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3429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用换热器,尤其是一种热栗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据申请人了解,热栗热水器水箱换热有内置和外置两种结构形式。典型的内置换热将圆铜管之类的换热器置于承压水箱内胆中。由于直接浸泡于水箱内胆,因此换热效率较高,但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不仅容易引起管外表面结垢、锈蚀,还影响水质。外置换热常见的一类是“D”形截面铜管或铝管外置于内胆外表面,其换热铜管或铝管与水箱的接触面积较小,理论上热量仅能通过管与水箱内胆的有限的接触面传导,因此热阻较大,势必加大压缩机的功率;另一类为扁平微通道铝管,换热盘管必须高密度盘绕,冷凝系统流程长、压降大,容易导致系统运行性能差。虽然外置换热是热栗水箱的发展趋势,但其换热面积的利用率有限,因此换热性能很难提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确定,提出一种在保证出水水质和出水温度满足要求前提下,能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能效利用率的热栗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热栗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的基本技术方案为:由内外两层金属板结合而成,内层金属板弯曲成与热水器内胆表面贴合的形状,外层金属板具有形成迂回流道的凸筋。
[0005]进一步,所述迂回流道包括与进口管连通的进口汇流主道和与出口管连通的出口汇流主道以及至少一个中间汇流主道和多组并联支道;所述进口汇流主道通过第一组并联支道、再经中间汇流主道和下一组并联支道、直至经最后一组并联支道与所述出口汇流主道连通。各组并联支道的数量由上至下递减,多可为二十条,少可为二条。
[0006]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可以提高能效利用率,具有节能效果;并且工艺性好、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实施例的安装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本实施例的热栗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由内外两层金属板1、1’结合而成,内层金属板I弯曲成与热水器内胆表面贴合的圆筒形状,圆筒周向的两边缘分别弯出两具有间隔螺栓孔的相对折边1-2,安装时如图2所示,两折边1-2借助螺栓拉紧固连,使内层金属板紧贴热水器内胆,从而获得理想的热传导效果。外层金属板I’具有形成迂回流道6的凸筋。内外两层金属板I和I’的四周及非凸筋部位相互密封紧贴。迂回流道6包括与进口管3连通的进口汇流主道6-1和与出口管2连通的出口汇流主道6-0以及至少若干个中间汇流主道6-M和多组并联支道。进口汇流主道6-1顺向通过第一组并联支道6-1到第一中间汇流主道M-1,反向流经第二组并联支道6-2到第二中间汇流主道M-2,再顺向流经第三组并联支道6-3到第三中间汇流主道M-3...,直至经最后一组并联支道6-6与出口汇流主道6-0连通,从而形成往复迂回的热交换介质流道。各组并联支道的数量由上至下递减,多可为二十条,少可为二条,以逐渐提高换热介质的流速,有助于实现介质过冷,始终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和较小的换热压损。
[0012]试验表明,采用本实施例后,换热器被紧密固定在内胆表面(可按需在换热器和内胆之间涂导热硅脂),依靠金属板与内胆表面接触部位实现热传导,换热面积大,重量轻,换热效果好。
[0013]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金属材质可以选择铜或铝;并联支道既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垂向设置,或呈曲线状。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热栗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由内外两层金属板结合而成,内层金属板弯曲成与热水器内胆表面贴合的形状,外层金属板具有形成迂回流道的凸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栗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流道包括与进口管连通的进口汇流主道和与出口管连通的出口汇流主道以及至少一个中间汇流主道和多组并联支道;所述进口汇流主道通过第一组并联支道、再经中间汇流主道和下一组并联支道、直至经最后一组并联支道与所述出口汇流主道连通,各组并联支道的数量由上至下递减,多可为二十条,少可为二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栗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组并联支道的数量由上至下递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用散热式换热器,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该换热器由内外两层金属板结合而成,内层金属板弯曲成与热水器内胆表面贴合的形状,外层金属板具有形成迂回流道的凸筋。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可以提高能效利用率,具有节能效果;并且工艺性好、组装方便。
【IPC分类】F28D1/04, F24H9/00, F24H4/04
【公开号】CN205245566
【申请号】CN201521006471
【发明人】朱庆国, 蒋兴军, 李 杰
【申请人】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