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采收环及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275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菇采收环及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栽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菌菇采收环及培养瓶。
【背景技术】
[0002]菌菇类,如真姬菇、金针菇,其母种的培养一般采用培养瓶进行培养,当菌菇母种从培养瓶瓶口生长出来后,其生长后的菌丝自瓶口向上并向外扩出,采收成熟的菌菇时,通过人工直接抓取菌丝底部,将其一一自瓶中拔出。这样的采摘方式效率低,而且容易破坏成熟菌菇的菇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菇采收环及培养瓶,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菌菇采收环,它包括一环本体,环本体的一端内壁设有能与菌菇培养瓶适配卡接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环本体的另一端呈敞开的喇叭口,所述环本体的外壁设有能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作用并将成熟菌菇拔出培养瓶的采收部。
[0006]—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接部为在环本体内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较第一凸部靠近喇叭口,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菌菇培养瓶相卡接的卡接空间。
[0007]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采收部包括在环本体外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的适配空间。
[0008]—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凸部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点状凸部或凸圈,所述凸点状凸部沿环本体的内壁周圈间隔布设。
[0009]—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凸部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点状凸部或凸圈,所述凸点状凸部沿环本体的内壁周圈间隔布设。
[0010]—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都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圈,且第二凸部的圈径小于第一凸部的圈径。
[0011]—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都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圈。
[0012]—种用于适配安装上述的菌菇采收环的培养瓶,它包括瓶体,瓶体的瓶口外缘凸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0013]—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接部为在环本体内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较第一凸部靠近喇叭口,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菌菇培养瓶相卡接的卡接空间,所述安装后的采收环的第一凸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下方,第二凸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卡接空间中。
[0014]—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一凸环或至少两沿瓶口外缘周圈间隔布设的凸块。
[0015]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16]—种菌菇采收环,它包括一环本体,环本体的一端内壁设有第一卡接部,通过该第一卡接部与菌菇培养瓶适配卡接并可拆卸连接,环本体的另一端呈敞开的喇叭口,环本体的外壁设有能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作用并将成熟菌菇拔出培养瓶的采收部。当菌菇母种在培养瓶中播种后,成长到适当时机但菌丝未成长至瓶口时,将采收环通过其第一卡接部卡接安装于培养瓶,待菌菇成熟时,其菌丝会长至采收的喇叭口并伸出采收环的喇叭口之上,通过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适配采收环的采收部将采收环自培养瓶上拔起,同时采收环带动菌菇自培养瓶中拔出,从而得到采收。通过在培养瓶上套采收环,实现菌菇的自动化机械采收,提高采收效率,且由于菌菇是通过采收环间接拔出的,采收力道均一、恰当,保证菌菇采收时免受伤害,保持菇型完整。另外,采收环的另一端呈喇叭口,一方面有助于塑造菌菇的菇型,使成熟后的菌菇菇型更好看,另一方面增加和均衡菌菇拔出的力道。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绘示了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的剖视图。
[0019]图2绘示了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与培养瓶之间的装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查阅图1,一种菌菇采收环,它包括一环本体10,环本体10的一端内壁设有能与菌菇培养瓶适配卡接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环本体10的另一端呈敞开的喇叭口 13,环本体10的外壁设有能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作用并将成熟菌菇拔出培养瓶的采收部。
[0021]该第一卡接部为在环本体10内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一凸部11和第二凸部12,第二凸部12较第一凸部11靠近喇叭口 13,第一凸部11和第二凸部12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菌菇培养瓶相卡接的卡接空间。该第一凸部11为朝环本体10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点状凸部或凸圈,若该第一凸部11为凸点状凸部,该凸点状凸部沿环本体10的内壁周圈间隔布设。该第二凸部12为朝环本体10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点状凸部或凸圈,若该第二凸部12为凸点状凸部,该凸点状凸部沿环本体的内壁周圈间隔布设。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凸部11和第二凸部12都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圈,且第二凸部12的圈径小于第一凸部11的圈径,将该第一凸部11的圈径设置得较大,主要是为了减少该第一凸部11与培养瓶之间的卡接力,便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自下而上将采收环连带菌菇拔出培养瓶。
[0022]该采收部包括在环本体10外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三凸部14和第四凸部15,第三凸部14和第四凸部15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的适配空间。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凸部14和第四凸部15都为朝环本体1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圈。本实施例中,该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为抓爪结构,抓抓能够伸入采收部的适配空间中再向上拔出米收环和菌燕。
[0023]请查阅图2,一种用于适配安装上述的菌菇采收环的培养瓶,它包括瓶体20,瓶体20的瓶口外缘凸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21。
[0024]该安装后的采收环的第一凸部11位于第二卡接部21的下方,第二凸部12位于第二卡接部21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接部21卡接在卡接空间中。该第二卡接部21为一凸环或至少两沿瓶口外缘周圈间隔布设的凸块。
[0025]当菌菇母种在培养瓶中播种后,成长到适当时机但菌丝未成长至瓶口时,将采收环通过其第一卡接部卡接安装于培养瓶,待菌菇成熟时,其菌丝会长至采收的喇叭口并伸出采收环的喇叭口之上,通过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适配采收环的采收部将采收环自培养瓶上拔起,同时采收环带动菌菇自培养瓶中拔出,从而得到采收。通过在培养瓶上套采收环,实现菌菇的自动化机械采收,提高采收效率,且由于菌菇是通过采收环间接拔出的,采收力道均一、恰当,保证菌菇采收时免受伤害,保持菇型完整。另外,采收环的另一端呈喇叭口,一方面有助于塑造菌菇的菇型,使成熟后的菌菇菇型更好看,另一方面增加和均衡菌菇拔出的力道。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菌菇采收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环本体,环本体的一端内壁设有能与菌菇培养瓶适配卡接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环本体的另一端呈敞开的喇叭口,所述环本体的外壁设有能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作用并将成熟菌菇拔出培养瓶的采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在环本体内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较第一凸部靠近喇叭口,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菌菇培养瓶相卡接的卡接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收部包括在环本体外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的适配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点状凸部或凸圈,所述凸点状凸部沿环本体的内壁周圈间隔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点状凸部或凸圈,所述凸点状凸部沿环本体的内壁周圈间隔布设。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都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圈,且第二凸部的圈径小于第一凸部的圈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菇采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都为朝环本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圈。8.—种用于适配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菇采收环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的瓶口外缘凸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适配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菇采收环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在环本体内壁并沿环的中心轴向间隔凸设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较第一凸部靠近喇叭口,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隔空间构成与菌菇培养瓶相卡接的卡接空间,所述安装后的采收环的第一凸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下方,第二凸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卡接空间中。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用于适配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菇采收环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一凸环或至少两沿瓶口外缘周圈间隔布设的凸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菇采收环及培养瓶,它包括一环本体,环本体的一端内壁设有能与菌菇培养瓶适配卡接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环本体的另一端呈敞开的喇叭口,所述环本体的外壁设有能与采收机器的采收机构相适配作用并将成熟菌菇拔出培养瓶的采收部。它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培养瓶上套采收环,实现菌菇的自动化机械采收,提高采收效率,且由于菌菇是通过采收环间接拔出的,采收力道均一、恰当,保证菌菇采收时免受伤害,保持菇型完整。另外,采收环的另一端呈喇叭口,一方面有助于塑造菌菇的菇型,使成熟后的菌菇菇型更好看,另一方面增加和均衡菌菇拔出的力道。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205284287
【申请号】
【发明人】李博
【申请人】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