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7089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了涉及变形玩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变形玩具玩具机器人或者变形玩具手枪,通常结构比较复杂,使用者要将变形玩具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
[0003]由于现有的玩具机器人结构不科学,导致变形不合理,变形后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通过连接杆的结构设置,使得变形后的玩具机器人的左、右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呈斜向上张开状态。
[000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变形装置包括左、右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为对称设置在一玩具机器人后背上;
[0007]左、右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分别包括翅膀主体,以及转动杆组件,所述翅膀主体包括中翼;所述转动杆组件包括转动杆以及旋转连接头,所述转动杆为一长条平板,转动杆的一端设有与玩具机器人后背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连接头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中翼;
[0008]所述转动杆与玩具机器人后背连接的一端为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包括中心连接穿孔,该中心连接穿孔为竖直设置,中心连接穿孔的轴线与长条平板的上表面垂直面上的投影构成一锐角结构。
[0009]所述转动杆与旋转连接头连接的一端为上夹持部、下夹持部组成,所述旋转连接头卡设在上夹持部及下夹持部中。
[0010]所述转动杆与玩具机器人后背连接的一端的铰链结构包括铰链座,所述铰链座的宽度为转动杆中部宽度的一半,并且所述铰链座设置在转动杆一端部的下部,所述铰链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水平面;
[0011 ]所述铰链座的下表面与转动杆下表面构成一钝角结构;
[0012]所述转动杆中部,位于铰链座与上夹持部及下夹持部之间,设有一直角梯形凹槽,所述直角梯形凹槽的直角位于上夹持部及下夹持部一侧。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杆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方式与玩具机器人的背部活动连接,转动杆的铰链结构的中心连接穿孔为竖直设置,而中心连接穿孔的轴线与长条平板的上表面垂直面上的投影构成一锐角结构,因此使得转动杆与玩具机器人背部连接并张开后,转动杆呈斜向上伸展状态,使得与转动杆另一端连接的翅膀主体呈斜向上伸展的状态。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的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的展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的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的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与玩具机器人连接的伸展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左、右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施例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2.翅膀主体,21.中翼,3.转动杆组件,31.转动杆,311.铰链结构,312.上夹持部,313.下夹持部,314.直角梯形凹槽,315.铰链座,32.旋转连接头,4.玩具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所述转动变形装置包括左、右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I,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I为对称设置在一机器人4后背上;左、右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I分别包括翅膀主体2,以及转动杆组件3,所述翅膀主体2包括中翼21;所述转动杆组件3包括转动杆31以及旋转连接头32,所述转动杆31为一长条平板,转动杆31的一端设有与机器人4后背连接,转动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连接头32—端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3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中翼21;所述转动杆31与机器人4后背连接的一端为铰链结构311,该铰链结构311包括中心连接穿孔,该中心连接穿孔为竖直设置,中心连接穿孔的轴线与长条平板的上表面垂直面上的投影构成一锐角结构。本实施例通过转动杆31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方式与机器人4的背部活动连接,转动杆31的铰链结构311的中心连接穿孔为竖直设置,而中心连接穿孔的轴线与长条平板的上表面垂直面上的投影构成一锐角结构,因此使得转动杆31与机器人4背部连接并张开后,转动杆31呈斜向上伸展状态,使得与转动杆31另一端连接的翅膀主体2呈斜向上伸展的状态。
[0022]所述转动杆31与旋转连接头32连接的一端为上夹持部312、下夹持部313组成,所述旋转连接头32卡设在上夹持部312及下夹持部313中。
[0023]所述转动杆31与机器人4后背连接的一端的铰链结构311包括铰链座315,所述铰链座315的宽度为转动杆31中部宽度的一半,并且所述铰链座315设置在转动杆31 —端部的下部,所述铰链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铰链座的下表面与转动杆31下表面构成一钝角结构;铰链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构成一承受压力的面以及滑动转动的面,用于承接翅膀主体的重量以及帮助翅膀主体在空间中转动半弧形轨迹,铰链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使得转动杆不会上下移位,而转动杆侧面,位于铰链座上方的表面与玩具机器人的后背连接后,使得转动杆不会左右移位。
[0024]所述转动杆31中部,位于铰链座与上夹持部312及下夹持部313之间,设有一直角梯形凹槽314,所述直角梯形凹槽314的直角位于上夹持部312及下夹持部313—侧,该直角梯形凹槽314既减少转动杆31的重量,同时使得转动杆31更加具有立体感。
[0025]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而得到的其他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变形装置包括左、右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为对称设置在一玩具机器人后背上; 左、右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分别包括翅膀主体,以及转动杆组件,所述翅膀主体包括中翼;所述转动杆组件包括转动杆以及旋转连接头,所述转动杆为一长条平板,转动杆的一端设有与玩具机器人后背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连接头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中翼; 所述转动杆与玩具机器人后背连接的一端为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包括中心连接穿孔,该中心连接穿孔为竖直设置,中心连接穿孔的轴线与长条平板的上表面垂直面上的投影构成一锐角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与旋转连接头连接的一端为上夹持部、下夹持部组成,所述旋转连接头卡设在上夹持部及下夹持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与玩具机器人后背连接的一端的铰链结构包括铰链座,所述铰链座的宽度为转动杆中部宽度的一半,并且所述铰链座设置在转动杆一端部的下部,所述铰链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水平面; 所述铰链座的下表面与转动杆下表面构成一钝角结构; 所述转动杆中部,位于铰链座与上夹持部及下夹持部之间,设有一直角梯形凹槽,所述直角梯形凹槽的直角位于上夹持部及下夹持部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形玩具的转动变形装置,所述转动变形装置包括左、右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为对称设置在一玩具机器人后背上;左、右所述可转动变形翅膀组件分别包括翅膀主体,以及转动杆组件,所述翅膀主体包括中翼,所述中翼内部的设有一固定室结构,该固定室结构包括两固定立柱及一固定盖板;所述转动杆组件包括转动杆以及旋转连接头,所述转动杆为一长条平板,转动杆的一端设有与玩具机器人后背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连接头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的另一端卡设在固定室结构内。本实用新型转动杆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方式与玩具机器人的背部活动连接,转动杆及与转动杆另一端连接的翅膀主体呈斜向上伸展的状态。
【IPC分类】A63H3/04
【公开号】CN205182163
【申请号】CN201521036750
【发明人】邓燕弟
【申请人】邓燕弟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