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体外心脏泵相连接的流转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061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体外心脏泵相连接的流转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心脏急救用体外心脏栗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与体外心脏栗相连接的流转导管。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依靠其动力栗功能为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维持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正常运转。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栗功能衰竭所致的一类心脏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共同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而慢性心力衰竭一直被誉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等病因所致的急性心脏栗功能衰竭,患者往往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死亡率极高,目前现有药物疗效不佳。慢性心力衰竭通常病程长达δ-?ο 年,在疾病晚期病人常因心脏栗功能不断恶化而需要反复住院治疗,目前对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恶化病人,尤其合并低血压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此外,导管射频消融所致的心脏破裂,所有患者需要经心包穿刺引流及自体回输,部分破口不能愈合的患者往往需要外科开胸修补的干预措施。为此,人们研究了一种体外心脏栗来替代人体心脏的功能,通过外力实现人体血液循环,来抢救和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为了使心脏栗能正常工作,急需设计一种相应的实现血液引出和引入的血认流转导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体外心脏栗的功能设计一种相配套的、方便使用的与体外心脏栗相连接的流转导管,通过房间隔穿刺放置在左心房,输出转流导管放置在主动脉内,血液从左心房引出,从主动脉引回体内。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与体外心脏栗相连接的流转导管,它包括输入流转导管I和输出流转导管2,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入流转导管I由输入管体11和输入鞘管12组成,输入鞘管12能插入输入导管11中引导输入导管11到达左心房,所述的输入导管11的内壁或外壁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它的插入左心房的一端上开设有侧孔15,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栗相连的第一螺纹段13,第一螺纹段1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一螺母14;所述的输出流转导管2由输出管体21和输出鞘管22组成,输出鞘管22能插入输出导管21中引导输出导管21到达对侧髂总动脉、对侧肾动脉或左侧头臂干动脉,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内壁和外壁也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栗相连的第二螺纹段23,第二螺纹段2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二螺母24。
[0006]所述的输入导管11插入左心房的一端设有半圆形远区弯端。
[0007]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前端依据置入位置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长度和弯曲夹度。
[0008]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前端置入对侧髂总动脉时的长度为30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60° ;置入对侧肾动脉时的长度为45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120° ;置入对侧髂总动脉时的长度为65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150°。
[0009]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前端管壁上也开有侧孔。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转流导管与输出转流导管可与体外心脏栗相连接通过X线下穿刺房间隔,将导管放置在左心房,将左心房内已经充分氧合的血液引入体外动力栗内,通过离心栗加压后经输出转流导管栗入动脉系统,从而绕开衰竭的左心室,在体外模拟心脏的栗功能。也可以通过对输入端的压力和输出端的压力实时监测,动态调节血流量和压力,保证机体循环的平衡,快速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0012]本实用新型可以和体外心脏栗配套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定期和反复治疗,治疗成本低,疗效好,也可以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出现心脏压塞时,此时可以将输入转流导管通过心包穿刺置入心包腔进行引流。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流转导管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流转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流转导管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流转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流转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流转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0]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8所示。
