折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为三个折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上方的一遮光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为单面具有粘性的黑黑胶或黑白胶,其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具有粘性,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为黑色;所述遮光片具有可延伸贴合在所述折边部的弯折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为双面具有粘性的黑黑胶或黑白胶,其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为黑色;所述折边部上贴合有膜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光源的背面和侧边喷涂黑色油里年、O8.—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包括一背光模组及通过背胶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下方的一反射片;所述背胶为具有可延伸贴合在该背光模组侧边的折边部的第一背胶,或为通过涂布胶粘剂形成的第二背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背光源通过分开背胶与反射片,且该背胶具有向侧边弯折的折边部以贴合在背光模组的侧边,解决背胶宽度极限限制的影响;或者,也可以采用涂胶的方式避免模切工艺对宽度的影响,有利于窄边框背光的设计制作。
【IPC分类】F21V17/10, H04M1/02, F21V13/02, G09F9/00, F21S8/00
【公开号】CN205174142
【申请号】CN201521012186
【发明人】郭文, 周福新
【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