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584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物联网是指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实现更深入的物联化,它具有很好的优势,通过对室内物品的控制,可以实现监管、报警、控制等多种功能,温控电路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控温装置,在工业生产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温控电路大多使用按键开关进行控制,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如何将物联网和温控电路相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化温控技术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信号放大电路、单片机控制中心、物联网无线终端和显示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控制中心,所述单片机控制中心还分别连接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物联网无线终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光耦合器还连接控制元件A,控制元件A还连接加温设备,第二光親合器还连接控制元件B,控制元件B还连接加温设备。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整流桥T、变压器W、电容Cl和电阻Rl,变压器W的绕组NI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 I和整流桥T的端口 3,整流桥T的端口 2连接电容Cl、电容C3、二极管Dl的阴极和芯片ICl的引脚I,整流桥T的端口 4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电阻R2、二极管D2的阳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芯片ICl的引脚3,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电阻Rl,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和芯片ICl的引脚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芯片ICl的引脚2连接电感LI和二极管D2的阴极,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l的引脚4和单片机,所述芯片ICl的型号为LM7525。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物联网无线终端还通过3G无线网络连接用户手机。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物联网无线终端包括TC35IGPRS模块和S頂卡。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单片机控制中心的核心部件是STC89C52单片机。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显示模块为7寸LED显示屏。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元件A和控制元件B均为继电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将现有的温度控制元件和物联网模块相结合,实现了远程智能控制温度升高和降低的目的,并且使用高稳定性的电源作为单片机的供电模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具有使用方便、智能程度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0014]图2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信号放大电路、单片机控制中心、物联网无线终端和显示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控制中心,所述单片机控制中心还分别连接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物联网无线终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光親合器还连接控制元件A,控制元件A还连接加温设备,第二光親合器还连接控制元件B,控制元件B还连接加温设备。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整流桥T、变压器W、电容Cl和电阻Rl,变压器W的绕组NI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 I和整流桥T的端口 3,整流桥T的端口 2连接电容Cl、电容C3、二极管Dl的阴极和芯片ICl的引脚I,整流桥T的端口 4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电阻R2、二极管D2的阳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芯片ICl的引脚3,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电阻Rl,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和芯片ICl的引脚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芯片ICI的引脚2连接电感LI和二极管D2的阴极,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l的引脚4和单片机,所述芯片ICl的型号为LM7525。
[0018]物联网无线终端还通过3G无线网络连接用户手机。物联网无线终端包括TC35IGPRS模块和S頂卡。单片机控制中心的核心部件是STC89C52单片机。显示模块为7寸LED显示屏。控制元件A和控制元件B均为继电器。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系统主要由温度采集模块、信号放大电路、电源模块、单片机控制中心、物联网无线终端和显示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如图2所示,工作中,市电电压输入后,经由变压器W降压、整流桥T整流与电容Cl一次滤波后,由电压门槛电路进行电压门槛检测,确保其电压可以达到稳压二极管D2稳定电压12V之上。此后延时电路延时10毫秒启动开关稳压集成电路ICl的功能,从而实现电源输出电压O到5V的阶跃变化。经过稳压的电压经C2 二次滤波后,方可供单片机使用。在电路中设置门槛电路,可针对输入电压进行门槛检测,确保输入电压可以到达稳压二极管设定电压,同时确保了电压输入后的稳定性,避免了市电电压的电压波动而造成的电源输出电压不稳现象,提高单片机上电复位的可靠性。在电路中设置延时电路,可使得电路延时10毫秒后启动开关稳压集成电路LM2575的功能,实现电源输出电压O到5V的阶跃变化,同时通过避开电压波动时间从而避免了电压波动所形成的不稳定性,确保单片机上电复位过程完整成功。
[0020]STC89C52作为该系统处理器,内含8kB的Flash内存。18B20作为系统的温度采集部分,温度采集电路采集到的温度信号经过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以9位数字量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把温度数据处理之后通过显示模块出来。当单片机发生串口中断时,单片机启动物联网无线终端内部的TC35I模块读取短信内容和手机号码,若消息内容和预先设定的内容相符,就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发送“openl”就打开控制元件I,单片机执行成功后,通过GSM网络反馈短信给用户。系统可自动进行温度控制,用户根据需要设定温度,当采集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打开继电器I,此时加温设备工作。当采集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系统打开继电器2,此时降温设备工作。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来远程打开或关闭任意一路继电器。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信号放大电路、单片机控制中心、物联网无线终端和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控制中心,所述单片机控制中心还分别连接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物联网无线终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光耦合器还连接控制元件A,控制元件A还连接加温设备,第二光親合器还连接控制元件B,控制元件B还连接加温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整流桥T、变压器W、电容Cl和电阻Rl,变压器W的绕组NI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 I和整流桥T的端口3,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容Cl、电容C3、二极管Dl的阴极和芯片ICl的引脚I,整流桥T的端口4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电阻R2、二极管D2的阳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芯片ICl的引脚3,二极管DI的阳极连接电阻Rl,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I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和芯片ICI的引脚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I的集电极,芯片ICI的弓I脚2连接电感LI和二极管D2的阴极,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I的引脚4和单片机,所述芯片ICl的型号为LM75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无线终端还通过3G无线网络连接用户手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无线终端包括TC35I GPRS模块和S頂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控制中心的核心部件是STC89C52单片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7寸LED显示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A和控制元件B均为继电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信号放大电路、单片机控制中心、物联网无线终端和显示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控制中心,所述单片机控制中心还分别连接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物联网无线终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温度控制系统将现有的温度控制元件和物联网模块相结合,实现了远程智能控制温度升高和降低的目的,并且使用高稳定性的电源作为单片机的供电模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具有使用方便、智能程度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IPC分类】G05D23/20
【公开号】CN205247236
【申请号】CN201520970797
【发明人】李海, 马俊涛, 常世腾, 黄炎琴, 杨萌, 王嘉琪
【申请人】刘洋洋, 黄炎琴, 李海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