[0023]一种与体外心脏栗相连接的流转导管,它包括输入流转导管I和输出流转导管2,输入转流导管I尾端通过螺纹13连接输入接口连接至离心栗。输出转流导管2通过螺纹23连接输出接口连接至离心栗,所述的输入流转导管I由输入管体11和输入鞘管12组成,如图1所示,输入鞘管12(图3)能插入输入导管11中引导输入导管11到达左心房,所述的输入导管11的内壁或外壁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它的插入左心房的一端上开设有侧孔15,如图2,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栗相连的第一螺纹段13,第一螺纹段1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一螺母14;所述的输出流转导管2由输出管体21和输出鞘管22组成(图4),输出鞘管22(图8)能插入输出导管21中引导输出导管21到达对侧髂总动脉、对侧肾动脉或左侧头臂干动脉,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内壁和外壁也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前端管壁上也开有侧孔,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栗相连的第二螺纹段23,第二螺纹段2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二螺母24。输出导管21的前端依据置入位置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长度和弯曲夹度,置入对侧髂总动脉时的长度为30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60° (图5);置入对侧肾动脉时的长度为45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120° (图6);置入对侧髂总动脉时的长度为65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150° (图7)。
[0024]详述如下:
[0025]如图1-3,输入转流导管远端管壁开有侧孔,转流导管内壁涂有肝素涂层。
[0026]以临床常见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为例,对于这类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患者,首先穿刺股静脉,在X线辅助下,采用常规房间隔穿刺技术,将导引钢丝放置到左心房。输入转流导管11沿着导引钢丝放置在左心房,撤出12后,将输入转流导管尾端的13(螺母)和14(螺帽)分离,将13通过连接输入接口连接至离心栗,通过离心栗的抽吸作用从输入鞘顶端和侧孔(15)将左房血液引流至离心栗。穿刺股动脉,沿导引钢丝将输出转流导管21放置在对侧髂总动脉,对侧肾动脉或左侧头臂干动脉,撤出22后,输出转流导管尾端的23(螺母)和24(螺帽)分离,将23通过连接输入接口连接至离心栗,然后通过不同远端夹角置入不同部位(25置入对侧肾动脉,26置入对侧髂总动脉,27置入左侧头臂干动脉)。在转流过程中,实时监测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力情况,根据病人状态和压力参数调整。
[0027]本实用新型的输入和输出转流导管是治疗心脏功能衰竭的与人体相连接的主要器械,这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左心房和肺静脉血液瘀滞,而患者肺氧合功能正常。通过X线下穿刺房间隔,将输入转流导管11放置在左心房,将左心房内已经充分氧合的血液引入体外动力栗内,通过离心栗加压后栗入动脉系统,从而绕开衰竭的左心室,在体外模拟心脏的栗功能,即体外左心室辅助装置。通过对输入端的压力和输出端的压力实时监测,动态调节血流量和压力,保证机体循环的平衡,快速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本装置的特点是治疗心脏功能衰竭的与人体相连接的主要器械,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定期和反复治疗,治疗成本低,疗效好。
[0028]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主权项】
1.一种与体外心脏栗相连接的流转导管,它包括输入流转导管(I)和输出流转导管(2),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入流转导管(I)由输入管体(11)和输入鞘管(12)组成,输入鞘管(12)能插入输入导管(11)中引导输入导管(11)到达左心房,所述的输入导管(11)的内壁或外壁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它的插入左心房的一端上开设有侧孔(15),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栗相连的第一螺纹段(13),第一螺纹段(1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一螺母(14);所述的输出流转导管(2)由输出管体(21)和输出鞘管(22)组成,输出鞘管(22)能插入输出导管(21)中引导输出导管(21)到达对侧髂总动脉、对侧肾动脉或左侧头臂干动脉,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内壁和外壁也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栗相连的第二螺纹段(23),第二螺纹段(2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二螺母(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入导管(11)插入左心房的一端设有半圆形远区弯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前端依据置入位置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长度和弯曲夹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转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前端置入对侧髂总动脉时的长度为30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60°;置入对侧肾动脉时的长度为45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120° ;置入对侧髂总动脉时的长度为65cm,远区弯端的夹角为1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导管,其特征是输出导管(21)的前端管壁上也开有侧孔。
【专利摘要】一种与体外心脏泵相连接的流转导管,它包括输入流转导管(1)和输出流转导管(2),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入流转导管(1)由输入管体(11)和输入鞘管(12)组成,所述的输入导管(11)的内壁或外壁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它的插入左心房的一端上开设有侧孔(15),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泵相连的第一螺纹段(13),第一螺纹段(1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一螺母(14);所述的输出流转导管(2)由输出管体(21)和输出鞘管(22)组成,所述的输出导管(21)的内壁和外壁也均涂覆有肝素涂层,它的下端设有与体外心脏泵相连的第二螺纹段(23),第二螺纹段(23)上旋装有能旋下的第二螺母(24)。本实用新型治疗成本低,疗效好。
【IPC分类】A61M1/10, A61M25/09, A61M25/00
【公开号】CN205181877
【申请号】CN201520888256
【发明人】陈明龙, 陈红武, 孙伟
【申请人】江苏省人民医院, 陈明龙, 陈红武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